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地面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技术
董永峰
身份证号码:140224198910263619
0 引言
工业建筑地面施工的复杂性与高要求使得裂缝控制成为施工中的重点与难点。裂缝不仅影响地面的平整度与美观性,还可能导致结构渗漏、耐久性降低等问题,甚至引发安全隐患。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裂缝控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材料选择到施工工艺优化,再到后期养护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对裂缝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系统地研究和应用裂缝控制技术,对于提高工业建筑地面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以及后期养护三个核心阶段入手,深入探讨裂缝控制技术的要点与应用,为工业建筑地面施工提供科学指导,确保施工质量与结构安全。
1 施工准备阶段的裂缝控制
1.1 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材料是裂缝控制的基础,高质量的建筑材料是减少裂缝的关键。在选择混凝土时,应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严格控制水泥的强度等级与安定性。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42.5 级,且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的选择同样重要,细骨料应选用细度模数在 2.30~2.90 之间的中砂,砂率控制在 41%~45% 之间,以减少收缩变形。粗骨料则应选用粒径为 5~31.5mm 的连续级配石灰岩碎石,严格控制含泥量,确保骨料的洁净度和级配均匀性。
1.2 施工设备与工具的准备
施工设备与工具的性能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激光整平机、抹光机等设备应进行严格的性能检查和调试,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激光整平机可以有效提高地面的平整度,减少因地面不平整导致的应力集中。在选择激光整平机时,应根据施工面积和施工进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设备进场后,应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查,包括激光发射器的精度、整平头的平整度、行走系统的稳定性等。同时,应对设备进行试运行,确保其在实际施工中的性能稳定。抹光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应根据施工地面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型号。抹光机的磨盘应保持平整,磨盘的转速应根据混凝土的凝结速度进行调整。
2 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
2.1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和分层厚度,避免因浇筑过快或分层过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裂缝。浇筑速度应根据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和施工设备的性能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能够连续供应,避免因供应中断导致施工缝的产生。分层厚度应根据振捣棒的作用长度进行确定,一般每层厚度应控制在 30~50cm 之间,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振捣密实。振捣时,振捣棒应均匀分布,避免漏振或过振,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均匀。合理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使各层粗骨料均匀分布,减少因振捣不当导致的裂缝。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应控制在下层混凝土 5~10cm 之间,以确保上下层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振捣间距应根据振捣棒的振捣半径进行确定,一般应控制在30~50cm 之间,呈梅花形布点。振捣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骨料粒径进行调整,一般为 20~30 秒 / 点,以混凝土表面泛浆、无气泡、不下沉为准。振捣顺序应从边缘向中心推进,避免漏振或过振。振捣器不得触碰钢筋或模板,避免位移或漏浆。
2.2 地面平整与提浆
地面平整度是影响裂缝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平整处理,使用激光整平机和刮杠等工具进行提浆和平整。激光整平机可以有效提高地面的平整度,减少因地面不平整导致的应力集中。激光整平机的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人员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地面的平整度要求,调整激光发射器的高度和整平头的角度,确保地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刮杠的使用应根据地面的宽度和形状进行调整,刮杠的长度应覆盖整个施工面,以确保刮杠能够均匀地刮平混凝土表面。
2.3 耐磨材料撒布与压光
耐磨材料的撒布应均匀,分两次进行,确保材料与混凝土表面充分结合。耐磨材料的撒布应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进行调整,一般在混凝土初凝时开始撒布。耐磨材料的用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定,一般为 8kg/m2 左右。撒布时,应使用专用的撒布工具,将耐磨材料均匀地撒布在混凝土表面。耐磨材料的撒布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撒布总用量的 2/3,第二次撒布余下的 1/3。撒布后,应使用磨光机进行粗光处理,使耐磨材料与混凝土表面充分结合。压光时,应使用磨光机进行多遍压光,确保地面平整光滑。压光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的硬化程度调整磨光机的转速和压力,确保地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压光应分三遍进行,第一遍横向压光,第二遍纵向压光,第三遍横向压光。压光时,应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表面龟裂和裂缝。压光后,地面应达到镜面效果,无明显脚印和痕迹。通过合理撒布耐磨材料和多遍压光,不仅可以提高地面的耐磨性和光滑度,还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工业建筑地面的施工质量。
3 后期养护阶段的裂缝控制
3.1 洒水养护与保湿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保持地面湿润。洒水养护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降低因干燥收缩导致的裂缝。养护期间,应确保地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 7 天。洒水养护应根据天气条件和混凝土的硬化程度进行调整,一般每天洒水 3~4 次,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在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应增加洒水次数,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充足。
3.2 切缝与填缝
切缝是控制地面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切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后 1-2 天内进行,切缝深度应为地面厚度的 1/3-1/4,间隔一般为 6 米左右。切缝的目的是为了释放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切缝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使用专用的切割机进行切缝。切割机的锯片应保持锋利,切割过程中应保持锯片的垂直度和直线度,确保切缝的平直美观。切缝后应及时清理缝内杂物,并用密封材料进行填缝,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展。填缝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防水性和耐久性的密封材料,如环氧树脂胶或聚氨酯密封胶。填缝时,应将密封材料均匀地填入缝内,并用工具压实,确保填缝材料与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
4 结语
工业建筑地面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以及后期养护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通过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后期养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工业建筑地面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灵活应用裂缝控制技术,确保施工质量与结构安全。未来,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应用,裂缝控制技术将更加完善,为工业建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丽 . 基于建筑工程楼地面裂缝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技术 [J]. 科技视界 ,2021,(30):144-145.
[2] 王亮 , 程杨 , 巩志 , 等 . 建筑工程楼地面裂缝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技术 [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17):140-142.
[3] 毕 展 亮 , 王 红 霞 . 民 用 建 筑 地 面 施 工 技 术 及 方 法 探 析 [J]. 居舍 ,2024,(1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