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曹文娟
佛山市南海区石实实验学校
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新时代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推动更多的学生在教学评一体化中认识到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活力,将单元内的零散知识化整为零条分缕析,把握到其中的关键点和共同点。教师尤其要鼓励学生善于学习,用心思考,不要以一种得过且过的思维去应对知识和语文,而是在看似纷繁错乱的语文知识体系中找寻到线索和内在的一致性。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用心钻研语文,并且能在钻研语文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探究能力、文学鉴赏素养和人文内涵,由此能成为一个更为卓越的学习者。
一、以教促学,构建总体战略布局推动单元教学
教师要善于在高屋建瓴的维度构建一个教学总体布局,推动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把握到这个教学总体布局,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探究理念,善于克服学习障碍,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消除被动思维和懈怠感,从而能最终成就更为独立的学习能力。
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中所包含的四篇文章都是以人物为核心,教师在督导学生学习这四篇文章的过程中,可以以《藤野先生》和《回忆鲁迅先生》作为主要的两篇研究对象,将人物写作的基本模式、写作要点首先传授给学生,其次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这类文章的基本要点,要分析人物的个性、行为、动作和心理,并且能提炼出这一人物的要点。以《藤野先生》为例,这篇文章是身为学生的鲁迅回忆当年求学时期的场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明确文章的视角和写作心理,让学生不仅仅能从文章中去分析到被书写的藤野先生的心理,也能随之明确作为书写者的鲁迅的心理和特质。
二、生为主体,带动更多初中生把握单元化学习
初中语文教师要构建生本化的教学模式,推动更多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最终能认识到单元化的学习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能在同一单元内把握到文章之间的相似性,善于条分缕析,提炼出文章的精华和殊途同归之处,进而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随之得到提高。
教师在督导学生学习《藤野先生》和《回忆鲁迅先生》的过程中,要开启对比分析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深入认识到鲁迅和他的老师藤野先生之间的异同点,进而能在分析和研读的过程中更240
加懂得人物类文章是需要结合事件本身去呈现人物,借由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等去填充血肉从而能让被书写者的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和立体,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必由之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品读萧红的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去分析鲁迅的形象的多样性和立体性,如他的生活习惯、日常个性、动作和心理,在工作时的状态等等。当学生深入把握,才能在学习中取得语文素养的突破 [1]。
三、精准评价,结合不同学生表现给予分类评析
教师要认识到好的评价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是能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去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所得,第二个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评价能最终带给学生相应的鼓励和支撑,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最终得到收获,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持续努力,养成更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两方面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藤野先生》和《回忆鲁迅先生》之后,要试着引导学生去畅谈自己的感想 [2],以口头语言和书面作业的形式去完成学习总结和反思,认识到,好文章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传递感情,更在于能让自己的笔下人物的形象立体生动不朽,进而超越于作者的个人情感,进而带给更多读者深入的思考。学生可以就两篇文章的不同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鲁迅先生人格特质与其所接受的教育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在这两篇文章中所学习到的一切人物描写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之内,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写作新体系。
结束语
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开展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反思与积极革新。本研究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论证了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以学习目标为统领、将教学与评价深度融合的整体教学模式,对于提升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实效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崔允漷. 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 上海教育科研,2019(04):1.
[2] 王蔷,李亮 . 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 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5):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