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学理依据与实施策略

作者

罗木泉

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高峰洞殿小学527300

单位:

引言

“双减”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作业功能的重新定位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其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与适切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业质量。尤其在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需求呈现差异化特征,传统统一化作业模式难以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因此,探讨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学理依据与实施策略,不仅具有现实迫切性,也具备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政策回应意义。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学理基础(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作业设计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主动互动建构新意义的过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其学习过程更倾向于通过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来深化语言认知。个性化作业设计正是对这一学习机制的回应,它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具有探究空间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调动已有知识结构,实现语言能力的迁移与提升。例如,针对古诗文学习,可设计“为古诗配图并撰写赏析短文”的作业形式,促使学生在图像与语言的互动中重构文本意义。这种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作业安排,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其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感,从而在“双减”背景下实现作业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二)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差异化作业内容构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在不同智能维度上具有独特的发展水平,因此教育应尊重个体差异,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表现各异,统一化的作业内容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化作业设计应在此理论指导下,构建涵盖语言表达、图像呈现、社会调查、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作业体系,以适配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偏好。例如,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可布置撰写读后感或创作短篇小说的任务;对于视觉空间智能突出的学生,则可设计绘制思维导图或设计语文主题海报的作业。这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化作业内容构建,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优势智能的发展,并通过跨智能协作实现语文能力的全面整合,契合“双减”政策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与原则

(一)基于学生差异的作业目标分层设计

在“双减”政策导向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目标设定需突破传统“一刀切”的模式,转向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的分层设计。该路径的核心在于通 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风格、认知水平及兴趣倾向,构建具有梯度性和发展性的作业目标体系 具体 教师应依据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表现,将作业目标划分为基础巩固型、能力拓展型和素养提升型三个层级。其中,基础型目标侧重于字词积累、句式训练等语言基本功的夯实;拓展型目标聚焦于文本理解、逻辑表达等思维能力的提升;而素养型目标则强调审美鉴赏、文化认同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种分层化的目标设计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无效重复的作业负担,还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在适切的学习任务中实现个体潜能的有效开发。

(二)融合学科素养的多样化作业形式探索

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不应仅停留在目标层面,更应体现在作业形式的创新与多元化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作业形式突破书面练习的单一模式,向综合性、实践性与情境性方向延伸。例如,针对阅读教学内容,可设计“文本角色扮演”“跨文本比较分析”“主题访谈报告”等任务,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针对写作训练,则可通过“生活日记”“创意短篇”“班级文集合编”等形式,引导学生将写作活动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增强表达的真实感与参与感。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语文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如借助数字平台开展语音朗读、在线协作写作、多媒体展示等活动,不仅提升了作业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也有助于学生在多模态语境中深化语文学习体验。

(三)作业反馈机制的优化与动态调整

作业反馈是连接教学与学习成效的关键环节,尤其在个性化作业实施过程中,科学有效的反馈机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作业评价往往停留于对错评判与分数赋予,缺乏对学生个体进步轨迹的关注。因此,在个性化作业实践中,应建立以诊断性、发展性为导向的反馈系统。一方面,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观察、同伴互评、自我反思等手段,全面捕捉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认知变化与能力表现;另一方面,反馈内容应注重具体性与指导性,避免笼统评价,而是围绕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并结合其个性特征提出后续改进方向。同时,作业反馈还应成为动态调整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修正作业难度、形式与目标,实现作业系统的闭环运行与持续优化,从而保障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

结论

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在“双减”背景下不仅是作业形式的革新,更是教学理念的深层转变。它通过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的结合,有效回应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与政策导向之间的张力,为实现高质量语文教育提供了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兴军. “ 双减” 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3):50-52.

[2]刘桂春.“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23):37-39.

[3]邹统江.“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J].新教育,2023,(2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