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探索
陈香伶
共青城市高新区幼儿园 332200
引言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需“ 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然而,当前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存在诸多局限:其一,教学形式单一,多以“ 绘本朗读
提问回答” 为主,缺乏互动性,幼儿易产生疲劳感;其二,语言训练脱离生活,如机械记忆词汇、背诵句子,幼儿难以将语言知识迁移到实际交流中;其三,忽视个体差异,统一的游戏难度让语言能力弱的幼儿不敢参与,能力强的幼儿觉得无聊。游戏化教学以“ 趣味性、互动性、情境性” 为核心,能将抽象的语言学习转化为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契合幼儿认知特点。因此,探索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语言领域的应用,对提升语言教育实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境化语言游戏创设:激活语言表达兴趣
情境是激发幼儿语言表达欲望的基础,通过创设“ 生活场景、童话世界、自然环境” 等情境化语言游戏,让幼儿在熟悉、有趣的氛围中主动开口,解决“ 不敢说、不想说” 的问题。
(一)生活场景类语言游戏: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场景设计游戏,降低语言表达难度,让幼儿有话可说。例如,在“ 美食分享会” 语言游戏中:教师在教室布置“ 迷你餐厅”情境(摆放玩具餐具、食物模型,如汉堡、水果、蛋糕),给幼儿分配“ 顾客” “ 服务员” 角色。“ 顾客” 需用完整句子表达需求(如“ 我想要一个草莓蛋糕,谢谢” ),“ 服务员” 需礼貌回应(如“ 好的,您的草莓蛋糕马上来” )。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使用“ 请” “ 谢谢” 等礼貌用语,纠正不完整表达(如将“ 要蛋糕” 引导为“ 我想要一块巧克力蛋糕” )。
(二)童话情境类语言游戏:激发想象力与表达欲
创设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情境,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拓展语言表达维度。例如,在“ 森林小动物的生日会” 语言游戏中:教师用积木、毛绒玩具搭建“ 森林场景” ,设定“ 小熊过生日,邀请小动物参加” 的剧情,给幼儿分配“ 小熊” “ 小兔” “ 小松鼠” 等角色。游戏任务要求“ 小动物” 用语言表达祝福(如“ 小熊,祝你生日快乐,我给你带来了胡萝卜” ),并描述自己的礼物(如“ 我的礼物是红色的,吃起来甜甜的” )。教师还可加入“ 突发情节” (如“ 小松鼠的礼物不见了” ),引导幼儿讨论“ 如何帮助小松鼠找礼物” ,激发连贯表达。
二、分层式游戏玩法设计:适配语言能力差异,维持参与热情
玩法设计是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的关键,根据幼儿语言能力(基础型、提升型、创新型)设计分层玩法,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获得成就感,持续保持语言学习兴趣。
(一)基础层玩法:聚焦语言基础积累
基础层玩法以“ 词汇认知、简单表达” 为主,帮助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夯实基础。例如,在“ 词汇寻宝” 游戏中:教师在活动区隐藏印有“ 颜色” “ 动物” “ 水果” 等主题词汇的卡片(如红色、小狗、苹果),基础层幼儿的任务是“ 找到卡片并说出词汇名称” ,若能搭配简单描述(如“ 红色的苹果” )可获得额外奖励。游戏难度低,注重“ 认词 + 简单表达” ,降低幼儿参与压力。
(二)提升层玩法:强化语言连贯表达
提升层玩法以“ 句子组织、连贯讲述” 为主,帮助语言能力中等的幼儿提升表达水平。例如,在“ 故事接龙” 游戏中:教师给出故事开头(如“ 周末的早上,小明来到公园,突然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鸟” ),提升层幼儿需轮流接述“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要求每句话包含“ 时间、地点、人物、动作” (如“ 小明轻轻地把小鸟捧起来,坐在长椅上仔细查看” )。教师引导幼儿关注“ 句子之间的衔接” (如用“ 然后” “ 接着” 连接),帮助形成连贯的故事线。
(三)创新层玩法:鼓励语言创意表达
创新层玩法以“ 故事创编、角色对话设计” 为主,激发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创造力。例如,在“ 绘本角色新编” 游戏中:教师提供经典绘,创新层幼儿的任务是“ 改编故事结局” 或“ 为角色设计新对话” 。如将“ 大灰狼骗小兔子开门” 改编为“ 大灰狼改过自新,帮小兔子找食物” ,并设计新对话。幼儿可小组合作创编,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展示成果。
三、多维度语言能力提升:实现“ 玩中学” 的教育目标
游戏化教学的核心是“ 以玩促学” ,通过不同类型的语言游戏,同步提升幼儿的“ 倾听理解、表达完整、阅读兴趣” 等多维度语言能力,确保游戏的教育价值落地。
(一)倾听理解能力的提升:在游戏规则中培养专注
语言游戏的开展需要幼儿认真倾听规则与同伴表达,自然提升倾听能力。例如,在“ 声音猜猜乐” 游戏中:教师播放不同声音,幼儿需仔细倾听并说出“ 这是什么声音” “ 在哪里能听到这种声音” ;进阶玩法中,一名幼儿模仿声音,其他幼儿猜测并描述“ 模仿的是什么” 。游戏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倾听,否则无法完成任务。
(二)表达完整能力的提升:在互动交流中规范语言
游戏中的角色对话、剧情描述需要幼儿使用完整语言,教师可及时纠正不规范表达,帮助幼儿提升表达完整性。例如,在“ 超市购物” 游戏中,幼儿扮演“ 顾客” 时若说“ 要牛奶” ,教师引导其补充为“ 我想要一盒纯牛奶,请问多少钱” ;扮演“ 收银员” 时若说“ 给钱” ,引导为“ 您好,这盒牛奶 5 元,请您付钱,谢谢” 。通过反复互动,幼儿逐渐养成“ 说完整话” 的习惯。
(三)阅读兴趣的提升:在游戏化阅读中感受乐趣
将绘本阅读与游戏结合,让幼儿在玩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例如,在“ 绘本寻宝大冒险” 游戏中:教师将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中的关键画面制成卡片,藏在活动区;幼儿分组寻找卡片,找到后需“ 讲述卡片上的故事内容” ,全部找到并讲述正确即可获得“ 阅读小达人” 勋章。游戏还可延伸为“ 绘本角色扮演” ,幼儿穿着自制道具,按照绘本剧情表演。
结束语
游戏化教学为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注入了“ 趣味性、互动性、针对性” 的活力,通过“ 情境化游戏激活兴趣、分层式玩法适配差异、多维度训练提升能力” ,有效解决了传统语言教学的痛点,让幼儿在“ 玩中学”中提升语言素养。但实践中需注意:游戏化教学不是“ 为了玩而玩” ,需紧扣语言教育目标设计游戏,避免形式化;教师需在游戏中扮演“ 观察者、引导者” ,及时干预并优化游戏过程,确保教育价值落地。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 传统文化融入语言游戏” “ 家园共育的语言游戏设计” ,让游戏化教学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长效助力,为幼儿语言能力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小梅.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实践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3, (09): 45-48.
[2]尹莹.情境化语言游戏对幼儿园小班幼儿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J].幼儿教育,2024, (06): 62-65.
[3]蒋芳.分层式游戏在幼儿园大班语言创编活动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2023, (11):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