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管理

作者

丁秀英

新疆宏创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新疆塔城 834700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内容多,整个过程相对复杂,存在许多的风险因素,所以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实际的难度较大。为规避各类风险,保障项目施工合理性,同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现实中需积极应用合理化措施,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科学优化施工流程,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要以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导向,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强化施工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成效。在实际构建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施工技术操作:结合动态事故树可知,引发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降水井数量不足、预应力锚杆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深基坑变形过大。对此,施工单位要做好技术交底,并明确要求施工人员规范操作各种复杂程度较高的技术工艺,在施工期间,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暂停施工,如围护结构漏水、支撑轴力>警戒值等,存在此类现象,不允许继续推进深基坑施工,要立足于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成因,将风险解决后再开展后续的施工活动,杜绝安全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深基坑变形监测不到位,是坍塌风险防控失效,未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对此施工单位要创新监测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搭建智能化、数字化监测系统后,对深基坑的状态展开动态化追踪、全过程管控,避免因监测不到位,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1.2 加强风险源控制

全面开展和落实风险源控制工作,通过消除风险、替换风险、工程控制风险等方式从源头对风险加以控制,同时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与个体防护手段强化辅助,能切实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以及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害。消除风险是指直接将风险源去除或将其限制于不会引起伤害的一定水平,例如外用电梯超过规定承载人数或荷载风险便可通过该方式加以控制;替换风险则是将高危风险替换为危险性更低或者不具备危险性的因素,例如物料提升机无超高限位装置风险、模板存放过高风险等可通过该方式加以控制;工程控制风险则是利用各种装置提升工程施工安全水平,例如脚手架未铺满风险、基坑临边防护措施不满足要求等风险便可通过该方式加以控制。

1.3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水平

为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可以通过有计划地培训、教育,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培训的内容应涵盖安全法规、事故案例分析、危险源识别、应急处理。通过鲜活的案例分析,使施工人员认识到安全隐患的严峻性以及其所带来的人身、财产威胁,进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另外,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演练等活动,加强员工安全知识理解与应用。在这样的互动与参与下,施工人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安全的意义,把安全意识内化于日常行为。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每一个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可设置安全岗位、鼓励员工提安全建议、参加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等活动,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另外,施工单位还应通过宣传栏、会议,微信群等各种渠道,定期进行安全提示及警示信息发布,以提醒员工随时保持警惕,注意自己及他人安全。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 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施工材料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其质量会给整个工程施工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防治处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时,做好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施工企业应加强材料采购与管理体系建设,对于每一批次采购的材料应经过严格检查,保证其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同时,将材料存放在指定位置,做好防水、防潮等工作,避免材料受到污染。尤其是钢筋、水泥等材料,加大管理力度,严禁发生以次充好的状况;其次,构建完善的材料质量追溯管理机制。对于使用的施工材料,施工企业应认真记录材料来源、批次、性能、质量等信息,在发生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查明问题产生原因并处理。对于质量不过关的材料,严禁在工程中使用;最后,如果是新材料或新工艺,加强技术研究。在当前建筑行业改革发展中,各种新技术、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其中,在这些新技术、新材料的作用下,可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但是在使用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时,应严把质量关,做好测试工作,保证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

2.2 施工工艺标准化

施工工艺标准化是处理质量问题与保证工程品质的关键性环节,明确关键工序控制标准与流程文件至关重要。在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方面,建筑企业可针对混凝土浇筑工序,制定“分层振捣、二次抹压”标准,精准控制其流幅±20mm 以内的操作,有利于预防蜂窝、表面不平整等缺陷的发生。在钢筋绑扎环节中,施工单位应要求接头错开率必须达到 50%以上,箍筋弯钩角度精准控制在 135°,且平直段长度不≥10d,通过实测实量手段确保钢筋间距偏差控制在±10mm 以内,以保障建筑结构安全与质量。工艺流程的管理是构建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建筑单位要细致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并配以直观的三维动画演示操作要点,让现场作业员快速掌握操作要点。所有建造计划通过专家审查、细致的技术解释后才能执行,整个施工过程要保存完整清晰的视频影像,从而形成可追溯的质量记录,为工程质量提供全方位保障,从而助力打造精品工程。

2.3 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质量管控需要以全生命周期形式推进,而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做好对各个时间段信息资料的高效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为此,相关单位在推进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当打造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架构模块丰富多元,旨在保障数据的流畅传输和高效处理,其中的功能模块涵盖质量数据采集、录入审核、存储查询、分析预警等方面,通过模块化设计使系统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整合多元化信息。在实践环节,相关单位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中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如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以确保在建筑施工各个环节能够妥善、有效处理各项信息。同时,系统还应当具备集成功能,能够与施工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有效的关联互动,如与施工现场的工艺管理模块、库存系统、ERP 系统、财会系统进行关联,能够整合多元化信息,将施工各方面的资料关联,再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评估当前施工中存在的质量欠缺,以便做好预防性维护管控。

结语

综上文内容所述,目前建筑工程规模较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扩大,施工管理难度也随之升级。为强化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现实中应该掌握管理的重点内容,对各个施工工序严格把关,同时借助培训等方式,形成良好的施工氛围,强化施工人员的意识,优化施工的具体流程,借此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工程建设的真实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旭雄.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

版),2024,(03):57-59.

[2] 郭晋兵.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

版),2023,(13):46-48.

[3]杨华.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与项目管理的思考[J].上海建材,2024(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