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视域下小学英语主题式新课堂的构建策略
谭明笑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伦文钜小学 529100
前言
英语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程,随着新教材难度的不断升级,进一步放大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家长在学生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些家长不够重视孩子,导致成绩处于下滑状态,一些家长关注孩子所以学习成绩较好,而这种两极分化的态势较为严峻,需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可通过立足学生提出科学的英语主题式新课堂构建策略,以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一、新教材视域下小学英语主题式新课堂的构建原则
(一)核心素养导向原则
英语是一门基础课程,要想学好英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参与。随着新教材的推进,为教师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让核心素养落地普通学校的课堂,教师在构建英语主题式新课堂期间,教师在构建英语主题式新课堂期间应遵循核心素养导向原则,将核心素养培养与主题式教学深度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换言之,主题式课堂要将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视为核心,进而突破普通城市 “资源不均” 的限制,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还应立足学生设计科学的主题式教学方案,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让学生在完成主题相关任务中增强成就感,提高学习自信心,并在后期英语主题学习中持续进步,从而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1]。
(二)教材主题适配原则
新教材视域下小学英语主题式新课堂的构建,强调教师遵循教材主题适配原则,核心是让主题式教学与普通学校学情、资源、文化深度耦合。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人员,要深入挖掘主题的延展性并融入本地特色内容,为学生主题式英语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料,弥补 “课外资源少” 的短板。必要时还可采取跨学科融合策略,围绕同一核心主题将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了解主题式学习的跨学科价值。当然教师应把控好主题教学难度,针对学生成绩两极分化问题,可结合学生特点设计阶梯主题任务,既能帮助基础层学生掌握核心内容,也能为进阶层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空间。最后通过遵循教材主题适配原则,有效避免因难度跳跃导致的厌学,实现“普适性” 与 “拓展性” 平衡。
(三)学生本位贴近原则
随着新教材被推进,为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教师在构建英语主题式新课堂时,需遵循学生本位贴近原则,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主题式学习的影响。同时,主题课堂构建应锁定真实学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为了精准把握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教师可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或是通过作业分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主题,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英语主题式学习的兴趣,能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转变。当然教师还可设计分层主题任务,旨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主题式学习需求,从而保障学生在英语主题课堂中提高英语成绩。
二、新教材视域下小学英语主题式新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沉浸式情境创设
在新教材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师在构建主题式新课堂时,可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创设沉浸式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主题式英语学习,相比传统理论灌输的方式,情境创设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由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就不易集中,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干扰出现分心,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可有效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主题相关情可以让学生在主题式课堂中学习到更多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
例如,在教学《My home》主题时,教师可将教室布置成家的样子,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场景中增添一些简单的家具模型,如床、桌子、椅子、电脑、鞋柜等,模拟出家中不同的房间场景,接着带领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扮演导游的学生用英语向其他学生介绍家中的各种物品,以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如,Welcome tomy home.This is my room.There is a study desk and a wardrobein it.There are my beautiful clothes in the wardrobe, 同 时参观者也可以用英语向其提问,“Where is the desk?” 这种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极大激发了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兴趣和积极性 [2]。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英语主题课堂的兴趣,教师还可引入多媒体设备播放有趣的动画视频,视频中以主人公的视角展示他的家,房间布局、物品摆放等清晰呈现,要求学生认真观看中所出现的场景和物品,使用英语阐述。结束后,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更专注《My home》主题式学习,要想学好英语,学生要敢于开口表达,对于学生语法错误,教师也应及时纠正,进而通过创设情境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二)分层任务链设计
以往英语教学主要以教师理论讲解,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影响主题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新教材视域下,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教师在构建主题式新课堂时应立足学生学习特点,设计分层任务练,让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完成主题任务,从而增强成就感,使英语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反而充满乐趣,并积极参与到主题学习活动中,也利于减轻浇水的授课压力。
例如,在教学《My day》主题时,教师可将难理解的英语知识转化为更具象化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针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可要求学生熟练朗读《My day》课文并默写重点单词和短语,如“get up”“have breakfast”等,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既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能掌握基本基础的英语词汇,为后续主题式阅读奠定基础;对于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教师则可提升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词汇和句型,用英语表达自己一天的活动 内 容。 如,I get up and wash up at 6 o'clock every day. ThenI h a v e b r e a k f a s t . A f t e r w a s h i n g t h e d i s h e s a n d c h o p s t i c k s , Igo to school by bus,学生在完成主题任务过程中,不仅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型,也能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基础知识扎实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其他学生的描述来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交流,这种分层主题任务链设计,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主题式课堂中收获知识。相比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分层任务链设计策略更符合学生主题式学习需求,进而在主题课堂学习中感受英语学科的魅力。
(三)学生主体激活
传统英语教学教师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学生主体地位被弱化,使得学生对英语主题式学习有抵触情绪。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新教材的落实,对教师有着严苛的要求,在主题式课堂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将主题学习权利交到他们手中,让学生拥有更多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同时,教师要学会放手,避免过多干扰学生主题探究过程,要相信学生能处理好学习上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主题式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Let’s go shopping》主题时,教师可提出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大家在周末休息时,有没有去超市购物的习惯,学生纷纷参与到互动中,学生回忆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组,接着用英语讨论在日常购物中会使用到的社交语言,如询问价格(How much is it?)、 挑 选 商 品(I want...)”“ 付 款(Here youare.)” 等购物流程。教师也应观察学生在主题讨论中的表现,对于语法使用错误的学生,应耐心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若发现学生在询问价格时,未使用礼貌用语,教师可通过情境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教师扮演店员,主动向学生询问“Can I helpyou?”,让学生意识到礼貌表达在购物主题交流中的重要性。讨论后,教师可要求各小组分别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对话,而其他学生则要从不同的维度对其展开点评。如口语表达流利性、词语搭配等方面,通过相互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他人的优点,也能发现自身在主题语言运用中的不足,进而通过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效,也能通过不断练习降低语法错误率。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主题式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教师还可围绕《Let’s go shopping》内容设置小组竞赛环节,如根据购物主题完成单词接龙、情境续写等主题相关任务,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使其真正成为主题式课堂的主角,进而提高英语表达技能。
结语
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仍旧面临挑战,尤其是随着新教材的推进,直接放大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同时家长的重视程度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教育的家长,学生的成绩优势凸显,反之家长重视不足,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对薄弱。所以,为了解决这种差异性问题,应从新教材视角下积极提出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在英语主题式课堂中收获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同时也推动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 方玥 . 开展主题式教学 灵动小学英语课堂 [J]. 小学生 ( 下旬刊 ), 2022,(03): 99-100.
[2] 王金 . 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应用 [J]. 新课程导学 , 2015,(30): 92.
[3] 俞林 . 小学英语主题建构式课堂教学研究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 小学篇 ), 2020,43(07):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