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作者

冉玉

新疆库车市第三中学 84200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但它的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容易让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不高。人教版教材虽然注意贴近学生生活,但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法支持,还是很难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情境教学法能搭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把抽象的知识变成能直接感受到的体验,这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所以,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对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结合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就是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经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里感受知识、明白道理,降低学习抽象知识的难度。初中生的认知还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对生活里的事物更容易有共鸣。用生活化情境能拉近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知识更实用、更有感染力。

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做有梦想的少年》来说,老师可以构建“我的追梦时刻”这样的生活化情境。首先让学生回想近段时间为梦想付出的经历,比如“为了在绘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反复修改画作时的状态”“练习乐器遇到瓶颈,想要放弃又坚持下去的挣扎”“在某次小竞赛中获得名次,离梦想更近一步时的激动”等。然后让学生分组交流,把抽象的“追梦滋味”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在这个情境里,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真切体验,感受追逐梦想过程中的各种滋味,不是单纯接受关于梦想的理论阐述,这样能切实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二、依托教材案例,设计案例式情境

案例式情境以人教版教材里的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找到案例背后的道德准则和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教材里的案例都是精心选出来的,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依托教材案例设计情境,能保证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一致,不让情境设计偏离教学重点。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幸福和睦的家庭》为例,教师先构建情境,首先讲一个情况:小宇的爸妈最近总因为家务谁来做、花钱想法不一样吵架,家里气氛很紧张,小宇特别烦恼。接着提出问题:“家的意思包括哪些?结合小宇家的情况,怎么让家变得更好?”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里“家的意味”“让家更美好”的内容,分析家庭吵架背后,大家对家的意义理解不一样的地方,再讨论用沟通、理解、承担责任这些办法,让家庭重新变得和睦。用生活里真实的矛盾,把教材知识串起来,促使学生思考和行动。

三、聚焦认知冲突,创设问题式情境

问题式情境就是设置有挑战性、能启发思考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思考、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些知识理解起来有难度,用问题式情境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突破学习难点。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圆中国梦》里,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教师可以创设问题式情境:先提出问题“有人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和个人没关系’,这种说法对吗?”;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里“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知识点,分析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的梦想怎么和中国梦联系起来”,比如“想当医生,为国家医疗事业发展出力”“想当老师,帮助实现教育公平”等。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能改变“中国梦和个人没关系”的错误想法,深刻理解个人和国家、民族的密切联系,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组织实践活动,搭建活动式情境

活动式情境就是组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场景,做到“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实践性,活动式情境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行动,符合课程“知行合一”的教学要求。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这节课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明白中华传统美德的意思,主动去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老师可以搭建“传统美德践行场景”这样的活动情境,比如,设计“校园志愿活动,面对不同任务需求该怎么分配人员”的角色扮演活动,把学生分成“优先满足帮扶对象需求组”“兼顾团队成员意愿组”“综合协调组”三组,每组按照教材里中华传统美德中“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等相关要求设计人员分配的对话和行动方案。然后让三组学生一个一个表演,其他学生看并且评价。最后老师总结,引导学生明白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在实际生活场景里,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又坚定地去做。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在实践里体会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过程,把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变成具体的行动规划,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采用情境教学法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主要通过生活化情境、案例式情境、问题式情境、活动式情境这四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生活化情境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案例式情境依托教材加深知识理解,问题式情境帮助突破教学难点,活动式情境提高实践能力。这四种方法互相配合,能充分发挥人教版教材的优势,也能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特点,最后能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以后教学中,还可以多丰富情境形式,结合多媒体技术让情境更直观、互动性更强。

参考文献

[1] 张丽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J]. 基础教育参考 , 2020(12): 45-46.

[2] 王建国 .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情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教学与管理 , 2019(30): 78-80.

[3] 李娜 . 问题式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J].中国教育学刊 , 2021(S1): 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