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装饰装修设计研究

作者

杜学娟

新疆兵团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在建筑领域,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成为必然趋势。绿色装饰装修通过选用可再生、低污染、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优化施工工艺,能大幅减少自然资源消耗,降低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依赖。同时,它还推动了装配式建筑、模块化施工等绿色技术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居住舒适度。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不仅是应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有力举措,更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愿景、实现“ 双碳” 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绿色环保理念的内涵和原则

1.1 内涵

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建筑装饰装修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全流程,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涵盖能源、水资源、材料资源等)、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打造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遵循“ 代际公平” 原则,确保当代人的发展不以牺牲后代人的需求为代价。

1.2 基本原则

(1)节约资源原则:在能源使用上,积极探索新能源,优化设计以减少传统能源依赖;材料选择上,优先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再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

(2)环境保护原则: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减少污染排放和废弃物产生。例如,选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涂料,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与再利用。

(3)健康舒适原则:以居住者健康为核心,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声环境等符合国家标准,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4)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考量建筑装饰装修的全生命周期影响,不仅关注短期的设计与施工效果,更注重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与经济性,如选用耐用材料,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2、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装饰装修设计策略

2.1 优化室内空间布局

室内空间布局的绿色设计需充分考量建筑本体形态与当地气候特征,以实现自然采光与空气流通的协同优化,降低对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依赖。基于建筑光学与流体力学原理,可通过调控窗地比参数、优化透光界面材料折射率、提升隔断构件导风性能等手段,构建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室内光环境系统。例如,在北方寒冷地区,适当增大南向窗户的窗地比(建议控制在 1:5 - 1:6),充分利用冬季阳光辐射提升室内温度;南方炎热地区采用低折射率的Low-E 玻璃,减少夏季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采用南北通透型平面布局时,结合可调节式隔断系统(如折叠玻璃隔断、布艺帘隔断),可根据不同时段需求灵活划分空间,白天打开隔断增强空气流通,夜间闭合隔断保障私密性。

辅助采光装置的集成设计应严格遵循《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 - 2013)中的能效换算公式,通过精准匹配天窗倾角与反光板反射系数,实现可见光辐射强度的梯度化分布。某住宅项目客厅顶部设计 15 倾角天窗,搭配反光系数 0.8 的铝合金反光板,使室内自然采光时长较传统设计增加2 小时/天,年节约照明用电约120 度。

空间复用与弹性设计方面,采用界面集成技术将储物功能与建筑围护结构一体化融合,如在墙体内部嵌入模块化储物单元,楼梯下方设计可变形收纳空间,使空间复用率提升 30% 以上。基于模数协调原理的移动隔断系统(如轨道式滑移隔断),通过轨道滑移和单元重组技术,可形成12 种以上标准空间组合模式,既符合《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 55031 - 2022)对弹性空间的要求,又能满足5 - 8 年的功能迭代需求,减少重复装修造成的资源浪费。

模块化绿植装置与空气循环净化系统的复合配置也是绿色空间布局的关键。该技术组合在提升空气品质的同时,可同步完成水资源的梯度净化。以垂直绿化系统为例,其结构设计需依据建筑本体的承重特征与采光条件,通过蕨类植物(如肾蕨)与气根类植物(如绿萝)的分层配置,形成具有自主调节功能的微气候单元。据测试,此类系统可使室内空气湿度提升 10%-15% ,PM2.5 浓度降低 20% 以上。对于南北通透的房屋,合理安排窗户位置(如南窗设为进风口、北窗设为出风口),利用季风风向变化实现自然通风,夏季夜间引入凉爽空气,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使用时长;冬季关闭部分窗户,利用空气滞留保持室内热量。

2.2 墙面与顶棚涂饰设计

墙面与顶棚的涂饰设计是绿色装饰装修的关键环节,材料选择与施工工艺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环境负荷。

材料选用上,应优先选择环保型水基涂料和无机干粉涂料,严禁使用含聚乙烯醇水玻璃、聚乙烯醇缩甲醛等成分的内墙涂料(此类材料易释放甲醛等有害物质),避免采用以二甲苯为溶剂、硝化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水包油型多彩涂料(溶剂挥发会造成大气污染)。对于绿色建筑高标准项目,内墙宜选用耐洗刷次数达5000次以上的水性涂料(如丙烯酸酯水性涂料),其 VOCs 含量 ≤100g/L ,符合《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 - 2020)的要求;外墙可采用水性氟碳树脂涂料,既具备优异的耐候性(使用寿命可达15 年以上),又能减少传统溶剂型涂料的污染排放。

