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

作者

沈鑫雅

耀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德清分公司 浙江湖州 313200

   

引言

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造价管理人员就需要先对当前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评估,将其进行整理和规划,以针对不同的风险实施不同的控制措施,进而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与稳定性,为建筑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坚实保障,这对于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识别

(一)市场风险

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是引发工程造价风险的重要外部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钢材、水泥、木材等主要建筑材料的价格受国际经济形势、供求关系、资源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工程建筑当中所应用到的材料价格提升,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成本增加进而超预算价格。同时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建筑工人工资持续上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劳动力供求差异,也会造成人工成本波动

(二)设计风险

设计环节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如果设计的工程方案不合理或设计变更极易引发成本失控 [1]。其中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设计方案没有考虑整个项目整体需求、施工可行性与经济性。比如说某一办公楼设计过渡追求外观,采用更复杂的结构建筑材料,进而就会导致工程造价远超预算。

(三)施工风险

施工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施工技术水平则会直接影响整个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如果施工单位采用落后的使用技术和工艺,就会导致整个施工进度缓慢、工程质量不达标,进而增加返工成本。另外组织管理不善也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包括施工计划不合理、资源调配不当、施工现场协调混乱等。比如说所运用到的施工材料供应不及时,就会放慢施工的整体进度,不仅造成人工与设备闲置浪费,还可能延误工期,引发违约赔偿。而且施工当中的案例问题更是最为关键的。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很大的风险,同时因停工整顿导致工期延误,增加工程造价。

二、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方法

(一)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多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的定性评估方法。首先需要将工程造价管理资深的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构成评估小组,评估组织人员需要将调查问题分发给专家,问卷内容围绕工程造价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展开,如对政策法规变化、市场波动、设计与施工环节潜在问题等方面的风险判断。专家需要先独立填写问卷,将自己对各类风险发生可能以及影响程度的观点表达出。然后再将这些意见进行汇总,总结出统一的意见标准。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旨在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从而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相对权重。而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将工程造价风险总目标作为最高层,然后再识别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将具体的风险子因素列为最底层,如税收政策变化、钢材价格波动、设计变更频繁、施工技术落后等。通过两两比较的形式确定出各层次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和形式。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应用在具有模糊性的风险评估问题。因为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有许多风险因素都是难以把握的如施工安全风险、项目管理水平等。这就需要在评估时先识别出各类工程造价风险因素,再确定评价等级,将风险程度进行合理划分。然后由专家打分或其他方式确定各风险因素对不同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构建模糊关系矩阵。

三、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实施风险规避方案

风险规避是主动避开可能导致风险的行动或方案,从根源上消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项目决策的初期,如果经过评估发现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过高或者难以应对,就需要放弃该项目的实施,以避免今后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巨大损失 [2]。比如说某开发商计划在地形复杂、地震频发区域开展商业中心。经过勘察和评估可以看出,该区域可能会导致基础建设成本大幅增加,且后期运营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以此来放弃该项目,减少经济损失。

同时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施工技术、材料或合作方,应及时调整策略。比如说某桥梁建设项目计划采用一种新型但未经大规模实践检验的桥梁架设技术,该技术虽然从理论上可缩短工期,但是技术难度较大、失败风险较高,需要有更专业的技术人员。此时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改成使用成熟可靠的传统架设技术,以此来规避技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本的控制。

(二)实施风险减轻策略

风险减轻策略旨在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管理人员就可以在市场风险应对的过程中,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和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明确所需要使用材料的价格,这样能够促使建筑材料随市场上涨时,这一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价格保持不变,以此来控制采购的成本,

确保风险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另外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也是减轻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的整体情况进行合理组织和规划,安排好施工顺序与资源调配,减少施工延误与浪费。比如说某一住宅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引入了施工管理的软件,以此来对施工进度进行精准把控,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提前预判,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将工期延误风险降低,节约成本,以更好地提升风险管理的水平,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实施风险转移策略

风险转移是将风险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转由其他方承担的策略。其中合同转移是常见的控制方式之一,可以在工程合同中明确风险责任的划分。比如说在合同中,需要约定好,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工程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因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罚款由施工单位负责。如此能够将风险所对应的因素转移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不仅有助于减少潜在的损失,还能够提高项目的风险应对能力和灵活性。

再或者管理人员在风险转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保险、外包和合同约定等手段转移风险,比如说可以投保工程风险,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其中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等保险产品可有效转移部分风险,以此来确保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对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把控,显著降低工程造价的不确定性,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工程造价管理所面临的风险也将持续演变。管理人员要精准识别出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制定符合的控制策略和方法,并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灵活应用,以更精准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使其能够更快速、准确地适应新环境下的风险特征。

参考文献

[1] 李海洋 , 石会连 , 王俊梅 .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中的成本预测与风险评估研究 [J]. 居舍 ,2023,(32):142-145.

[2] 丰向青 .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J]. 居业 ,2016,(0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