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学设计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张晔
榆林市第三中学
教学设计之所以能够被重视,是因为它能够体现出新的教育理念,符合新课改理念,能促使教师理性地去思考教学思路,同时在认知上也能有所提高,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教师学生双发展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师针对每节课都能深入研究出一套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下面以“滑动摩擦力”为例来研究。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学生在初中对摩擦力已有初步的了解,本节将更加深入地学习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了基础。
把《摩擦力》这一节分为三个学时。第一学时是《滑动摩擦力》,第二学时是《静摩擦力》,第三学时是《“摩擦力”习题课》。第一学时主要的任务是: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① 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②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③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的方案确定,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② 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 ①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②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方向。③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请同学总结在“弹力”一节中的知识点。
2、请同学总结在预习“摩擦力”一节中的知识点
3、摩擦力有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今天主要了解滑动摩擦力。
4、体验摩擦力:拔河、手与桌面的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请同学们举出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小结:摩擦力的分类: ① 滑动摩擦力; ② 静摩擦力;
回顾初中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一、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① 接触并挤压; ② 接触面粗糙; ③ 发生相对运动;小结:由分析可知: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三、摩擦力的方向:
演示:毛刷从木板的表面刷过,观察毛刷弯曲的方向;
思考:毛刷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情景展示:1、木块相对地面向各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向左;摩擦力相当于阻力。

2、木块相对斜面斜向下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摩擦力相当于阻力。

3、将一小物块轻放于向右运动的传送带上,木块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向右,与它运动的方向相同;此时摩擦力相当于是动力。

小结: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也可相反。
情景展示:
1、毛刷不动,木板向右运动,观察并思考毛刷受到摩擦力吗?方
向如何?
学生:观察到毛刷弯曲的方向,发现静止的物体也会受到摩擦力。
2、毛刷和板一起匀速运动,观察并思考毛刷受到摩擦力吗?
学生:毛刷并没有弯曲,所以毛刷不受摩擦力,因此,运动的物体也可能不受摩擦力。
四、总结:
1、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也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3、运动的物体可能受滑动摩擦力,可能不受摩擦力。
4、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五、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我们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采用什么方法?
我们把同学们的猜想分成研究课题,探索之后每个课题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和答辩
实验目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 A、钩码、木板 B、玻璃板 C;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环节一: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 变, 在 物 体 AC上逐一加钩码
实验数据:

图像: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垂直接触面)成正比。
F=μFN
环节二:控制物块的重力不变,更换玻璃板后实验。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fM=μFN
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同学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讨论:为什么汽车要用橡皮轮胎——路面而火车用钢轮——钢轨?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作业
课后交流生活中的摩擦力,并完成书后的做一做。
七、板书设计
滑动摩擦力
一、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 接触并挤压;
② 接触面粗糙;
③ 发生相对运动;
三、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四、大小: F=μFN
结语
本节课在学习了《弹力》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认识了生活中一种新的力《摩擦力》,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滑动摩擦力的特点以及大小的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 - 认识 - 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进一步突破了重难点,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