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分析

作者

谢红新

身份证号码:37030419810624441X

引言

在建筑行业绿色化、工业化转型的浪潮下,装配式建筑凭借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生产模式,有效缩短工期、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电气工程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装技术的优劣直接关乎建筑的功能性、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

一、装配式建筑与电气工程概述

1.1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凭借其独特的建造模式,成为建筑行业革新的重要力量。其显著特点在于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化施工与标准化设计。在工厂环境下,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楼梯等可精准生产,有效控制质量与精度,避免传统现场施工受天气、人为因素干扰导致的质量波动。现场装配化施工大幅缩短工期,减少建筑垃圾与扬尘污染,契合绿色建筑发展理念。标准化设计则便于构件通用与互换,降低生产成本。

1.2 电气工程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性

电气工程是装配式建筑正常运行的 “神经中枢”,承担着电力供应、照明、智能化控制等核心功能。稳定的电力系统为建筑内各类设备与设施提供动力,保障电梯运行、空调制冷、办公设备用电等需求;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满足室内外视觉需求,还能营造舒适的空间氛围,提升建筑使用体验,智能化电气系统如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等,实现设备远程控制、能耗监测与安防管理,增强建筑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1.3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电气安装的差异

在施工流程上,传统建筑电气安装多为现场逐步铺设管线、安装设备,而装配式建筑需在构件预制阶段完成电气预埋,对预埋精度要求极高,若出现偏差将导致现场装配困难。施工工艺方面,传统建筑电气管线多采用现场开槽、焊接连接,装配式建筑则依赖预制构件间的插接、卡扣等连接方式,要求接口设计标准化、兼容性强。

二、装配式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

2.1 电气预埋构件设计与生产技术

预埋电气构件是装配式建筑进行电气施工的基础,构件的设计和预制品质度决定了电气安装后期安装位置的准确性以及精度等。预埋电气构件应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原则,在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结构以及电气系统布置的基础上,准确设计预埋配电箱预埋盒、管线套管、接线盒等。例如,装配式建筑电气施工时,配电箱预埋盒的尺寸以及位置需要与建筑结构预制构件的位置尺寸保证误差最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后期设备的安装和接线等要求。利用BIM 技术对构件进行三维建模,对构件进行碰撞检测,针对装配式建筑结构、建筑其他管线与预埋构件的碰撞位置提前发现预埋构件的位置以及结构的准确性,并调整相关设计方案。

2.2 电气管线连接与敷设技术

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连接、敷设需符合预制构件的装配要求。预制构件生产时,电气管线采用预埋敷设方式,线缆、电线穿套管后固定于构件内,取代现场敷设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构件间管线连接多采用插接连接、卡扣连接等便捷连接方式,如使用预制电缆头等方法,通过插头、插座对接实现电气连接,省却了线缆在现场的焊接作业,从而加快施工进程,有效提升连接牢度。

2.3 电气设备安装

设备的电气安装在装配安装预制构件安装完毕之后完成。配电箱、控制箱等大型设备安装前,复核设备预埋的基础,其平面与立面应水平度、垂直度在控制范围内,利用膨胀螺栓或焊死焊接等方式将其安装在墙体或基础上。灯具、开关插座等小型设备的安装,利用预制构件预留的安装孔位和接线端子快速安装接线,保证设备安装位置正确、美观。

2.4 智能化电气系统安装技术

智能电气设备的安装是装配式建筑品质提升的重要保障之一,对于传感器的安装来说,根据实际功能设定安装点位,如温湿度传感器选择在室内的通风位置进行安装,门窗磁安装在门窗的四边,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精准化。对于通信模块和控制器来说,注意电路走向,保证不出现通信信号的干扰现象,采用屏蔽线传输方式将数据信息发送至外界,让通信信号变得精确。而系统集成在将传感设备进行集中安装后,通过物联网平台将各种智能设备联通,实现对各个设备的联动控制以及远程控制功能。

三、装配式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

3.1 优化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设计阶段是保证装配式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的源头。构建多专业协调设计模式,由电气专业、建筑设计专业、结构设计专业以及给排水设计专业共同参与项目设计,借助 BIM 技术构建三维信息模型,针对电气系统和建筑结构、管线布局展开综合模拟和碰撞检验,提前判断和处理预埋构件的位置冲突、管线交叉等问题。构建严格的电气设计质量标准体系,提出预埋构件的尺寸精确度、管线行进、装置设备安装接口等技术参数质量标准要求,保证设计方案契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特征和电气安全要求。

3.2 规范施工过程管理

规范施工过程是保证安装质量的核心环节。编制详细的装配式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与操作手册,明确各施工工序的技术要求与质量验收标准,如规定电气管线连接时,插接式接头的插拔力需符合设计要求,确保连接牢固可靠。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等方式,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装配式电气安装技术要点,提高施工操作规范性。

3.3 强化构件生产与验收管理

构件生产与验收直接影响电气安装质量。在生产环节,要求构件生产厂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电气预埋构件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管控,从原材料采购检验到成品出厂,每道工序均需进行质量检测与记录。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与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构件生产参数,如模具温度、混凝土浇筑速度等,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在验收环节,制定严格的构件进场验收标准,组织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对进场构件进行联合验收,采用超声波探伤、红外热成像等检测手段,对预埋构件的内部结构、电气连接等进行无损检测,对不合格构件坚决退场处理,严禁用于工程施工,从源头上保障构件质量。

3.4 完善后期运维管理

后期运维管理是保障电气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建立装配式建筑电气工程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电气设备与传感器相连,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如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与分析,实现故障预警与自动报警功能。制定科学的设备维护计划,根据设备使用频率与运行状况,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巡检、保养与维修,及时更换老化部件,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结语

本研究系统剖析装配式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明确关键要点与难点,提出全流程优化策略。通过融合 BIM、物联网等技术,为安装技术创新提供方向。研究成果对提升安装质量与效率、完善技术体系意义重大。随着技术持续迭代,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将更智能高效,有望推动建筑工业化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周俊 . 装配 式建 筑电 气优 化设 计与 案例 分析 [J]. 绿色 建造 与智 能建筑,2023,(12):42-45.

[2]黄少莹.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策略研究分析[J].居业,2023,(1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