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赵欢

商州区第三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问题,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薄弱环节与制约因素,探究有效教学策略。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受限于课堂机会不足、家庭语言环境影响、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本文提出分层教学与示范引导策略,强调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教学,采用多元示范引领学生表达;同时创新情境构建与活动驱动方法,营造真实交际环境,通过多样化活动激发表达动机,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分层教学

引言:口语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发展与社会交往能力。当前小学阶段口语教学仍存诸多问题,制约学生语言表达水平提升。本文立足教学实践,分析当前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状,探究分层教学、示范引导、情境构建、活动驱动等有效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学生语言素养全面发展,增强语言表达综合能力。

一、现状分析: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薄弱环节与制约因素

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表达内容贫乏、语言组织能力欠缺、表达流畅度不足等问题。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往往简单应付,难以展开深入阐述;即使面对熟悉话题,也常因词汇量不足而表达受限;公开场合发言时,语言组织混乱,逻辑性欠佳,甚至出现紧张结巴现象。造成这些问题根源复杂多样,一是体现在教学理念方面,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书面表达训练,忽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口语表达机会严重不足。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刻板,缺乏针对性指导,未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教学活动,难以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积极性。

学校评价体系偏重书面考核也是制约口语能力发展重要因素。当前评价方式主要通过纸笔测试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口语表达能力难以量化评价,导致师生双方重视度不够。而且班级规模普遍较大,教师难以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充分表达机会,学生实际开口锻炼时间十分有限。心理因素同样不容忽视,不少学生因担心表达不当遭受嘲笑,或受挫折体验影响,逐渐形成回避心理,不愿主动参与口语交流活动。家庭语言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现代社会亲子交流质量下降,家庭语言环境建设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语言模仿对象与实践平台。

二、策略探究: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分层教学与示范引导

针对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异性问题,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具有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分层教学立足于承认学生间表达水平存在客观差距,强调因材施教,按照学习者实际情况划分不同层次,为每个层次定制适合目标与内容。此策略突破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局限,针对基础层学生着重培养表达自信与表达兴趣,提供简单清晰引导;对中层学生注重充实表达内容,完善表达结构,使其表达更具条理性;而对高层学生则侧重表达深度与表达技巧提升,引导形成个性化表达风格。此过程中,教师需保持分组弹性,根据学生进步情况随时调整,同时创造层次间互动机会,促成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循环。示范引导策略则通过提供高质量表达范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学习目标与路径。教师作为首要示范者,通过精心备课呈现规范生动语言;同时充分利用各类优秀范例资源,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内化表达技巧。

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为例,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实施三层次教学设计。课前通过简短交流了解各学生暑假经历与表达水平,科学划分学习小组。课堂伊始,教师先展示精心准备暑假见闻分享,通过图文并茂形式讲述一次难忘的博物馆参观经历,期间注意突出时间顺序安排、细节选取技巧、情感表达方式等要点。随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师表达特点,明确核心要求。分组活动环节,为基础层学生提供暑假趣事接龙活动,中层学生进行暑假见闻小采访,高层学生则组织暑假生活分享会。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基础层学生,给予及时鼓励与帮助。课堂最后通过暑假故事接力棒活动,让不同层次学生协作完成一个完整暑假故事,实现互补提高。课后布置分层作业,形成持续练习机制,确保每位学生都获得适合挑战与成功体验。

三、方法创新: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情境构建与活动驱动

情境构建为口语表达教学注入活力,其核心在于创设贴近现实又富有挑战性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与内驱力。优质情境应具备真实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特征,能引发学生思考并产生表达需求,构建过程中可运用多种手段,如实物展示、场景布置、角色扮演、问题设计等,创造沉浸式体验。情境设计应遵循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原则,初期可从熟悉场景入手,逐步扩展至社会交往、文化体验等广阔领域。活动驱动则聚焦实践操作层面,通过系统化、项目化、持续性口语活动,将表达能力培养融入学习全过程。活动类型应当包括演讲辩论类、讲解展示类、情景表演类、协商讨论类等,满足不同表达目标需求;尤为关键是建立常态化口语表达实践平台,保证学生持续获得开口锻炼机会。情境构建与活动驱动相结合,前者提供语境支撑,后者实现能力转化,两者协同作用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教学中,情境构建与活动驱动策略得到充分运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著名景点讲解视频,分析专业讲解员语言特点,为学生建立初步认知框架。随后创设校园文化展览馆情境,将教室布置成展览空间,展示校园历史文物、学生优秀作品、科学实验成果等内容,营造真实讲解环境。课堂开始,教师先进行示范讲解,展示如何介绍展品背景、特点、价值等要素,强调语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表达生动等技巧。正式活动阶段采用文物认领方式,每位学生选择感兴趣展品,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准备讲解内容。学生分批次担任小小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所选展品,其余学生扮演游客角色,提问互动,营造真实交流氛围。活动结束后组织金牌讲解员评选,分析优秀表现特点。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需立足现实问题,采取针对性策略。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口语表达现状,发现其受课堂机会、家庭环境、评价体系等多重因素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分层教学与示范引导策略,通过差异化教学与多元示范,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创新情境构建与活动驱动方法,营造真实语言环境,通过多样化活动激发表达动力。这些策略相互配合,形成系统培养体系,对提升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未来探究应进一步探索口语能力评价方法,完善培养体系,促进学生语言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洪秀.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 读与写,2019,16(35):75.

[2] 李国松.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J]. 教育,2021(9):52.

[3] 张小辉. 提高小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