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
舒淳 李蕊如 段晓微 李琳
云南大学 650500
前言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十二批全国“一县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工作的通知,这也为建水县挖掘发挥紫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品提供了政策支持。紫陶是我国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成效能够极大推动建水县的乡村振兴之路。因此,如何让紫陶“走出去”,对云南省建水县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紫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探究
(一)紫陶品牌人才结构单一
目前,紫陶产业人才结构单一,以销售、制作、营销为主体,缺乏陶艺技术研发人才。由于紫陶产业起步较晚,紫陶产业链还不完善,相关产业人才紧缺,导致紫陶产品种类单一、价值不高。紫陶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表现在:一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力度不够,缺乏产学研用结合的平台;二是紫陶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品牌管理意识等。随着紫陶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旅游开发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完善紫陶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体系建设,提高紫陶产业附加值。
(二)紫陶品牌产品质量不稳定
消费者最注重紫陶器具的实用性,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保证消费者的体验良好,会让消费者对紫陶这张城市名片产生不好的印象,对紫陶品牌的发展有弊无利。紫陶品牌产品质量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品牌企业生产的紫陶产品的工艺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这对品牌企业来说是致命打击,因为品牌企业对于自己的产品质量是有要求的,产品质量是品牌形象的关键所在;二是紫陶品牌企业对紫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但是目前紫陶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小问题,无法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但是却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三是市场上很多紫陶品牌企业不重视对紫陶原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投入和创新,产品质量不稳定、附加值低等问题是导致品牌形象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紫陶品牌创新性较弱
制陶手艺人若要尝试创新型产品,除了付出时间和材料成本以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试错成本。不进行创新,将现有成本投入到量产制式产品,收入更为稳定。因此对于个体制陶手艺人,产生了创新与收入之间的矛盾。整个产业失去持续创新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紫陶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一)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加大宣传、人才培育机制
首先,建水县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大量资金与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和产业链形成,利用产业园区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以及完整有效的产业链优势,形成蓬勃向上的发展动力。政府官方应更注重宣传工作。例如通过制作纪录片展示紫陶制作过程中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紫陶独特的工艺优势,而非仅限于产品本身。实现紫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可以让建水紫陶更具生命力,紫陶产业发展也可以同时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从而走出一条即具有建水地方特色,又可以运用文化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关紫陶行业政策,以政策形式强化行业规范,严惩紫陶产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行为,并表彰精进紫陶工艺、提升紫陶产品形象的典型,以促进整体行业发展,保障紫陶质量。
第三,政府应当开展校企合作挖掘紫陶文化,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创新,促进非遗传承,通过加大对紫陶工艺、运营相应技能培养院校的资金投入,并颁布扶持紫陶品牌个人工作室成立的政策,并以政府名义成立实训基地,给予相应人才红利,吸引在外务工或学习的技能产业人才回到家乡,参与家乡建设。
(二)树立紫陶品牌意识,打造紫陶情感IP
相关企业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依托“中国名陶之乡”的地理优势,将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特有的彝族特色民族资源融入到建水紫陶的品牌建设中,体现文化包容与融合。将历史文脉与民族特色有机结合,以“紫陶历史 + 彝族特色”为产品底蕴,形成“紫陶文化”品牌形象,从而释放“紫陶文化”品牌效应,带动产品质量效益升级,推动紫陶产品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打造“彝乡情 ·紫陶忆”的特色情感IP,讲好紫陶故事,构建“历史品牌 + 民族品牌 + 区域品牌”的“彝乡情 ·紫陶忆”品牌体系。其通过时代化表达激发文旅活力的形式,打造情感 IP,是值得建水县打造“紫陶 IP”的路径中值得借鉴的。例如以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为蓝本打造的网红“岁岁鸭”,就广受年轻人青睐。这中时代化表达方式,能更好彰显陶瓷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同时紫陶品牌应该与云南普洱品牌进行深度联动,不仅仅是在产品上推出配套套装进行初步合作,更应该在运营宣传方面下功夫。可以通过营销“喝普洱,就用紫陶”这种具有捆绑性与辨识度的广告语,让消费者在购买普洱时有端联想至紫陶产品,借助普洱品牌的市场热度,带动紫陶的发展。
(三)科技赋能“紫陶 $$ ”,探索陶数发展路径
强化科技赋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实施:在宣传方面,要紧随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在紫陶产品溯源和品牌宣传运营方面更应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应更为针对性地推进“紫陶 + 电商”发展。目前建水县虽然已建成建水紫陶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和建水紫陶电商选品中心;在紫陶生产制作方面,可以依托大数据平台,探索陶土监测、数据统计、区块链溯源等若干业务应用)数字紫陶管理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对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紫陶产品确权、溯源等归属难题,实现了建水紫陶可认证、可追溯,切实提升紫陶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在顾客体验方面,要加大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互动,创造制陶互动体验,增强消费情感联系。要挖掘和推广紫陶每一个工艺环节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最好的方法是提供亲身体验经历,而亲身体验经历中所产生的互动与情感联结可以丰富消费者对紫陶产品的认知,促进性爱佛诶这对紫陶的购买意愿。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紫陶是我国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成效能够极大推动建水县的乡村振兴之路。因此,如何让紫陶“走出去”,对云南省建水县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此,通过对紫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发展路径,希望对助力紫陶产业发展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 徐慧筠 . 云南建水紫陶工艺的传承保护应用的创新研究 [J]. 西部皮革 ,2020,42(23):35-37.
[2] 李皓然 , 张桎滢 . 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传统手工艺创新路径研究——以建水紫陶为例 [J]. 山东陶瓷 ,2023,46(04):5-13.
[3] 张桎滢 , 李皓然 , 向杰 .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研究——以云南建水紫陶为例 [J]. 佛山陶瓷 ,2023,33(05):133-136+145.
[4] 张健 , 王雪 . 论工艺美术陶厂对建水紫陶发展的现代性启示 [J]. 佛山陶瓷 ,2023,33(03):129-130+136.
作者简介: 姓名:舒淳 性别 : 女 民族:汉 籍贯 : 云南镇雄 出生年月日 :2005年 4 月 26 日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统计学 单位: 邮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