施工工艺方面,需严格控制基层处理与施工环境参数。混凝土表面施工前必须涂刷抗碱底漆,防止后期墙面返碱;混凝土或抹灰面的含水率需低于 10% ,木质面含水率低于 12% (可通过含水率测定仪现场检测);施工环境温度应控制在 5-35C 之间,湿度 ≤85% ,避免因温湿度不适导致涂料附着不良。对于石膏板接合处,需采取网布防裂工艺(如贴玻璃纤维网格布),并在找平前涂抹界面剂,增强基层与腻子的粘结力。基层找平表面需平整牢固,杜绝粉化、剥落和裂纹问题,尤其在厨卫等潮湿区域,必须选用防水型腻子(如水泥基防水腻子)进行找平处理,防止后期受潮发霉。

施工过程中,还需注重环保管理。对接缝处装饰构件及周边设施(如门窗、家具)实施全面防护(如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涂料污损;妥善保管涂料及腻子等物料,避免泄漏污染土壤;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废弃物,对废弃涂料桶、腻子袋等包装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可交由专业机构再生处理);施工工具清洁时严禁使用有机溶剂(如香蕉水),改用清水或环保型清洁剂。此外,建议预留一桶面层涂料用于后期维护,减少因局部修补而重新采购带来的浪费;对于掉落的无机涂料和腻子,可收集后加水搅拌重新使用,实现材料循环利用。

2.3 严格控制装饰装修细节

装饰装修细节的绿色化控制,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产生的关键,也是绿色理念落地的重要支撑。

在结构安全方面,设计团队必须严格遵守建筑结构安全原则,严禁擅自拆除或改造建筑主体结构(如承重墙、承重柱)。若装修过程中确需改动建筑结构(如开设门洞、调整梁柱位置),应及时与原设计单位沟通,获取书面许可后,在专业结构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施工。例如,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对改动后的墙体进行补强,避免因结构承载力下降引发安全隐患。

针对建筑楼面的装饰装修,需将装修构造荷载严格控制在原有建筑结构的标准承受范围内。设计师需精确计算装修材料的重量(如地砖、石材、吊顶龙骨等)、分布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动态荷载(如人员活动、家具移动),确保动态荷载低于楼面承载力设计值(一般住宅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 2.0kN/m2 )。若发现装修方案可能超出荷载限值,需重新核算荷载及楼面承载力,必要时调整方案。例如,将天然石材地面改为轻质仿石瓷砖(重量减少 40% 以上),或采用轻钢龙骨吊顶替代传统木龙骨吊顶,降低结构负荷。

在细节设计上,关注节点的环保性与耐久性也十分重要。例如,墙面与地面的交接处采用圆弧角设计,既便于清洁(减少卫生死角),又能避免直角长期磨损导致的破损;门窗与墙体的缝隙填充发泡聚氨酯密封胶(导热系数≤0.03W/(m·K)),既增强气密性(减少热量流失),又避免使用传统沥青类密封材料带来的污染。此外,水电管线铺设应采用暗埋式设计,并预留检修口,避免后期维修时对墙面、地面造成大面积破坏,减少二次装修的资源消耗。

2.4 强化废弃物管理

在装饰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下,废弃物管理需构建“ 设计防控—施工减量—回收再生” 的分级防控体系,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产生,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

设计阶段,建立材料环境属性评估机制,优先选用符合 ISO14021 标准的低污染建材,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污染性。施工阶段,实施可逆性构造设计,推广模块化装配技术,确保竹木纤维板、纸基复合壁纸等生物基材料的完整回收。例如,采用模块化的吊顶系统,在拆除时能够快速拆解,减少材料损坏,便于回收再利用。

材料再生利用需突破传统物理回收局限,如将废弃玻璃通过低温粉末化工艺制备硅酸盐基隔墙材料,金属构件则通过拓扑优化实现异形熔铸再生。通过这些创新技术,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混杂堆放问题,建议在项目立项阶段同步制定分类管理制度,通过岗位责任制确保执行效力。具体实施可参照《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 - 2019 要求,将木质边角料、PVC 复合材料、金属构件等按材质特性划分暂存区,并严格对接专业资质单位进行资源化再生处理。对于含醛类涂装废料等危废物质,必须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 - 2023 设立独立密闭仓,采用低温催化分解工艺实现无害化处置,防止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技术创新方面,建议将分类管理成效纳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立环保信用积分制度,倒逼施工方研发模块化智能分拣装置,通过磁选筛分技术提升再生资源纯度。例如,对积极进行废弃物分类管理、资源回收利用率高的企业给予信用加分,在项目招投标、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优惠,激励企业主动提升废弃物管理水平。

结论

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中的应用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合理优化空间布局、选用环保材料、严格把控装饰细节以及强化废弃物管理等策略,可以显著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成本控制、技术推广等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绿色环保设计必将成为未来建筑装饰装修的主流趋势。建筑行业的各方参与者,包括设计师、施工方、材料供应商以及业主等,应共同努力,积极推动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实践,为构建可持续的人居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郝志芳.绿色环保材料在现代装饰装修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 2024(9):79-81

[2]于海波.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公共空间装修设计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97 - 99.

[3]黄守谦.绿色建筑材料在室内装修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居舍,2023(12):14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