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聚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作业的减负增效路径研究

作者

张亚楠

靖江市滨江学校  214500

引言:“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大单元教学以其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成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而大单元主题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深化是连接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桥梁,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作业在设计与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探索科学有效的减负增效策略,本文立足核心素养分析现状并提出对策,旨在推动小学语文作业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增效促发展”。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作业设计的现状

(一)作业目标与核心素养脱节

当前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作业在目标设定上普遍存在与核心素养要求不相契合的现象,许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仍沿用传统思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重复训练,如字词抄写、课文背诵等,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系统培养,作业目标往往孤立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之外,缺乏对“大概念”和“关键能力”的提炼与聚焦,导致作业功能局限于知识巩固,未能发挥其在能力迁移和素养生成中的应有作用,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作业设计缺乏顶层设计和逻辑结构,难以形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学习链条,影响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持续发展。

(二)作业内容碎片化,缺乏主题统整

尽管大单元教学理念逐步推广,但在实际作业设计中内容碎片化问题依然突出,教师常以单篇课文为单位布置任务,未能围绕单元核心主题进行整体规划和有机整合,导致各课时作业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与逻辑递进,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难以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习呈现零散化、片段化特征,无法形成对单元主题的系统认知和深度理解,这种割裂式的作业设计削弱了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优势,也限制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理想的作业应以主题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在连续性任务中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而当前实践与此仍有较大差距。

(三)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实践与创新

现阶段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作业的形式仍以书面练习为主,类型较为单一,多集中于填空、选择、问答等传统题型,缺乏多样性与开放性,这种程式化的作业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导致机械应付和思维僵化,作业设计普遍缺乏实践性与探究性任务,学生缺少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语文学习局限于文本理解与答案复制,未能有效连接生活实际与真实语用情境,长此以往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削弱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高质量的作业应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式、体验式、表现性等方式展开学习,实现从“做题”向“做事”的转变。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作业的减负增效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单元目标与作业设

核心素养是大单元教学的灵魂,作业设计必须以此为导向实现目标的系统整合,教师应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提炼核心概念与关键能力,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素养目标融入作业任务中,使作业成为素养落地的实践载体,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自然之美”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等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景物的壮美与诗意,教师可设计“我的自然观察日记”主题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处自然景观连续三天进行观察,用文字、绘画或摄影记录变化,最后写一篇融合描写、抒情与思考的观察日记,这一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其细致观察、情感体验与审美鉴赏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了减负与增效的统一。

(二)创设真实情境,驱动任务式学习

情境化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作业的实践性与意义感,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任务情境,使作业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文化”单元为例,该单元涵盖《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课文,内容涉及传统节日、科技、建筑与艺术,教师可设计“我是传统文化小导游”任务,创设“学校举办传统文化展览”的情境,要求学生选择一项传统文化内容,制作解说词、展板或短视频向“参观者”介绍其历史、特点与价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查阅资料、组织语言、设计展示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信息整合、口语表达与创意设计能力,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融合跨学科元素,拓展学习边界

大单元主题作业应突破语文学科的边界,融入科学、艺术、社会等跨学科元素,丰富作业内涵,提升综合素养,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为例,该单元包括《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经典故事,蕴含丰富的文化意涵与道德启示,教师可设计“民间故事新编”项目,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故事进行改编,融入现代元素或科学知识并以戏剧、绘本或动画短片的形式呈现,比如有学生将《牛郎织女》改编为“太空相会”,用航天知识解释“鹊桥”并绘制科幻风格的绘本,这一作业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促进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与跨学科思维的发展,使学习更具深度与广度。

(四)实施分层弹性作业,尊重个体差异

为实现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分层与弹性选择,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兴趣特长设计基础性、拓展性与挑战性三级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或组合完成,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为例,该单元有《桥》《穷人》《金色的鱼钩》等课文,侧重人物形象与情节分析,教师可设计“小说探秘”主题作业包:基础层为“梳理情节绘制故事地图”;拓展层为“分析人物心理撰写角色独白”;挑战层为“续写故事结局探讨主题深意”,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任务,这种弹性设计保障了基本学习需求,满足了个性化发展,有效减轻了统一作业带来的心理负担。

结论:

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作业的减负增效关键在于回归教育本质,聚焦核心素养,通过整合目标、创设情境、融合学科、分层设计,作业不再是机械重复的负担,而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综合发展的实践平台,未来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深入理解大单元教学理念,创新作业设计模式,真正实现“减量不减质,增效促成长”,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红霞 . 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J]. 新课程 , 2022(43):192-194.

[2] 邱志凯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J]. 教学与管理 , 2022(5):66-69.

[3] 叶晓璇 .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探究——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 [J]. 新教师 , 2024(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