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分析检验中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作者

吴丽萍

身份证号码 510902198911205006

引言

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材料、医药等各个领域,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化工分析检验作为化工生产的眼睛,在原料检测、过程监控、成品质量评估等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障化工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

一、化工分析检验概述

1.1 化工分析检验的工作流程

化工分析检验工作流程严谨且环环相扣。样品采集是第一步,需依据采样标准和物料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与方法,在化工生产现场、储罐、管道等不同位置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集后对样品进行标识、封装,确保其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避免受到温度、光照、震动等因素影响。进入实验室后,开展样品前处理,通过溶解、萃取、过滤、消解等手段,将样品转化为适合分析的状态。

1.2 化工分析检验的特点

化工分析检验具有化学试剂多样性、仪器设备精密性和操作专业性等特点。分析过程中涉及种类繁多的化学试剂,从强酸强碱到剧毒、易燃易爆物质,这些试剂的理化性质差异大,储存和使用要求严格,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安全事故。仪器设备方面,涵盖精密的色谱、光谱、质谱等分析仪器,以及高温高压、高真空等特殊设备,不仅购置成本高昂,且对操作环境、维护保养要求极高,仪器性能的微小波动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二、化工分析检验中的安全风险分析

2.1 化学试剂相关安全风险

化学试剂是化工分析检验中的核心要素,但其潜藏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毒性危害方面,部分试剂如氰化物、汞盐等具有剧毒性,一旦吸入、误食或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会迅速引发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易燃易爆风险同样显著,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极易挥发,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发燃烧爆炸。

2.2 仪器设备相关安全风险

化工分析检验中仪器设备的安全风险贯穿于使用、维护的各个环节。高温高压设备是潜在的危险源头,马弗炉在高温运行时,若操作人员未按规程佩戴防护用具,可能被烫伤;反应釜在超压、超温或密封失效的情况下,会引发剧烈爆炸,摧毁周边设施并危及人员安全。电气设备也存在诸多隐患,老化的电线、未接地的仪器易导致漏电,引发操作人员触电事故;短路故障可能产生电火花,点燃周围易燃易爆物质,造成火灾。而精密仪器在维护保养时同样暗藏风险,质谱仪的真空系统若未正确泄压就进行拆卸,可能导致部件弹出造成机械伤害;X 射线荧光光谱仪在故障状态下,可能产生过量辐射,长期接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2.3 操作过程相关安全风险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多源于人为失误与流程不规范。样品采集环节,在危险作业环境下,若未正确评估风险、配备防护装备,采样人员可能因吸入有毒气体、接触腐蚀性物质而受伤;高空采样时,若未系安全带或使用不合格的登高工具,易发生坠落事故。实验室操作阶段,未按规程操作仪器设备是主要风险点,如在使用离心机时,样品未对称放置导致设备剧烈震动,可能引发机械故障甚至甩出转子伤人。

2.4 环境因素相关安全风险

化学检验实验室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化学检验环境稳定性,环境稳定性不良会造成安全事故,温度较高会加速易燃物的挥发,容易造成爆炸火灾,空气太湿润会造成电路绝缘性降低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空气不能流通会造成有危害有毒气体在室内残留导致人体的健康损伤。

三、化工分析检验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化学试剂安全管理措施

管理规范,通过危险化学品供应商的评价,控制危险化学品的来源,选择资质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齐全的供应商,尤其是高纯和高精度化学品一定要有相关的质量保证证书,对试剂实行入库登记和出库登记,登记项目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入库日期等,并做好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度;所有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要穿戴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按照试剂标签标示量进行取用试剂,不随意倾倒过多或使用与试剂不相容的试剂等。

3.2 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日常维护和操作过程监管。制定各种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对于仪器设备中的高温高压设备,制定其可使用温度、压力范围以及出现温度、压力异常报警时应采取的具体对策等。对电气类设备应不定期检查其线路绝缘程度,保持接地状态,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制定维护措施方案,定期给实验室的精密仪器设备进行保养、检测及擦拭,填写维护记录表。对于存在辐射危险的仪器设备,应加装屏蔽罩,设置防护标识等,操作者佩戴个人剂量监测器。

3.3 操作过程安全管理措施

通过严格标准的操作过程进行隐患防范。采样时在作业前采取危害性评估,结合现场环境,选择使用防毒面具和防毒服、安全带等防护设施;对存在危害的样品采样时尽量做到二人以上作业,通信联系畅通,设置紧急撤退路径;在实验室进行操作时按照操作规程规范进行实验,离心机操作时保证样品的对称性,调节样品转数、离心时间,在进行硫酸等高酸类溶液稀释时严格按照“酸入水”原则加入水中,并通过进行搅拌降温后方可。制定操作流程的监管考核办法,根据自身情况适时开展检查工作,对操作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作出惩罚措施。

3.4 环境安全管理措施

实验室安全保障中的环境安全应该考虑实验室内部环境及外部自然环境的双重因素。完善实验室的设计,科学设置各个区域,通风、制热制冷设备,有毒气体报警器,确保室内的有害气体在安全值内,并且当室内有超标气体时可以自动开启通风、报警。自然灾害是突发事件,应制定好应对计划和培训,面对地震自然灾害应加强实验室设施的抗震作用,当发生一定强度以下的地震时,仍要保障实验室的完整,实验室与外界隔绝完好、其结构不应造成外界物体破坏实验室;实验室应配备防水挡板,确保有地面水流外溢不会倒灌到房间内;实验室试剂储存场所设置防泄漏托架,以免造成化学药品、液体因暴雨在地面上渗漏扩散。实验室应检查门窗、屋顶等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防止由于恶劣气候增加事故的发生。

结语

本研究系统剖析了化工分析检验中的安全风险,并针对性提出防范措施。从化学试剂管理到仪器设备维护,从操作规范到环境防控,构建起全面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这些策略对保障人员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推动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行业技术革新,需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化工分析检验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曹 长 柏 . 化 工 生 产 过 程 中 误 操 作 的 原 因 及 防 范 措 施 [J]. 氯 碱 工业,2022,60(10):43-45.

[2]宋丽荣.化工生产中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