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全周期测绘质量管控体系构建策略
徐爽
身份证号码:211121197811152622
引言
水利工程是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等各个环节都高度依赖精准的测绘数据。测绘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决策科学性、建设合理性以及运行安全性。
一、水利工程各阶段测绘质量管控要点
1.1 前期规划勘察阶段测绘质量管控
前期规划勘察是水利工程的基础环节,测绘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规划的科学性。此阶段需重点管控基础地理信息的完整性,包括测区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地质构造等数据的全面采集,避免因数据缺失导致规划偏差。需严格校验测绘方法的适用性,根据测区地形选择合适的测绘技术,如无人机航测、水准测量等,确保数据精度符合规划要求。
1.2 设计阶段测绘质量管控
设计阶段的测绘成果是工程设计的直接依据,管控重点在于数据的精准性与规范性。需确保工程关键点位的坐标、高程测量误差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避免因点位偏差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要强化对专业测绘图件的审核,如地形图、断面图、地质剖面图等,检查图件要素的完整性和绘制精度,确保图件能准确反映工程区域的地理特征。
1.3 施工阶段测绘质量管控
对于建设施工期测绘即用于直接指导工程建设的工程测绘而言,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更加注重实时性和动态性,即在放样时需要对整个工程中的重点部位都进行放样现场复核,使用全站仪、GNSS 等测量设备反复比对,确认放样误差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对于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坝体填筑等工序还应该做好变形监测,对于结构的位移、沉降等数据在工序开展过程中定期进行测量,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以免因总和量变形控制超标带来结构安全隐患问题。
1.4 竣工验收阶段测绘质量管控
在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指的是工程建设完成后对施工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一项复查验证工作,需要测量重点环节是竣工测量与设计文件测绘实测数据的关联度,通过实际测量工程实体长度,逐一对比图纸及测绘实测结果,获取出不同值的结果,进一步分析不匹配的原因,进而对后续的竣工验收数据符合程度的判断。
1.5 运维阶段监测测绘质量管控
工程运维阶段监测是工程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工程管控的重点也是数据的稳定性与预警的及时性。要强化监测的常态化,定期开展工程关键部位的监测,对位移、渗流、应力等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进行记录,确保监测设备可靠,定期检调传感器、采集终端,防范因设备损坏造成数据的失真;要强化数据异常的快速响应制度,对于监测数据超限迅速启动复核,查找原因,为工程运维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二、水利工程全周期测绘质量管控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
2.1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明确分阶段管控组织体系是开展体系有效实施的保障。制定建设方、测绘方、监理方三主体权责:建设单位统一组织协调,形成管控目标;测绘方执行作业施工,承担最终测绘成果责任;监理方全方位落实,在实施全过程对测绘方案和成果进行管控。组织体系内部设置专职质量管控的职能部门,即测绘质量工程师,其承担管控细则制定、组织技术交底与质量巡检,加强质量责任和落实环节管控。建立测绘、设计、施工等相关部门开展专项信息交流的跨部门沟通机制。
2.2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标准,需要建立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就技术方面规定各个阶段测量的精度要求、测量设备标准、数据格式标准;就管理方面规定测量流程、评定测量质量、处置事故。针对具体工程需细化专项标准,如抽水蓄能电站、灌区工程的特殊测量
标准等,保证标准的实用、具体。
2.3 技术支撑体系构建
信息化技术为管控提效提供支撑,应将信息化技术进行融合,构筑综合管理平台,能够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测绘数据进行统一性集成功能,实现数据统一集存、资源共享,无数据孤岛现象。采用 BIM+GIS 技术,将测绘数据关联到工程三维模型上,以可视化的方式直接看到测绘成果与工程实体物的对应关系,查找发现数据异常情况;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以往测绘数据进行规律趋势预测,可提前发现质量风险,如利用年度沉降数据预测结构变形趋势。
2.4 人员能力保障机制
人的质量控制首先取决于测绘单位中从事测绘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即管理对象,因此可以为测绘质量管理能力保证体系建设考虑一些角度。如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较大,定期对测绘专业人才进行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与培训,通过考核,获取上岗证书。定期举办测绘人员进行技术练兵、技术案例进行讨论等技术活动,提高测绘人员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如复杂的地形测绘技术对于误差对结果的影响的处理方法等。
三、水利工程全周期测绘质量管控体系实施策略
3.1 建立动态管控流程
全过程质量管控流程要确保“事前、事中、事后”形成闭合。在事前预防过程中,建立不同工程类型、不同工程规模相应的测绘项目质量策划流程,包括测量阶段质量控制点及其控制要求,如规定施工放样复核率等内容;在事中控制过程中,采取动态监测、监测数据抽查等方式对各阶段测量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问题及时通报,整改效果及时反馈、验证合格。
3.2 强化协同管理机制
联合管理。要联合各参建单位,组成管理团队,由业主牵头成立测绘质量联合管理小组,定期召开测绘质量联合工作会议,通报测绘质量情况,形成对彼此单位间问题的处理措施。应尽快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联合信息网络平台,通过该平台,发布测绘成果、质量检查报告及整改通报等文件,将联合文件及时分发到各方人员手中,以便及时了解、掌握有关单位的信息内容。可以要求测绘质量各方成立联合监督和检查组,以分项工程的首件认可,进一步统一质量管理要求,在确保通过质量联合验收基础上组织施工验收,避免出现因对质量要求的不理解引发的质量差异。
3.3 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
监督考核是保障体系建设的举措之一。有第三方监督的单位,按照自身资质要求,独立负责监督,确保无利益关联,避免影响测绘质量监督的客观性,监督内容主要是包括数据精度、流程合理性、成果齐全率等方面,制定测绘成果、数据复核、质量事故发生的量化指标,如测绘成果优良率、数据复核通过率、质量事故发生率等内容,定期对相关单位以及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合同履行、信用评价等挂钩,对于考核优秀的优先列入合作单位名录,对于不合格的约谈、罚款等,确保奖优罚劣。
结语
水利工程全周期测绘质量管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紧扣各阶段管控要点,以组织架构、标准规范、技术支撑、人员能力为核心要素,通过动态管控、协同管理、监督考核等策略,构建科学高效的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
[1]原媛,于永松,宋君.水利工程全周期测绘质量管控体系构建策略[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5,(07):157-158.
[2]李新平.水利工程项目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实施的障碍因素[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5,8(04):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