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制造技术的智能机械制造工艺
姚青松 魏韧桂 苏鲁豪
荆楚理工学院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时,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灵活性不足等问题。而智能制造技术的出现,为机械制造工艺的革新带来了新的契机。智能机械制造工艺作为智能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具体应用,正成为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基于智能制造技术的智能机械制造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智能制造技术概述
1.1 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
智能制造技术是集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它通过将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过程深度融合,实现制造系统的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功能的智能化,从而提升制造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竞争力。
1.2 智能制造技术的特点
智能制造技术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与自执行等核心特点。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状态、产品质量及环境参数等数据,实现对生产状态的全面感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与学习,不断优化工艺参数和生产流程,从而提升效率与质量。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系统能自主做出调整生产计划及设备运行参数等决策,实现自适应控制。最终,依托自动化设备与控制系统,自动执行生产操作,减少人为干预,保障生产过程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2 智能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势
2.1 提升生产效率
智能机械制造工艺通过自动化设备与智能控制系统的高度协同,实现高速、连续的生产运行。系统实时监控生产状态,动态调度资源,快速识别并处理异常,有效减少停机等待时间,从而显著缩短生产周期,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2.2 优化产品质量
借助高精度传感器与实时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系统可持续监测产品质量特性,及时识别偏差并自动反馈调节工艺参数,实现生产过程的闭环质量控制。同时,基于全面精准的检测能力,有效杜绝缺陷产品流出,保障产品的一致性与可靠性。
2.3 增强生产灵活性
智能机械制造工艺依托柔性制造与可重构生产系统,能够迅速调整生产线配置与工艺流程,支持多品种、小批量的快速转换生产。这种高度的适应能力帮助企业敏捷响应市场变动,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2.4 降低生产成本
尽管智能机械制造工艺在前期需要较高的设备与系统投入,但从长远运营来看,它能够显著降低综合生产成本。通过高度自动化操作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降低了直接人工成本及由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废品与停机损失。同时,依托智能调度与优化算法,系统可提升设备综合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物料浪费,从而实现生产过程中多项成本的持续节约和整体效益的增强。
3 智能机械制造工艺的关键技术
3.1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智能机械制造工艺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多种先进的算法与模型为制造系统赋予感知、认知与决策能力。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对海量生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建模,识别出生产过程中隐含的规律与关联,从而实现对工艺参数、设备状态的精准预测与动态优化。例如,基于时序分析与模式识别,系统可提前判断潜在故障并触发预测性维护策略,显著降低非计划停机风险。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则广泛应用于复杂产品质量的自动化检测,实现对缺陷、装配误差的高精度识别与分类,大幅提升质检的可靠性与效率。此外,强化学习等技术也逐步应用于生产调度与控制环节,使制造系统具备自主响应环境变化、持续优化生产效能的能力。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机械制造由自动化走向自主化,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柔性的生产目标。
3.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构成了智能机械制造系统中无处不在的“ 神经网络” ,是实现设备、系统与人之间全面互联与实时交互的关键基础。通过为各类生产设备、物料载体与检测工具嵌入传感模块与通信单元,物联网实现了对物理世界运行状态的精准感知与数据采集,包括振动、温度、能耗、位置等多维信息。这些数据借助有线或无线网络实时上传至边缘节点、本地服务器或云平台,形成全域覆盖的数据通路。基于统一的物联架构与通信协议,制造系统不仅支持对设备的远程监视与控制,还可实现跨单元、跨产线的动态协调与任务分配,极大提升了系统响应速度与资源利用效率。此外,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制造过程的透明化与可追溯,为企业实现精细化运营和敏捷管理提供了坚实支撑。
3.3 大数据技术
在智能机械制造环境中,大数据技术承担着对多源、异构、高增长的生产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深度价值挖掘的关键角色。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设备运行日志、工艺参数记录、质量检测结果、订单信息等海量数据,需通过分布式存储、数据清洗、集成融合等手段实现高效组织与可靠管理。依托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及机器学习方法,企业能够从这些数据中识别生产瓶颈、预测质量趋势、优化工艺窗口,并构建起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机制。例如,通过关联分析可揭示设备工况与产品质量之间的隐性关系,从而实现更精准的参数调优;利用产能与订单大数据建模,可实现更科学的生产计划与排程。大数据分析不仅提升了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也为企业持续改进产品、提升供应链协同和实现客户导向的柔性制造提供了核心动力。
3.4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为智能机械制造提供了可扩展、高效率、低成本的信息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借助虚拟化、分布式计算和资源池化等关键技术,云计算使制造企业能够按需获取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及各类工业软件服务,而无需承担高昂的本地数据中心建设与运维成本。企业可将生产管理、远程监控、协同设计等系统部署于云端,实现多终端、跨地域的灵活访问与操作,极大提升了业务响应能力与协作效率。云平台所具备的弹性伸缩特性,能够很好地适应制造业中波动的工作负载和突发任务需求,同时提供高可用性、容灾备份与多层次安全防护,保障核心生产数据不受丢失与泄露威胁。随着云边协同架构的普及,云计算正与边缘计算深度融合,共同构建起支撑未来智能制造的新一代集成化数字底座。
结束语
基于智能制造技术的智能机械制造工艺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具有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优势,其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任付威,湛宪勇,郑巍,等.基于智能制造技术的智能机械制造工艺[J].流体测量与控制,2025,6(04):64-67.
[2]黄彦龙.基于智能制造的机械制造工艺优化方法探讨[J].时代汽 车,2025,(18):127-129.
[3]滕保健.智能制造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5,54(07):82-84.
[4]董光耀.汽车机械智能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探讨[J].内燃机与配 件,2025,(13):120-122.
[5]范学宇.智能制造技术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品牌,2025,(0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