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
张然
身份证号码:110102198611122323
引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品质提升的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载体,其建设受到广泛关注。高质量的风景园林不仅能美化城市空间,还能发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等生态功能,同时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休闲游憩需求。
一、风景园林施工概述和重要性
1.1 风景园林施工的概念与特点
风景园林施工是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景观空间的建造过程。它融合了建筑、植物、生态、美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创造兼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艺术价值的人居环境。其具有鲜明特点:艺术性上,需通过地形塑造、植物配置、小品设计等展现独特美学意境;生态性要求遵循自然规律,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提升区域生态质量。
1.2 施工流程与关键技术
施工工作科学、严谨且紧密相连。具体来说,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在进行前期场地勘探、技术交底和材料采购后,就做好施工前的准备。结合实际地形进行场地整平工作,包括开挖土地、堆筑山体等,为园林景观工程的后续施工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后期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要就乔、灌、草进行合理配植,做好园林植物相互之间的共生性和景观搭配,同时还要就园林景观小品进行修建,通过假山、石凳、亭台楼阁、雕塑等多种手段加强园林文化的景观建设;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还要就地形塑造工作做好相应控制,尤其应就坡面的坡度、高度做到全面控制,营造出相应的地势起伏景观,以增加园林景观的生命力。
1.3 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质量管理是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的最根本保障。首先从生态角度出发,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才能确保乔、灌及草等植株正常生长,保证生物多样性;还能有效地保护并提升园林的景观功能,如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的作用。其次景观角度,工程质量符合要求,风景园林功能更趋于完美,能更好地表达设计师的构思,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做到整体环境布局合理、景观层次清晰,给人们更优美舒适的游览空间。
二、风景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管理问题
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方面,工程进度、施工成本及施工质量等多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有的施工企业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未对园林风景项目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及施工质量进行有效规划和管理。如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不当,造成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而延误工期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成本缺乏管控,存在一定的材料浪费和人工成本增加等问题,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多受技术手段和材料限制,施工技术大多比较传统,效率低下且高能耗,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和新的施工技术无法及时得到推广应用,不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园林的绿色性、节能性及高效性。
2.2 施工技术问题
施工技术因素。施工技术问题是影响园林景观质量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没有对施工地土壤进行全面分析和预处理,对土壤酸碱性、肥力、透气性等因素重视不足,导致了土质改造不足,从而不能满足植物后期生长。定点放线错误问题,相关技术人员的测量手段滞后或者放线失误,以至于园林建筑、植栽生长位置与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图纸不符,降低了园林景观的综合协调性与实际使用性,甚至还会引发城市地下管线安全问题。
2.3 施工人员问题
施工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工程施工质量,但是目前的风景园林施工工人普遍存在素质不高、专业素养缺乏等问题,众多的施工人员受训较少、未经专业培训,对园林工程施工技能规范、园林植物生长规律、施工安全等知识较为了解,对施工现场施工工序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操作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正确地进行施工作业;更有一些施工工人思想不重视,工作态度马虎,偷工减料,违章操作,不仅会导致园林园林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达不到预期,还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进而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2.4 施工后期养护问题
养护作为施工后期维护工作,也是提升园林景观长效作用的重要一环,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过程。由于对后期养护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部分施工企业认为施工部分完工后便不再负责,对后期养护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到位,很多的园林植物由于没有及时修剪、施肥、防治病虫草害致使植物生长不良,景观小品也存在破旧未修补、老化的现象。
三、风景园林施工优化措施探讨
3.1 加强施工管理
建设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是促进风景园林施工优化的第一步工作,形成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施工前期的规划设计交底、施工场地探勘到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成本的核算、施工质量的检查管理,直至后期的验收工作的闭合管理。采用BIM 三维可视化技术,提前通过模拟仿真施工,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整改,使施工人员能够提前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冲突及返工等情况。
3.2 改进施工技术
技术是保证风景园林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在土壤准备阶段利用专业土壤检测仪器,对土壤的 pH 值、肥力、重金属含量等进行精确诊断,根据测试结果编制科学的土壤改良方案,如有机肥改良、调节 pH 值等,为植株生长提供理想的土壤环境。利用全站仪、GPS 等高精度测量设备开展定点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准确确定园林建筑、植物种植位置、高程,使园林景观与设计意图保持一致。
3.3 提升施工人员素质
参与园林工程施工作业的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施工作业责任感将直接决定所承接的工程质量和效果,因此要针对其素质的多种因素多方面强化。在施工人员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给施工人员提供园林施工操作技巧和标准规范、植物相关维护和养护知识、园林施工作业安全操作技巧等课程培训,以及组织行业专业性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和经验交流分享,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相互结合,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作业和实际操作水平。
3.4 完善施工后期养护
后期养护是维持风景园林景观效果的关键环节,需从制度、技术、人员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制定详细的养护管理制度,明确养护工作的内容、标准与周期,如植物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的时间与方法,景观小品的定期检查与维护流程等,确保养护工作有章可循。加强养护技术研发与应用,引入智能灌溉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测系统等先进设备,实现养护工作的精准化与智能化。
结语
风景园林施工存在管理、技术、人员及养护等多方面问题,制约着园林品质提升与行业发展。通过构建科学管理体系、推广先进技术、强化人员培训、完善养护机制等优化措施,可有效破解难题。融合新技术与新理念,推动风景园林施工向规范化、生态化、智能化迈进,打造更多优质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曹颖.风景园林施工的质量控制及技术优化[J].现代园艺,2019,(09):184-185.
[2]熊壮荘.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3,(25):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