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视角下风景园林造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
韩政霖
韩国又石大学 韩国 55338
引言
风景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自然美与人文精神交融的重要空间,也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与审美趣味的物质化呈现。在全球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园林造景不仅是美学创作,更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成都武侯祠作为三国文化圣地,不仅在建筑与园林艺术上具有极高成就,更以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教育价值吸引着无数中外访客。以武侯祠为例探讨风景园林造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园林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与艺术创新。本文从教育文化视角出发,系统梳理风景园林的历史文脉、造景策略和创新实践,分析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城市精神空间中的作用,旨在为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风景园林造景的文化传承内涵与教育价值
风景园林作为文化空间的物质载体,其造景活动自古便与礼乐教化、文人雅集、修身养性密不可分。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园林不仅是一种空间艺术,更是礼仪教化与诗意生活的具体实践。其造景讲究因地制宜、天人合一,注重山水形胜与人文意蕴的有机结合,通过空间布局、景观符号、植栽意象等方式,承载和传递着民族精神、历史记忆与审美理想。风景园林的文化传承体现在建筑样式、布局格局、诗书画联、植物选择等多维度,是中国人“以园为家、以景为教”的生活哲学体现。随着时代发展,园林不仅承担着生态调节、审美休憩的功能,更成为历史教育、文化体验和精神塑造的重要载体。以教育为导向的园林造景强调寓教于景、以景育人,使游览者在游赏过程中感悟历史文化、体认家国情怀、陶冶人格修养。文化传承的内涵不断丰富,园林空间由物理美感向文化意蕴、社会功能、精神引领等多重价值拓展,成为新时代国民教育和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基石。
二、成都武侯祠园林造景的历史脉络与空间意象
成都武侯祠园林历史悠久,形成于三国魏晋,盛于唐宋元明清,是我国著名的三国历史纪念地和文化圣地。武侯祠园林空间布局讲究中轴对称与自由穿插,院落递进,空间错落有致,以“祠、庙、园”三位一体的空间格局承载诸葛亮忠诚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风范。园林内水池、曲径、假山、古树、亭榭、石刻、楹联等多元景观共同营造出既庄重肃穆又雅致清幽的文化氛围。植物配置既体现川西气候特色,又蕴含丰富文化象征,如银杏、柏树、竹林等均与忠义、长寿、廉洁等文化意象相契合。园林小品、碑刻石刻、书画诗联成为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视觉符号。
三、武侯祠园林造景的文化表达与创新实践
武侯祠园林在传承传统造景手法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实现了历史精神的当代表达与文化功能的现代延展。首先,在空间叙事上,园林以“忠义传家、智慧为魂”为主题,通过主轴空间、祠堂庙宇、英雄纪念等结构层层递进,展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精神,形成强烈的历史叙事感。其次,园林造景注重文化符号的创新使用,如借用三国典故中的赤壁、草庐、八阵图等意象,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强化历史主题表达。同时,大量运用诗文楹联、壁画石刻等传统文化载体,形成多维度文化体验空间。再次,园林通过植物意象创新,与现代美学理念融合,提升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与教育功能。
四、风景园林造景的文化活化路径与当代价值
武侯祠园林造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为当代风景园林的文化活化和社会功能拓展提供了重要范例。首先,风景园林应坚持文化为魂,尊重历史文脉,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民族精神和历史故事,将其融入空间规划和景观营造之中。其次,创新文化表达方式,结合当代审美和技术手段,实现文化符号、景观语言、空间体验等多层面创新,增强园林的时代感与吸引力。第三,强调园林空间的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将历史、文化、生态、艺术等有机整合,打造开放式文化课堂和公共文化平台。
五、武侯祠园林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的优化策略
基于教育文化视角,进一步优化武侯祠园林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首先,加强历史文献、考古成果与地方志的整理与利用,系统梳理园林空间与三国文化、地方历史的内在关联,为造景创新提供坚实文化基础。其次,提升园林解说与导览系统,采用数字技术、增强现实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与参与感。第三,丰富园林公共教育资源,开发多元化研学课程、主题讲座、文化沙龙等活动,提升园林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多元协作与机制创新,实现武侯祠园林的文化活化、功能升级和社会价值提升,为风景园林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提供可持续发展路径。
结论
风景园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创新中承担着愈发重要的历史使命。以成都武侯祠为例,其园林造景在历史传承、空间营造、文化表达和创新实践等方面,为传统文化的活化与当代转化提供了鲜活范本。研究表明,尊重历史、根植文化、融合创新是风景园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风景园林应进一步加强教育文化功能、优化空间结构、创新表达方式,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城市精神、提升社会审美的核心空间。不断探索园林造景的文化活化与创新路径,能够为中国风景园林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化自信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晓云 . 风景园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J]. 中国园林 , 2022(6):43-48.
[2] 刘伟 . 历史文化视角下城市园林空间的营造与价值探析——以成都武侯祠为例 [J]. 园林 , 2023(4): 78-83.
[3] 王建 . 园林造景的文化内涵与现代创新表达 [J]. 风景园林 , 2023(2): 110-115.
韩政霖 男 汉族 1991 年10 月生人 黑龙江省哈尔滨人 造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级职称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