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隧洞下穿高速隧道控制爆破设计
王鹏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4
1.工程概况
开化水库输水工程中金溪村隧洞进口位于金溪村,桩号为输
(金洞 0+000 ),出口位于明廉村,桩号为输 17+349.5000 (金洞 7+891⋅500 ),隧洞全长 7.8915km 。隧洞断面为城门洞型,隧洞开挖洞径为 2.8m~3.3m ,断面面积为 6.86m2~9.56m2 ,属于超长特小断面隧洞。其中金溪村隧洞输
(金洞 2+915.000 )~输 12+497.000 (金洞
)段下穿G3(京台)高速公路大流坑隧道。输水隧洞衬后底板标高为 156.330,G3(京台)高速公路大流坑隧道左线下穿节点路面标高为 204.364,右线下穿节点路面标高为 204.076 。两隧道左右线下穿节点位置竖向净距分别为44.996m 、 44.806m


2.控制标准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第 13.2 条规定,对于爆破安全允许距离及环境影响控制规定如下:地面建筑物、电站(厂)中心控制室设备、隧道与巷道、岩石高边坡和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爆破振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基础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安全允许标准如下:
表2-1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注:1.爆破振动监测应同时测定质点振动相互垂直的三个分量。
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围岩成洞的稳定。
2.表中质点振动速度为三个分量中的最大值,振动频率为主振频率。
3.频率范围根据现场实测波形确定或按如下数据选取:硐室爆破f 小于 20Hz ,露天深孔爆破f 在 10Hz~60Hz 之间,;
露天浅孔爆破f 在 40Hz~100Hz 之间;地下深孔爆破f 在 30Hz~100Hz 之间,地下浅孔爆破f 在 60Hz~300Hz 之间。
根据规程内容:输水隧洞属于地下浅孔爆破,其主振频率在 60~300HZ 之间,安全允许质点振动速度不大于 15cm/s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京台高速安全允许质点振动速度 7cm/s ,爆破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和《水工建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378-2007)的相关要求,严格控制分段爆破最大单响药量等爆破参数,按小爆破药量,短进尺掘进,紧跟工作面支护,并加施工工期监测等措施。
3.控制爆破施工方法
金溪村输水隧洞位于 G3 京台高速大流坑隧道下方,两者高差为41.12m ,要求穿越京台高速大流坑隧道爆破振动速度在 5.0cm/s 以内,需要采用控制爆破技术穿越该隧道,确保该隧道的建筑结构安全。严格按“ 超前探测、超前支护、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早封闭、强支护、勤量测”
控制爆破方法如下:
(1)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尺深度进行钻爆掘进。(2)采用数码电子雷管大延时( 100ms 以上)分段起爆,全断面方式
钻爆掘进。采取崩落孔及光爆孔采取逐孔起爆方式,降低振动。(3)在超前距离下穿段控制范围 50m 位置开始,布置爆破振动监测点,
根据监测的结果调整进尺深度,以确保下穿时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 5cm/s
以内。4.爆破参数设计4.1 掏槽孔设计大直径中空掏槽孔采用直孔掏槽型式。L1 取 200mm ,L2 取 200mm
掏槽孔设计直径为 42mm ,每循环设计孔深 L=2.5m (加深 30cm ),采用
耦合连续装药结构,装药系数 0.86 。掏槽布置型式及装药结构见下图:
图4-1 掏槽孔布置图

4.2 周边光面爆破孔设计
周边光爆孔沿隧洞开挖轮廓线布置。光爆孔设计直径为 42mm ,设计间距 E=52cm ,设计每循环造孔深度 L=2.5m 。光爆层厚度 W 光取 60cm 。光爆孔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结构,不耦合系数K 取1.31。光爆孔线装药密度 q=400g/m
图4-2 装药结构图

崩落孔介于光爆孔与掏槽孔之间,用于扩槽和破碎岩石,崩落孔均匀交错布置。崩落孔设计直径为 42mm ,设计间距 E=60~80cm (视围岩性质调整),设计排距 b=60cm 。设计每循环造孔深度 L=2.5m 。装药结构采用耦合连续装药结构,装药系数取 0.60 。装药结构见图4-3。
图4-3 装药结构图

4.3 崩落孔设计
4.4 爆破孔网络布置
图4-4 孔网布置图

注:数字代表起爆顺序,掏槽孔延时为 400ms ,其他逐孔延时为 120ms 4.5 爆破设计参数表及预期爆破效果表
表4-1 爆破设计及预期爆破效果表

备注:1.设计每循环进尺 2.3m ,每循环方量约 16.6lm3 ,爆破效率 0.80 2.设计炸药单耗q 为: 2.66kg/m3 ;最大单段药量 4.8kg ;每循环总装药量 57.20kg ;光爆眼线装药密度 q 为: 0.40kg/m 3.光爆炮眼痕迹率根据围岩类别控制。4.如围岩条件变差,应缩短进尺长度并及时做好支护。
5.输水隧洞开挖对大流坑隧道影响分析
(1)计算软件
本计算采用有限元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分析。
(2)模型介绍
建模时以输水隧洞纵向为 Y 方向进行建模,为消除边界条件影响,模型尺寸取 80m× 110m× 230m ( X×Z×Y )。模型共 156704 单元、107553节点。计算模型整体如图5-1 所示,结构模型如图5-2 所示。有限元计算工序根据实际工程现场施工顺序确定,共划分为12 个工序,如表5-1 所示。
(3)模型参数
数值模型中土体及二衬结构采用平面应变单元,初期支护及中隔墙采用梁单元,锚杆采用植入式桁架单元,进行了隧道 CD 法开挖分析。土体本构采用了摩尔-库伦本构模型,模型参数取值如下:
(4)分析工况及施工工序
(5)结果分析
图5-1 模型整体示意图

由图5-1、5-2 可知,输水隧洞开挖过程中,G3 高速大流坑隧道最大位移为 0.05mm ,小于隧道结构水平位移 3~5mm 及隧道结构竖向沉降 3~10mm 限值要求。该限值参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第 9.3.5 条相关规定。
由图5-1、5-2 可知,输水隧洞开挖过程中,最大位移为 1.54mm ,最大竖向位移为 1.54mm ,最大水平位移为 0.28mm. 。远小于两车道V 类围岩隧道预留变形量 80~120mm 限值要求,该限值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3370.1-2018)第 8.4.1 条规定执行。
6.结论
通过控制爆破设计计算,控制质点振动速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同时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复核大流坑隧道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图5-2 输水隧洞及大流坑隧道结构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