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要点
徐盼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作为一种高致死、高致残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心脏泵 急剧下降,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迅速进入危重状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 性化护 理能够在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护理的同时,更好地关注到其内心的恐惧、焦虑以及对病情的认知。在这样的护理过程中,患者不仅能够获得更高效的生理康复,还能在心理上得到支持,减少由病情引发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面对疾病的勇气与信心。本次就针对选入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分析,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本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时均处于急性病程阶段,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因此对护理的要求也尤为严格。根据研需求实施分析。A 组患者30 例,其中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4 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7 岁至75 岁,平均年龄为60.2±9.1 岁,病程3 天-12天。B 组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15 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8 岁至74 岁,平均年龄为62.4±8.7 岁,患病时间4 天到13 天,对组间资料评估,无显著性 (P>0.05) 。纳入标准:研究选择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心源性休克的典型症状,如低血压、心率加速、尿量减少等。研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患者,因为这些疾病的存在可能会对护理干预和疗效评估造成干扰。
1.2 方法
A 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证患者的清洁、舒适,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量摄入盐、脂肪等,保持适当的营养支持。按照医嘱正确给药,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记录用药反应。B 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以下为具体护理内容:
(1)急救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识别可能的心律失常,进行相应处理。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CPR)、气道管理和快速输液等急救技能,并在患者出现突发状况时迅速做出反应。此外,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呼吸衰竭或低氧血症,护理团队会根据病情进行氧疗或机械通气支持,确保患者能够稳定过渡到更为安全的治疗阶段[1]。
(2)体位护理。通过调整患者的体位,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心脏负担。一般来说,患者在休克状态下常处于低血压、低血容量的情况,护理人员会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头高脚低、抬高双腿等)来促进血液回流,增加心脏灌注压,并避免静脉回流受阻,从而有助于维持血压的稳定。对于重症患者,还需根据其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体位,避免长期平卧引发肺部感染或压疮。
(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解答患者的疑虑,并通过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缓解家庭成员的焦虑情绪,提升整个治疗过程的支持性环境。
(4)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对疾病的了解情况,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计划。健康宣教不仅包括疾病的基础知识,如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心源性休克的表现及预防措施,还包括生活方式的指导,如饮食调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针对患者的特定情况,如长期卧床或术后恢复,护理人员会特别强调如何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常见并发症。
(5)症状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止痛药物,并通过调整体位、提供温暖、安抚等措施,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会密切监测其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给予氧疗,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减少气促症状的发生。对于浮肿的患者,则需要加强液体平衡监测,合理控制液体输入,促进水肿的消退[2]。
1.3 观察指标
住院时间。记录本次各小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t 检验,χ2 检验计数资料,P 值小于0.05 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住院时间对比。B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P<0.05),如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分析

3 讨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住院时间方面,B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 组。总之,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个性化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更注重患者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干预,能够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形成更为紧密的医患关系,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胡海红,苏洪.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 CCU 护理要点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0,31(7):128-129.
[2]孙璐,段忠艳,邹莺.对接受PCI 和IABP 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4):236-237.
[3] 刘晓敏.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护理[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8(1):182-184.
[4]郑晓芳,张焕基,李小玲,等.优化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 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4(2):39-41.
[5] 王 佳燕 .CCU 呼 吸机 辅 助 治疗 急 性 心梗 并 发心 源 性 休克 患 者 的护 理 [J]. 当 代 临床 医刊,2020,30(4):32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