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兴趣班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张庆双 杜海冰
锡林浩特市第五小学
一、引言
近年来,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现出一些不容乐观的态势。例如,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肥胖率持续攀升,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且在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多项身体素质指标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一现状不仅影响着小学生的当下成长,更对其未来的身心健康埋下隐患。
尽管学校体育课程在不断改革与完善,力求通过常规体育课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但实际效果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课时安排来看,常规体育课每周通常仅有2-3 节,每节课40-45 分钟,有限的时间难以满足学生进行系统、持续体育锻炼的需求。而且,在常规体育课中,由于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往往需要兼顾整体教学进度,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精准指导,导致部分学生的运动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此外,常规体育课的内容设置较为宽泛,更多侧重于基础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普及,难以深入开展某一专项运动的训练,难以激发学生对特定运动项目的持久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体育兴趣班应运而生。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延伸和有效补充,体育兴趣班以学生的兴趣为核心导向,打破了常规体育课在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多样且深入的专项运动学习和锻炼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篮球、足球、游泳、武术等不同的兴趣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训练。这种以兴趣为驱动的体育活动形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实现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因此,深入研究小学体育兴趣班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探索其有效的实践策略,对于改善当前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体育兴趣班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身体机能
小学体育兴趣班通常会针对某一专项运动进行系统教学和训练,如游泳、羽毛球、田径等,这些运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以游泳兴趣班为例,游泳时身体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关节承受压力小,同时需要全身肌肉协调配合,能增强心肺功能。长期坚持游泳训练的学生,其心率、肺活量等指标往往优于未参与的学生,心肺耐力得到显著提高。又如羽毛球兴趣班,在打球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移动、跳跃、挥拍,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各器官的运转更加高效。
(二)增强身体素质
体育兴趣班的专项训练能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在篮球兴趣班中,运球、传球、投篮等动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力量、速度和协调性。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以及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会得到明显提升。武术兴趣班则注重柔韧性和耐力的训练,学生在学习套路的过程中,通过压腿、下腰等动作提高柔韧性,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增强耐力。此外,像长跑兴趣班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耐力,体操兴趣班能提升学生的平衡能力和柔韧性,不同的体育兴趣班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运动习惯
体育兴趣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运动的乐趣,从而更容易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当学生对一项运动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参加乒乓球兴趣班的学生,可能会在放学后与同学或家人一起打球;参与跳绳兴趣班的学生,会自觉在课间或周末进行跳绳练习。这种长期坚持的运动习惯,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持续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三、小学体育兴趣班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策略
(一)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体育兴趣班能否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并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训练强度。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选择趣味性强、技术难度低的项目,如跳绳、踢毽子、趣味体操等,课程内容以游戏化的训练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技术性较强的项目,课程内容应包括基础技能训练、战术配合以及体能训练等,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和训练进度,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和强度,避免因训练过度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某小学的篮球兴趣班,针对三年级学生,以熟悉球性、基本运球和投篮动作为主,训练时间控制在每次40 分钟;针对五年级学生,则增加了战术演练和对抗赛,训练时间延长至60 分钟,并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内容。
(二)优化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训练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技能传授。可以结合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比如在足球兴趣班中,组织小型的班级对抗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能,提高实战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此外,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训练难度;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提高运动水平。某小学的游泳兴趣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游泳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对不会游泳的学生从憋气、漂浮等基础动作教起,对已掌握基本技能的学生则进行蛙泳、自由泳等泳姿的进阶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三)完善保障机制
完善的保障机制能为体育兴趣班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学校要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和充足的运动器材,确保教学和训练的质量。体育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项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定期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同时,要保证运动场地的安全和规范,定期对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学生体质监测机制,定期对参与兴趣班的学生进行体质测试,了解学生的体质变化情况,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计划。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反馈学生在兴趣班的学习和体质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某学校为体育兴趣班配备了专业的教练,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家长,同时邀请家长观看兴趣班的汇报表演,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和收获。
四、结束语
小学体育兴趣班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升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素质和培养运动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践中,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保障机制等策略,能有效提高体育兴趣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未来,学校应进一步重视体育兴趣班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体育兴趣班,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嘉虞.不同“ 课课练” 方案对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效果的比较研究[J].大学,2025,(S1):211-213.
[2]严永兴.可穿戴设备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创新与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5,(02):121-123.
[3] 李迪. 基于发展运动能力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J]. 田径,2023,(08):8-10.
[4]李瑛毅.小学体育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策略探思[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03):120-122.
[5]王秋燕,蒋晶.北京市小学体育发展现状个案调查分析——以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为例[J].运动,2014,(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