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金朝路

宝鸡市滨河中学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持续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日益受到广大任课教师的关注。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本文围绕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展开论述,期望能为相关参考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

一、开展问题式阅读教学,强化学生阅读目标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需关注各个教学环节的问题设计。如此一来,能够增强学生阅读时的目标感与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强烈好奇与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聚焦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析重点、难点、疑点与考点,达成阅读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比如,在课前导入时巧妙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课中讲解时进行有效提问,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随堂训练时合理设计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与知识迁移,完成知识的了解、掌握、内化及应用,将阅读成果转化为个人认知。

以教授《背影》为例,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先设计思考问题,比如“本文标题是《背影》,思考‘背影’在全文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在第 6 段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背影的?为何要描写得如此细致?”在这些问题引导下,学生会对即将阅读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好奇与求知欲。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背影的语句,并结合全文仔细品味,回答课前导入提出的问题。在后续的课中讲解环节,教师可采用互动式有效提问,以“提问 + 回答”的形式,重述导入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理解与课文内容进行作答。在此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展开分析,指出学生回答中存在的不足,如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回答时的语音表现等。接着引入其他问题,例如“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转变?转变的原因是什么?”等,以问题驱动强化学生的阅读目标,促使学生通过寻找答案完成阅读任务。

二、开展可视化阅读教学,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信息技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视听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相宜等方面,可将静态、有限且单一的内容,以动态、拓展且多元的形式直观展现,从横向维度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领略更为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基于此,教师应紧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发展趋势,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创设可视化情境、构建多元化课堂,切实落实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要求,并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比如,在教授《苏州园林》时,由于说明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条理性和准确性,而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在具备这些特点的同时,还拥有较强的画面感与可视化特质,适合开展可视化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能播放视频的优势,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苏州园林的微课短视频,在视听兼具的环境里,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随后,教师借助电子课件图文并茂的特性,通过图片展示与文字阐述提出问题,如“课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的整体结构?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展开说明?课文多数段落首句对本段内容进行概括,这样写有何好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剖析文本内容,从而对苏州园林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为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还可设计一个说明文小任务,即“借鉴本文先总述再分述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自己曾游览过的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特点有条理地说明”。借此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推动学生说明文写作能力的发展 。

三、开展游戏化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课业压力较大,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急需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方法来缓解情绪。这不仅是当前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也为教师借助趣味游戏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提供了现实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参与文本阅读,真切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与收获,进而爱上阅读,以兴趣为驱动力让学生受益一生。基于上述情况,教师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趣味游戏融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让学生沉浸在相应场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探寻科学方法,提高阅读的流畅度和准确度,从而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而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利利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J]. 好作文 ,2025,(08):46-47.

[2] 刘琳 .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策略[J]. 学苑教育 ,2025,(1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