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陈巧玲
重庆市垫江县太平小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减负增效这一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要实施分层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展开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其对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分层设计这一理念融入到作业设计中,可以有效的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此外,教师通过设计有层次化以及针对性的数学作业,可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作业实施现状分析
(一)作业量较大,完成作业效率低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受传统的教学思想所影响,大多数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这不符合政策的要求,也进一步的为学生增加了负担。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习题,还布置了许多课外辅导资料上的作业,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间接的导致了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出现了抄袭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作业的完成效率较低。
(二)形式较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作业的设计大多都是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而且大多数计算题都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编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解析的步骤,这对于学生的提高以及启发性不大还会降低学生的探索欲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大多都是采用教师的讲述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对于作业的设计大多都采用题海战术的模式,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大多就是书面作业较多,对于一些需要实践的数学题目,教师也没有设置对应的实践类的作业,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三)忽视层次性,造成学生厌烦作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缺乏一定的层次性,布置的作业大多都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没有考虑到个别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成绩进行合理的设置作业,作业的形式大多都是依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进行不止,这就导致了一些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造成了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的情绪。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深刻理解作业分层,巩固所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的理解作业分层设计的内涵,通过整合教材资源,这样才能更好的设置课堂作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析,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行分层化的作业。此外,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要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如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课堂的形式。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三种类型,如基础作业、拓展作业、提高作业,在将学生划分为三个等级,这样可以有效的将作业进行分层。教师对于一些基础较为所有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这个题目的设置也要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为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随后对于一些中等的学生让学生做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启发性思维。最后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提高性的作业,让学生做一些关于题目的变式,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分层作业,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随后让学生先明确长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对于一些中等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先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角以及对边的特点,最后再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最后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计算,将其应用到应用题中,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二)正确实施作业分层,满足学生需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作业。教师要明确作业对于学生的价值,教师的布置要避免选择机械性以及重复性的题型和内容,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类的题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设置作业,这不仅体现在题目的类型,还要体现在课堂的教学方式,要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做作业的欲望。随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的设计作业的内容,要重视作业的质量,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实践类的作业,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户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植树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后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总结植树问题的公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更好的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融入分层评价方式,发挥作业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于作业的评价,要正确的认识到作业的分层与评价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的调整作业的内容。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分层作业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可以丰富作业的形式以及对学生进行层次化的教学。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要重视评价,这样不仅是对于教学方法的评价,还是对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可以让教师更好的去改进作业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开展数学课堂的教学。
【结语】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作业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教师将分层作业融入进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要将多种作业形式融入进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个性差异合理的设置,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仁文.设计“独具匠心”,效果“立竿见影”:例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优势作用及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4):66-67.
[2]吕一鸣.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初探[J].读写算,2021(10):153-154.
[3]丁亚平.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措施[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