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实践探索
李光研
法库县四家子乡蒙古族中心小学 辽宁沈阳 1102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内涵,剖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探”思维深度、“练”推理严谨、“建”模型应用等培养策略,以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实践探索
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之首要内容,也是国家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在此背景下,核心素养备受教育界关注和重视,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方面,这些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更影响学生一生,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思维训练,学生懂得思考问题要全面、思路要清晰,有助于塑造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概念、公式的记忆上,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加强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为今后走向社会、服务国家打下良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核心素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重结果导向,轻过程体验,一些教师为追求好的教学效果,往往急于给学生呈现最终答案,缺乏耐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习惯于简单机械地模仿老师讲授的解题方法,缺乏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考,核心素养难以得到真正培育。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探”思维深度,培养抽象能力
数学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小学数学教学应加强引导学生探究事物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总结、抽象表征,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可设计一个数字0-9,让学生每次随机取一张,产生不同的三位数,并思考能产生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通过这一情境导入概率的思想。之后引导学生用列表、用树状图等表征可能的组合情况,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教学中,教师还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几何软件、数学实验等,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1]
(二)“练”推理严谨,提升逻辑思维
逻辑推理能力是形成严谨缜密思维品质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加强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思路。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例题、习题的精选,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推理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条件,理清解题思路,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论证,针对学生推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点拨、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修正错误,通过反复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推理的思路和方法,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长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然后提出问题: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启发学生用分割重组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与之等底等高的长方形或三角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2]
(三)“建”模型应用,强化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加强学生模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做中学、学中做” 的理念,为学生创设生活化、趣味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们班准备开展一次“小小银行家”的实践活动,每位同学可以自愿选择当银行储户或当银行家,当银行家的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糖果作为本金,银行储户要存一定的糖果,储蓄一周后,银行要按照存款数量的10%付给储户利息,银行家可以从中赚取利润。请同学们当好“小小银行家”,经营自己的银行,通过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存款、利息、利润等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建模和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工协作解决问题,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结语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设计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加强例题训练,提升学生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建模应用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形成严谨求实品质,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熊玉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 2022(11):52-55.
[2] 相宗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与策略研究[J].大众文摘, 2023(38):0076-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