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 跨学科学习” 任务群的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作者

曾小兰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引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以下简称“ 课程方案” )中,在优化课程结构方面,提出了跨学科主题活动,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的要求。课程方案还指出,原则上,各门课程要用不少于 10% 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语文学科六个学习任务群中的拓展型任务群,相比于前五个任务群,其内容的整合程度是最高的,综合实践性是最强的,为学生提供的创造性发展空间也是最为广阔的[1]。

一、核心基点:坚守语文本位的跨学科设计原则

(一)目标锚定原则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进行设计时,首先需要紧密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展开,要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能力发展以及文化理解传承等方面自始至终地贯穿其中,不管引入哪类学科内容,都应当是为了帮助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就像在开展“ 探寻传统节日” 这个主题任务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去了解历史、民俗等跨学科知识之外,更要着重让学生借助诵读古诗、撰写习作以及开展口语交流等形式来进行语言实践。目标的设定要清晰且明确,要体现出语文素养发展所有的阶段性、连续性以及整合性,以此保证跨学科活动不会偏离语文教学的初衷。

(二)内容融合原则

跨学科内容的挑选以及组织应当以语文教材为根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构建起有机的关联,而不是进行生硬的拼凑,语文教师可围绕课文的主题,在适当的时候融入科学、艺术、社会等其他学科的元素,以此提高学习的综合性以及趣味性,就像在学习《赵州桥》这一课时,可以适度结合建筑力学、历史背景等知识,不过重点还是要放在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开展相关题材的写作练习方面。内容的融合需要注重适度以及契合,防止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保证学科之间可相互支持、协同促进。

(三)实践驱动原则

“ 跨学科学习” 任务群着重于在真实的情境里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知识,在运用过程中领悟道理,教师需要积极地创设任务情境,像是策划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主题调研、制作创意读物之类的,引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最后落实到语言输出以及交流方面。就拿围绕“ 环保小卫士” 主题来说,学生可整合科学知识去进行实地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并且加以分析,最后凭借倡议书、调查报告、演讲等形式来表达自身观点,在这当中,语文一直都是信息输入与输出的核心载体,实践变成了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综合能力的关键途径。

二、实施路径:以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实践的三步策略

(一)基于教材与学情,确立跨学科学习主题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灵魂在于主题,其确立需要紧密扎根于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应当从单元人文主题、课文核心内容,或者口语交际、习作等学习要点着手,去寻觅与其他学科的自然契合之处,形成有价值、值得剖析的跨学科主题,比如在进行古典诗歌学习的时候,可以关联音乐学科里的节奏与旋律,或者与美术中的诗配画创作相互融合,形成像“ 诗韵画意” 这样的主题,而在学习说明文时,可结合科学课的相关实验或者社会调查,确定“ 身边科学的语言表达” 等主题[2]。主题的确定要呈现整合性,又要契合学生的兴趣以及认知水平,以便让学生在跨学科实践里可主动投入并有所收获。

(二)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结构化学习任务

确定主题之后要转化成有挑战性且有趣味的情境任务,带领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里学习,这些任务要有好的结构,层次清晰且循序渐进,融合阅读、表达、剖析以及合作等多种语文实践方式,比如以“ 家乡文化推广员” 作为任务情境,学生或许要收集整理民俗材料也就是进行信息筛选与处理、撰写介绍短文当作写作训练、设计推广海报即进行图文整合、还要进行现场解说也就是口语交际。这个过程融入历史、地理、艺术等多学科元素,不过核心一直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及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上,防止情境虚设或者任务偏离。

(三)全程嵌入式评价,保障语文学习成效

跨学科学习特别要留意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要将评价融入任务的整个过程,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语言情境里的表现和进步情况,教师可结合观察记录、成果展示、反思讨论等多种办法,针对学生在任务中的语言质量、思维深度、合作效果等语文素养表现给予反馈,比如当学生完成“ 校园环保倡议” 任务后,除了关注倡议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之外,更要评价其语言表达是不是准确、有力,结构是否清晰,以及能不能有效运用跨学科知识服务于表达目的[3]。这样的嵌入式评价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有帮助,还可以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方向,保证跨学科学习不只是走走过场,切实达成素养提升。

三、实践反思与注意事项

(一)教师角色转变

跨学科学习促使教师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引导者,这就说明教师要拥有更为开阔的学科视野,以及更为强大的课程整合能力,要更敏锐地捕捉到不同学科和语文学习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权威,而是学生探索过程里的陪伴者与支持者,需要善于进行观察、倾听以及适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把跨学科的发现与体验有效地转化为语言积累以及表达成果。这一转变过程要求教师主动去学习,积极展开协作,在实践当中持续积累经验。

(二)避免常见误区

在推进跨学科学习时,需警惕几种常见误区。一是避免“ 唯综合而失本位” ,不能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跨学科而淡化或偏离语文的核心教学目标,所有活动最终应落脚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4]。二是避免“ 重结果轻过程” ,跨学科学习看重学生在任务中的探究经历、思维发展和合作体验,不能仅以最终作品的优劣作为评价的全部依据。三是避免“ 主题先行,强行拼凑” ,跨学科联系应是内在、自然且必要的,切忌生拉硬拽不同学科的内容,导致学习过程碎片化,增加学生认知负荷。

(三)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跨学科学习的推行需要秉持务实且渐进的态度,就教师方面来说,在起始阶段可挑选小而精的主题去展开尝试,像是从一个单元里的某一篇课文着手,关联一个相关学科,设计一项核心任务,等积累了成功经验之后再逐渐拓展项目的广度以及深度[5]。对于学校而言,要构建相应的支持体系,借助强化教研组共同备课、开发典型课例资源库这类方式,给教师提供专业支持以及合作平台。意识到跨学科学习是一个长期探索且持续完善的过程,尊重客观条件以及现实差异,才可达成其可持续以及高质量的发展。

结语

教学实践可说明,只有始终坚持学科本位,着重关注真实情境里的语言运用,并且构建起系统且开放的实施路径,这样的任务群才可以切实落地生根,呈现出其应有的活力,未来的语文教学,需要在持续反思以及动态调整当中,更加重视学科间融通的深度以及适切性,强化教师协同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让“ 跨学科学习” 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办法,更成为推动语文教育内涵发展的持久动力。这条路依然需要不断探索,但前景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胡爱华.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16):158-160.

[2]刘珊.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4,(13):90-92.

[3]卜军娥,苏荣芳.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J].嘉应文学,2023,(18):135-137.

[4]张缩影.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优化设计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3):79-81.

[5] 陈雯雯.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初探[J]. 语文建设,2022,(18):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