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淼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发生比较急骤、进展速度快,短时间内便会威胁到患者性命,及早诊断与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随着我国国民日常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本病临床发生率也有了愈渐增高的趋势,而该病早期时并无显著症状表现,所以误诊率、漏诊率一直都比较高,既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又影响到其良好预后的获得。其中,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更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既往临床使用的 X 线诊断技术,虽然操作简单且成本低,但易于受到多因素干扰而影响到分辨率的清晰度,受制于模糊影响而导致误诊率、漏诊率较高[1]。在CT 技术的不断完善、水平日渐提高下,腹部CT 也被用在对本病的诊断中。现就结合我院应用实践,对腹部CT 的应用价值进行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4 年2 月-2025 年2 月医院收治的50 例疑似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29 例、女性21 例,患者年龄范围27~74(50.16±6.25)岁。纳入者:(1)有恶心、呕吐、腹痛、停止排便和排气等症状表现;(2)皆顺利完成腹部CT 检查、X 线检查及病理诊断;(3)有完整的病例资料。排除者:(1)有心脏、肝脏、肾脏方面的严重病症;(2)处于特殊阶段的女性,如哺乳期、妊娠期;(3)有认知、沟通、精神方面的障碍;(4)资料缺失;(5)近期有钙片、铁剂等可能造成肠道内有金属伪影药物摄入。
1.2 方法
使用数字化X 线成像系统(DR 1000 型)作为检查手段,嘱患者呈仰卧位(不便者也可采取站立位),对腹部做全方位扫描。
1.2.2 腹部 CT 检查
嘱患者检查前不要摄入易产气的食物,如辛辣、油腻及豆类,检查前4~6h 要禁食。使用美国Ge revolution256 排CT 扫描仪,从膈面一直扫描到耻骨的下缘,先做腹部平扫,对是否有肿瘤、炎症、粪块或是由手术原因出现肠粘连等因素而致发生肠梗阻表现做出初步判断。机器设置参数如下:层厚、层间距皆是5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250mA,螺距0.992:1,矩阵512³512,工作站ADW 4.7。之后行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选择碘佛醇350,据患者实际体重使用50~150ml),以2.5~3ml/s 的速率完成注射,动脉期、静脉期与延迟期各延迟30~35s 第一期、60s 第二期、180s 第三期,之后获得扫描图像。所得资料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做后处理,进行三维重建,支持从多层面、多角度下进行梗阻处实际情况的观察。阅片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完成,各自做出独立诊断,若诊断结果有差异,则经过协商,得到一致性结果。
1.3 指标统计
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腹部CT、X 线检查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腹部CT 诊断标准:见有显著的肠管扩张,大都肠管内径在 6.0cm 以上,肠腔中可见有积液与积气,梗阻部位发现有肠管的明显萎缩,部分可见肠壁变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伴腹水等;结合肿瘤的大小、密度、形态等一般特征,对肿瘤良恶性做出判断,确定是否是结肠肿瘤性肠梗阻[2]。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梗阻位置的确定:将远侧肠管作为起点,顺着近侧肠管做逆向的追踪,确定了扩张肠管后口,便可明确梗阻发生位置。
1.4 统计学
经SPSS 26.0 完成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行X2 检验。 P<0. .05 代表了差异的显著性。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统计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经腹部CT、X 线检查的诊断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统计

2.2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统计
腹部CT 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的灵敏 5%(39/40)、特异度是 90.0%(9/10)、准确率是 96.0%(48/50);X 线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的灵 8/10)、准确率是 82.0%(41/50)。腹部 CT 对结肠肿瘤性肠梗 (X2=5. P=0.025) 及准确率(X2=5.005,P=0.025)皆显著高于X 线检查 (P<0.05) ;两种方法诊断特 性不大 (X2=0. .392,P=0.531)。
2.3 两种检查方式对梗阻部位的确定
腹部CT 对梗阻部位的确定率是90.0%(45 例);X 线对梗阻部位的确定率是68.0%(34 例);腹部CT 对梗阻部位的确定率明显高于X 线检查 (X2=7. .294, P=0.007⋅ )。
3 讨论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因为发生初期不具特异性表现,所以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进入了疾病的晚期阶段,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窗,影响到良好预后的获得。而及早针对病情诊断,无论是及时确诊还是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都极其重要。X 线腹部平片检查之前被用于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时,因操作更简单,所以能尽快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辐射性小、安全性高,但获得的图像分辨率比较低,又易受到外界影响[3]。腹部CT 检查则相较而言有更高的分辨率,获得的图像也更清晰,能以立体的方式将病灶及四周状况展现出来,为医生了解病灶情况提供有效支持[4]。本文通过数据量化结果发现,腹部 CT 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灵敏度及准确率皆显著高于 X线检查,同时对梗阻部位的确定率明显高于 X 线检查,这也说明了腹部 CT 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情况,使医生清楚判定病灶所在位置,便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由上述分析可知,腹部CT 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实现对病灶位置的较好观察。
参考文献
[1] 黄成辉,曹伟学. 腹部 CT 检查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应用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14):182-184.
[2] 刘艳平.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经腹 CT 的诊断评估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4):40-42.
[3] 朱 小 军 , 黄 香 . 结 肠 肿 瘤 性 肠 梗 阻 中 应 用 腹 部 CT 诊 断 的 临 床 效 果 [J]. 中 外 医疗,2024,43(16):59-61,70.
[4] 张建林,丁峰. 腹部增强CT 扫描在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价值及诊断准确率分析[J]. 现代 医用影像学,2022,31(9):1687-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