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策略分析
柳慧峰
身份证号码:14223219980716749X
引言
在矿山生产体系中,机电设备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管理与维护水平直接关乎矿山安全生产、运营成本与经济效益。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发展。
一、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概述
1.1 设备分类与特点
矿山机电设备种类繁多,按功能可分为采掘设备、运输设备、通风设备、提升设备等。采掘设备如液压挖掘机、掘进机,承担矿石开采与巷道挖掘任务,是矿山生产的源头设备。运输设备涵盖带式输送机、矿用卡车,负责矿石、物料的转运;通风设备通过风机等装置保障井下空气流通,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提升设备如矿井提升机,将井下开采的矿石提升至地面。这些设备具有鲜明特点,其工作环境恶劣,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粉尘多、腐蚀性强的井下环境,运行时间长,为保证生产连续性,常需 24 小时不间断运转。
1.2 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
科学的管理与维护对矿山机电设备至关重要。从安全生产角度看,设备稳定运行是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若通风设备故障,易引发瓦斯积聚,导致爆炸事故;提升设备异常则可能造成坠罐等严重后果。在生产效率方面,设备故障会导致停工停产,打乱生产计划,影响矿石产量与交付周期。经济层面,合理维护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换成本。高效管理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
1.3 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要求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需遵循多项基本原则。以预防为主,通过定期巡检、状态监测,提前发现设备潜在问题,将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实行计划检修,依据设备运行规律与使用状况,制定科学检修计划,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强调全员参与,从管理人员到一线操作人员,都应树立设备管理维护意识,各司其职。对管理人员而言,需具备专业管理知识与统筹协调能力,制定完善管理制度,维护人员要掌握先进维护技术,能熟练操作检测设备,及时准确处理故障。操作人员需严格按规程操作设备,做好日常点检与简单维护,共同保障矿山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二、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现状分析
2.1 矿山设备管理与维护现状
目前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在管理方面,多数矿山虽制定了设备管理制度,但执行力度不足,缺乏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管理。部分矿山仍采用传统人工台账记录设备信息,信息化程度低,难以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在维护层面,中小矿山依旧依赖事后维修方式,即设备故障后才进行维修,这种被动维护模式不仅导致维修成本高企,还因频繁停机使生产效率下降。维护技术更新缓慢,先进检测设备应用不足,维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也难以满足设备升级需求,进一步制约了维护工作的有效性。
2.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面临诸多难题。设备老化严重,矿山存在设备服役超十年的情况,故障率随之攀升,维修成本逐年增加。管理理念滞后,部分企业重生产轻管理,忽视设备日常保养与预防性维护,致使设备性能下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具有丰富经验的设备管理与维护人员流失严重,新入职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新型管理系统搭建与先进维护技术应用,难以适应矿山智能化、高效化发展需求,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
2.3 新型维护技术应用
新兴维修材料以及技术改变了传统矿山机电设备维修。如纳米防护层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涂覆在重要设备部件上,能够大幅提高寿命;激光熔覆技术,设备零件磨损修复过程中,采用激光熔覆技术,与焊接相比,修复效果好、热影响区域小;智能化维护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来诊断设备故障,对设备振动、温度等多参数进行分析,能够对故障部位的定位以及设备故障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三、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策略优化
3.1 完善管理制度
矿山机电设备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前提与基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矿山设备采购抓起,以满足矿山生产的实际需求和设备技术标准为前提,选取可靠性高、耗电量小、性能优良、灵活多样的设备;严格安装调试,落实安装调试的流程与标准,保证设备能够精密安装调试并且满足设备各项性能检测指标;在使用与操作过程中落实岗位责任、遵循操作流程,禁止人员操作。
3.2 创新管理模式
主动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管理效果。将机电设备计划管理、选购管理、使用管理、维护管理、报废管理全部统筹考虑,在此基础上,引入大数据分析等工具,从而能够实现合理调度,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将某型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情况掌握好,以便早谋划购置备用的相同型号、配件,减少资金库存费用支出,根据机械设备实际使用年限和维修情况等合理划分新旧设备购买时间,提高整体机械设备利用率。通过信息化管理是值得选择的一种管理手段,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设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对机械设备运行情况、故障等进行全面把握,为后续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维护提供指导,并合理拟定维修保养计划等。
3.3 提升人员管理水平
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实施受人努力的直接支配,因此在抓好机电设备管理环节中的人员管理和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一是加大人员培训力度,计划性地制订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操作人员等分层次、分专业的人员培训方案,对管理人员培训设备管理相关理论、信息化设备技术等相关知识、管理经验,并提高管理人员的统筹规划及科学判断决策能力;对维修人员进行最新检测技术和设备故障诊断维修方法等技术操作培训,使维修人员能够胜任现代化设备的维修与检修工作,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等操作技能的培训,使操作人员能够自觉按章操作,规范设备运行;二是制订绩效考核体系,将机电设备故障数、检修及时性、按章操作率等考核指标加入绩效考核制度,进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异的人员有实物与职务上的提升,鼓励员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履行自己的设备工作管理职能,从而在全员的设备管理意识增强的基础上,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结语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难题,提出涵盖制度完善、模式创新、技术升级等多维度策略。这些策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但在智能化管理深度融合、跨区域设备协同维护等方面仍有探索空间。未来需紧跟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持续优化策略,为矿山可持续发展筑牢设备管理根基。
参考文献
[1]张津铜.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检修策略[J].冶金设备,2024,(S1):141-142.
[2]王义涛.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4,(06):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