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难点

作者

郑举慧

身份证号码:140311198701070646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建筑智能化水平提升,建筑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功能实现的核心支撑,其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愈发关键。从高层写字楼复杂的供配电系统,到智慧社区的智能电气网络,建筑电气工程涵盖电力传输、设备控制、照明通信等多个领域,技术要求不断提高。

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1.1 建筑电气工程的构成与特点

建筑电气工程是保障建筑物电力供应与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核心系统,主要由电气装置、布线系统和用电设备电气部分构成。电气装置涵盖变压器、配电柜、开关等关键电力转换与控制设备;布线系统包含电缆、电线、桥架等传输介质,负责电能的输送;用电设备电气部分则涉及照明灯具、空调机组、电梯等终端设备的电气连接。其特点显著:技术要求高,需融合电力、电子、自动化等多学科知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1.2 施工技术关键要点

管道安装是基本的施工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操作,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合理进行管道路径布置,保证管道不发生冲突,管道也需要做好穿管保护工作,防止管道受损坏。线管接线工作要保证导线接头良好、绝缘处理良好等,保障用电安全。配器装置直接影响配电和控制操作,需要按照建筑位置设计进行准确安装配器箱,合理布置配器箱元件并做好布线工作,保证电流分配相对固定、可靠,在安装完毕以后进行调试工作,观察电压、电流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二、技术难点成因分析

2.1 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与管理水平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项目管理水平也决定了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有的施工人员没有经过电气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培训,在对电气系统的复杂性、安装规范、操作流程的理解与掌握上具有欠缺,在对导线的布设、接线环节中往往会出现接导线不按规范配置、线路上的绝缘等处理不正确的现象,一些新型智能技术和新型新能源装置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相应的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这些新技术施工工艺的更新;建筑电气工程的管理水平还决定了施工质量水平的高低,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在工程前期的电气技术设备的运用缺乏具体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2.2 材料与设备质量问题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是建筑电气工程安全可靠的保障,但由于市场混乱及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造成电气材料工程质量时有发生。在电气材料市场中存在许多不良商家及人员,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用以劣充优、缺斤短两的方法生产并销售伪劣材料及设备,如果建筑电气施工单位在采购和安装施工过程中不严格把关的话,将会导致较多质量较差、不达标的电气材料及产品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无法保障电气工程的良好施工质量。电气设备市场中存在部分价格较低的电气设备存在质量及性能方面存在的缺陷,如在建筑施工电气工程现场使用时,相关设备由于自身质量问题在运行过程中无法保障正常的运行状况,进而影响建筑电气施工的运行质量。

2.3 设计与施工协调问题

设计与施工不相适应也是技术难点产生的关键影响因素。设计阶段,部分设计单位没有针对施工现场实地勘测,设计图纸设计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如管线的位置与建筑结构交叉,预留孔洞位置不合理等,施工变更设计影响工期,增施难度。设计深度不足,对电气系统施工的细部做法、对设备的安装要求描述不清晰,给施工人员带来施工理解误解。

2.4 施工环境与条件限制

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施工条件限制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影响较大。如高层建筑工程现场的空间小,垂直运输较为困难,使得电气设备和材料不易吊装、搬运,且多工种的交叉作业较多,给电气工程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生产问题。一些老旧建筑改造工程,电气系统的旧有布置比较复杂,且需要同时进行拆除新系统安装工作,既要满足原有建筑的使用需要,又不能给外界造成影响,工程难度相应加大。

三、技术难点解决方案与优化措施

3.1 提升施工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

加强施工员管理。加强施工员质量控制以及安全措施的了解。提高施工员的道德素养,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能以身作则,日常施工过程中能够细致认真,注重问题在细节中的发现与理解,真正具备好工匠的素养。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可以从日常培训做起,为确保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性,加强施工现场作业,明确整个电气工程的安装调试以及电线电缆的敷设要求。

3.2 严格把控材料与设备质量

原材料与机具设备的质量是工程施工中成败的重要原因,必须在采购、检查、保管等环节严格把关。采购环节设计定型厂家准入及评估制度,对定型厂家的资格能力、生产能力、质量状况、服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审查,合作供应商以优质信得过厂家为主,兼顾取得质量认证的企业。设计材料与机具设备清单,明确技术规格和质量需求,避免出现由于规格不合适产生的施工状况。机具设备进场,必须明确检查制度,对电线电缆绝缘程度、电器元件的耐压参数等部分进行抽查,检查设备合格证书、性能报告,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3.3 加强设计与施工协同合作

设计与施工作业有效联合是对施工技术问题进行提前预防的良好保障,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对施工作业方进行沟通,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建筑结构、施工环境等情况,提升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在设计中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管线综合排布,提前发现问题、解决管线冲突等问题,降低施工过程对设计图纸的变更。

3.4 优化施工环境与条件

提高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减少施工难度。对于施工空间狭小,利用 BIM 进行施工场地的模拟,合理规划材料加工堆放区域、设备安装区域以及人员作业区域,提高空间利用效率。采用模块化施工,对于部分的电气设备可以在工厂实现预组装,减少现场作业量,减少垂直运输作业,通过合理的施工时间安排,避免盲目赶工造成的施工质量下降,科学合理制定工程进度和资源利用计划,保障工程有序进行。

结语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难点贯穿线路铺设、设备安装等多个环节,涉及人员、材料、设计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通过针对性优化策略,可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保障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未来,随着建筑智能化发展,需持续关注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推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 张华.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2024,(30):121-123.

[2]徐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难点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4,(07):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