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共同体的实践
宋国伊
长春市华蕴学校 130000
引言:在教育信息化与核心素养双重驱动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个性化学习共同体作为融合“ 个性化教学”与“ 共同体学习” 优势的新型模式,既吸收了个性化教学对“ 差异” 的尊重,又整合了学习共同体对“ 协同” 的重视,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现已成为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重要路径。因此,下文将重点围绕这一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价值
一方面,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共同体突破了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局限性,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共同体也不再以单一知识掌握为核心,而是聚焦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设计层面也是如此,共同体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以分层任务设计为核心,可为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适配的学习路径,改变了传统教学“ 一刀切” 的弊端,既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精准化,又可让教学过程更具活力与深度。
另一方面,语文本身作为“ 立德树人” 的重要学科,其育人功能不仅仅体现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在于对学生品德以及情感的塑造。而依托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共同体,则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进一步强化学科的育人功能,且在集体学习中,学生相互之间互助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责任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形成优良品格。由此观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不仅关注学生当下的语文学习成效,更着眼于学生长远的素养成长与人生发展,是连接“ 当下教学” 与“ 终身发展” 的重要纽带,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策略
(一)以差异为基础,构建互补型学习共同体
对于个性化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来说,其并非随机分组,而是需以尊重差异以及优势互补两大原则为核心,实现学生个体体质与学习需求的精准匹配,以此为后续协同学习夯实基础。以《落花生》一课为例,教师可先进行课前调研,建立学生差异档案,比如有的学生此前接触过同类课文,可快速关联“ 借物喻人” 这一手法,但有些学生仅能了解课文表面内容,对深层寓意解读存在困难。也有一些学生思维较强,可提炼其中的道理,但有的学生思维较弱,但口头表达较为流畅。对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进行共用体分组时,就需将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规划,比如抽象思维强、理解能力优的学生作为小组的“ 思路引领者” ,将其与思维突出、细致感知较强的学生和口头表达流畅的学生进行组合,以这一分组方式避免优势学生“ 扎堆” 造成资源浪费,也防止基础薄弱学生聚集造成协作低效。同时,教师也可允许学生在教室划定的差异搭配框架内自主选择1 名同组伙伴,以兼顾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协作意愿,提升个性化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
(二)以素养为导向,进行情境化任务设计
任务是驱动个性化学习共同体开展的核心,但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则需紧扣核心素养目标来设计具有情境性、层次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升能力、发展思维。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教师可紧扣“ 母爱” 这一核心情感主线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的情境化任务。比如,教师可设计“ 母爱瞬间分享” 情境任务,课前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母亲为自己付出的一个具体瞬间,用几句话记录下来,课堂上,先让个性化学习共同体内部分享各自的“ 母爱瞬间” ,再引导学生对比文本中母亲的形象来思考“ 自己生活中的母亲与文本中的母亲,在表达爱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利用这一情境任务设计,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可自然过渡到文本解读,并在口头反向与对比思考中锻炼自身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深刻理解文本中“ 母亲的辛苦” 与“ 母爱的伟大” ,让语言运用与情感体验同步发生。
(三)以深度为目标,培育学生高效协作能力
除以上两者以外,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实现同时也依赖于深度互动,教师应进行科学引导,避免互动流于表面,力求让不同共同体之间交流碰撞,拓宽学习视野。以《四季之美》一课为例,教师可设计“ 阶梯式任务拆分” ,将共同体成员按照其个性化差异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比如,可将思维逻辑较为清晰的资源设定为“ 文本解读员” ,负责带领小组梳理每一季美景的关键词,分析景物描写的顺序。将语言能力较为扎实的组员设置为“ 语言品鉴员” ,重点聚焦文中的修辞手法,带领共同体讨论文中表达对塑造美景的作用。然后,再让喜欢绘画或表演学生担任“ 创意呈现员” ,以带领个性化学习共同体绘制思维导图。如此一来,不仅每个成员均可参与到任务的核心环节中,让个人之所长带领每一位成员进步,也可提升团队协作的效率与深度,真正实现“ 在协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协作能力” 的目标,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既是对“ 以生为本” 教育理念的深度践行,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突破,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可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的过程。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价值,并持续地实践和探索,让每个学生均能在语文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在核心素养的滋养下,成长为有温度、有思维的新时代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智敏.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共同体分析[J]. 读与写,2022(12):84-86.
[2] 刘凌. 浅议信息技术赋能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J]. 基础教育论坛,2022(26):34-35.
[3] 陈冰冰.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J]. 求知导刊,2024(3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