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10KV 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抑制研究

作者

刘涛 李廷彬

1.370911199001192810  山东泰开智能配电有限公司  山东泰安  271000 2.370911199311252815  山东泰开智能配电有限公司  山东泰安  271000

引言

10KV 真空断路器凭借其灭弧能力强、寿命长、维护简便等优势,成为配电网中的关键设备。然而,合闸弹跳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设备运行安全。合闸弹跳会致使触头磨损加剧、电弧重燃,甚至引发触头熔焊,大幅缩短断路器使用寿命,增加电力系统故障风险。故而,深入探究 10KV 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抑制技术,对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稳定性意义重大,可有效保障电力供应的持续性与安全性,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

一、现状及面临挑战概述

当前,10KV 真空断路器在电力领域广泛应用,技术不断革新。但合闸弹跳问题始终是制约其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在实际运行中,合闸弹跳现象较为常见。据相关统计,约 30% 的 10KV 真空断路器存在不同程度的合闸弹跳超标情况。这不仅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还增加了维护成本。从技术层面看,现有断路器结构设计与参数匹配不够完善。部分灭弧室动触头机械强度、质量及动、静触头平面度不佳,导致合闸碰撞损失不合理,进而引发较大弹跳。同时,合闸速度控制不当,过高的合闸速度产生强大冲击,使动、静触头碰撞反弹幅值增大,弹跳时间延长。此外,触头压力设置不合理、传动机构的推杆与真空灭弧室同心度偏差、机构传动间隙过大以及安装装配质量不达标等,均是导致合闸弹跳的重要原因。

二、主要技术应用原则

(一)优化结构设计原则

在 10KV 真空断路器设计阶段,应着重优化整体结构。对于灭弧室,需严格控制动触头的机械强度与质量,在保证机械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电极机械强度,以增加合闸碰撞损失,减小弹跳。同时,提高动、静触头的平面度,确保碰撞时接触面积最大化,降低弹跳幅度。传动机构的设计也至关重要。要保证传动机构的推杆与真空灭弧室同心度几何公差在合理范围内,避免灭弧室因不同轴而导致动导电杆倾斜,减小动静触头闭合时的夹角,提高接触面积,降低弹跳。此外,合理设计各零部件的配合尺寸及公差,增强支撑件和合闸大轴的刚度,优化大轴支撑位置,以有效承受合闸过程中的受力和冲击,减少变形和振动。

(二)合理参数选择原则

合闸速度是影响合闸弹跳的关键参数之一。需根据断路器的实际使用场景和性能要求,合理设计并精确控制合闸速度。不能盲目追求高合闸速度,应在保证可靠合闸的前提下,将合闸速度控制在适当范围,以减小合闸冲击,降低动、静触头碰撞的反弹幅值,缩短弹跳时间。触头压力同样需要合理设置。触头接触压力分为初压力和终压力,足够的触头初压力能使触头在合闸碰撞时得到有效缓冲,将碰撞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抑制触头弹跳。因此,在适应合闸机构合闸功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高触头初压力,同时合理调整触头终压力,确保动、静触头可靠接触。

(三)提升装配质量原则

高质量的装配是确保断路器性能的基础。在装配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各环节质量。确保真空灭弧室不受到额外的拉应力和横向应力,触头活动自如,无卡涩现象。调整导向装置位置,使真空灭弧室动触头的运动轨迹与弧室轴心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保证各支撑部件具有足够强度,相关紧固件牢固不松动。此外,对机构传动间隙进行严格控制,一般将其控制在 0.03-0.05mm 内,减小空程间隙,降低合闸弹跳的可能性,提高机构的可靠性。

三、主要技术应用分析

(一)灭弧室优化技术

灭弧室作为真空断路器的核心部件,对合闸弹跳影响显著。通过改进灭弧室结构设计,采用新型触头材料和制造工艺,可有效抑制合闸弹跳。在触头材料方面,选用具有良好弹性和耐磨性的材料。例如,研发新型铜铬合金材料,优化其成分比例,使其在保证导电性能的同时,具备更好的变形能力,能够在合闸碰撞时吸收更多能量,减小弹跳。同时,改进触头制造工艺,提高动、静触头的平面度精度,采用高精度加工设备和先进检测手段,确保触头平面度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从而增大碰撞接触面积,降低弹跳。对于灭弧室的整体结构,优化动触头的机械强度和质量分布。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动触头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关键部位增加加强筋等结构,提高其机械强度,同时合理减轻动触头质量。

(二)合闸速度控制技术

精确控制合闸速度是抑制合闸弹跳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合闸速度控制技术包括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和优化操动机构。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断路器的运行状态和外部环境参数,实时调整合闸速度。例如,通过传感器采集断路器的合闸电流、电压、触头位移等信号,将这些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利用先进的算法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根据预设的合闸速度曲线,实时控制操动机构的输出力,从而实现对合闸速度的精确调节。当检测到外部环境温度升高或负载变化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合闸速度,以适应不同工况,减小合闸弹跳。

(三)触头压力调节技术

合理调节触头压力对抑制合闸弹跳至关重要。触头压力调节技术主要包括采用可变触头弹簧和智能压力控制系统。可变触头弹簧能够根据合闸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自动调整触头压力。例如,采用具有自适应特性的碟形弹簧,在合闸初期,碟形弹簧提供较大的预压力,使触头在碰撞时得到充分缓冲,抑制弹跳;随着合闸过程的进行,碟形弹簧的变形量逐渐增大,其提供的压力也逐渐减小,确保在触头稳定接触后,不会因压力过大而影响触头寿命。通过对碟形弹簧的结构参数和材料特性进行优化设计,可实现对触头压力的精确调节。智能压力控制系统则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触头压力,并根据监测结果对触头压力进行调整。在断路器运行过程中,传感器将触头压力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压力范围和合闸状态,通过调整触头弹簧的压缩量或采用其他压力调节装置,实现对触头压力的动态调节。当检测到触头压力偏离正常范围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进行自动调整,保证触头压力始终处于合理水平,有效抑制合闸弹跳。提升装配工艺质量是减少合闸弹跳的重要保障。在装配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装配工艺和高精度装配设备,严格按照装配规范进行操作。对于真空灭弧室的安装,使用专用的安装夹具,确保其安装位置准确无误,避免受到额外应力。

结束语

10KV 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问题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对现状及面临挑战的分析可知,合闸弹跳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在主要技术应用原则方面,优化结构设计、合理选择参数以及提升装配质量为抑制合闸弹跳提供了基本思路。未来,随着材料科学、智能控制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不断发展,应持续深入研究 10KV 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抑制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佘冰.10kV 高压断路器弹簧机构分合闸线圈烧毁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J].技术与市场 ,2019,26(12):74-75+78.

[2] 朱继鹏. 高压断路器操作机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