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航空航天应用的复杂环境下电子组件环境应力筛选技术研究
陈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一、引言
航空航天电子组件(如导航模块、控制芯片)是任务执行的核心,其工作环境具有“多应力叠加(温度 + 振动 + 辐射同步作用)、极端值突出(温度波动范围超 180∘C )、动态变化(应力强度随飞行阶段切换)” 三大特征,早期失效(如焊点脱落、芯片封装开裂)会直接导致任务失败(占航空航天故障的 40% 以上)。传统 ESS 技术存在三大痛点:一是应力覆盖单一,仅开展静态温度循环( (-40∘C~85∘C )、随机振动(20~2000Hz)筛选,未纳入辐射、湿度(高空低湿≤ 10% RH)等航空航天典型应力,筛选覆盖不全(仅30% );二是参数设置粗放,应力强度(如振动加速度 10g )、循环次数(20 次)凭经验设定,未结合组件材料(如陶瓷封装、塑料封装)、功能特性(如高频芯片、功率器件)差异化设计,导致失效检出率低(
);三是缺乏动态适配,未模拟飞行阶段应力变化(如起飞阶段振动峰值 20g 、轨道阶段辐射增强),筛选与实际工况脱节,过度筛选(如高温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组件寿命缩短 20% 。研究复杂环境下 ESS 技术,对降低任务风险(减少 60% 早期故障)、提升组件长效可靠性意义重大,是航空航天可靠性工程领域核心方向。
二、传统 ESS 技术现存问题与研究目标
2.1 现存核心问题
一是应力体系缺失,未构建航空航天专属应力库(如空间辐射剂量率 10rad/s、高空低气压 1kPa),筛选未模拟多应力耦合效应(如温度循环中叠加振动,组件失效模式变化率超 50% ),导致潜在失效(如微裂纹扩展)无法检出;二是参数设计盲目,未建立 “组件类型 - 应力参数” 匹配模型,陶瓷封装组件与塑料封装组件采用相同温度速率( 5∘C/min; ),前者易因热应力集中开裂,后者筛选不充分;三是验证机制薄弱,仅通过外观检测(如焊点完整性)、功能测试(如信号传输)判定筛选效果,未开展微观损伤检测(如芯片内部应力、封装密封性),失效漏判率超 25% 。
2.2 核心研究目标
ESS 技术优化需达成三目标:一是应力覆盖全面,构建 “温度 + 振动 + 辐射 + 湿度 + 低气压” 五维应力库,覆盖航空航天 90% 以上典型工况,多应力耦合筛选占比 ≥80% ;二是参数精准适配,不同类型组件(陶瓷 / 塑料封装、高频 / 功率器件)筛选参数差异化率 100% ,失效检出率 290% ,过度筛选率 leq5% 。
三、复杂环境下电子组件 ESS 技术体系构建
3.1 多维度环境应力库设计
覆盖航空航天全工况:一是基础应力参数定义,温度应力按飞行阶段划分:地面测试 (-55∘C~85∘C )、起飞 / 再入 (-55∘C~125∘C ,温度变化率 10∘C/min′ )、轨道运行( -40∘C~95∘C ,波动幅度 ±5∘C );振动应力区分:随机振动( (10~2000Hz ,加速度
)、正弦振动(共振点 ±5Hz ,扫频速率 1oct/min);辐射应力按任务类型设定:近地轨道(总剂量 100~300krad)、深空探测(总剂量 500~1000krad);湿度 / 低气压:高空低湿( ≤10% RH)、低气压( ⋅1~101kPa ,模拟海拔 0~30km) ),应力参数覆盖率 100% 。二是多应力耦合方案,设计 “温度 - 振动”“辐射 - 温度”“低气压 - 湿度” 耦合模式,如温度循环 (-55∘C~125∘C )中叠加随机振动( 10~2000Hz ,15g),模拟起飞阶段工况。
3.2 组件差异化筛选参数设计
提升筛选精准性:一是按封装类型适配,陶瓷封装组件(热导率高)采用高温停留时间缩短 20% (如 125℃停留 30min24min) )、温度变化率提升至 10∘C/min ,避免热应力集中;塑料封装组件(热膨胀系数大)延长低温停留时间(-55℃停留40min50min, )、降低振动加速度( 15g10g) ,减少封装开裂风险;二是按功能特性优化,高频芯片(如射频模块)降低振动共振点应力(扫频速率降至 0.5oct/min) ,避免信号传输干扰;功率器件(如电源模块)增加高温循环次数(20 次→25 次),强化焊点可靠性筛选。
四、ESS 技术验证与可靠性保障
4.1 双维度验证体系
确保筛选效果:一是宏观功能验证,开展电性能测试(如信号完整性、功率输出)、环境适应性测试(如高低温循环后功能保持率),功能合格标准 ≥98% ;二是微观损伤检测,采用 X 射线检测(焊点空洞率 ≤5% )、扫描电镜(SEM)观察(封装裂纹长度≤10μm) 、密封性测试(泄漏率≤
),微观损伤检出率 295% ;三是可靠性验证,通过加速寿命试验(如 1000 小时高温高湿试验)、故障率预测(采用 Weibull模型),验证组件可靠性提升 40% 以上,故障率 ≤0.1%/ 千小时。
4.2 技术实施保障
强化落地效果:一是设备支撑,配置多应力综合筛选设备(温度 - 振动 - 辐射耦合系统,控制精度:温度 ±1℃、振动 ±0.5g 、辐射剂量 ±5% ),满足多维度筛选需求;二是标准规范,制定《航空航天电子组件 ESS 技术规范》,明确应力参数、筛选流程、验证方法,标准覆盖率 100% ;三是人员培训,开展 ESS 技术专项培训(每年≥24 课时),内容涵盖应力耦合原理、参数设计、故障分析,培育 “可靠性 + 环境工程” 复合型人才(专业率 260%) ),确保技术执行到位。
五、结论
面向航空航天应用的复杂环境下电子组件 ESS 技术,需通过多维度应力库覆盖全工况、差异化参数提升检出率、动态流程避免过度筛选,核心是 “应力全面 - 参数精准 - 验证科学”。当前需突破深空探测极端环境(如超低温 - 196℃、强辐射 1000krad)筛选技术、微纳电子组件(如 MEMS 器件)精细化筛选、多应力耦合效应量化建模等瓶颈,解决中小企业筛选设备资源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 夏丽昆. 环境应力筛选在红外热像仪(组件)小批量试生产中的应用[J]. 红外技术,2002,24(1):38-41. DOI:10.3969/j.issn.1001-8891.2002.01.011.
[2] 周嘉诚. 不同环境条件下电路板组件可靠性研究[D]. 武汉纺织大学,2018.
[3] 刘中华,李树杰. 星用微波组件低气压放电与真空微放电效应研究[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4,32(4):4-7. DOI:10.3969/j.issn.1672-5468.2014.04.002.
作者简介:陈伟(1992-),男,汉族,安徽合肥人,本科学历,现任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计师,专业研究方向:环境可靠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