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唐未
四川盛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610000
引言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其施工过程的环保性与资源利用效率备受关注。传统施工模式易造成能耗过高、污染排放等问题,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符。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围绕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展开探讨,分析应用现状、关键技术及管理方法,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1.1 现有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概况
当前,绿色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已从试点探索转向常态化推进。节能、节水、环保类技术成为应用主流,部分技术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应用范式。在大型项目中,绿色施工理念贯穿全流程,从施工方案设计到现场管理均融入绿色要求,中小型项目虽应用规模较小,但基础类绿色技术的普及率逐步提升。不过,技术应用存在明显不均衡性:经济发达地区因政策推动力度大、资金保障充足,绿色技术应用覆盖率较高,且能引入智能化监测等先进手段;欠发达地区受成本与技术认知限制,应用仍以被动满足环保要求为主,主动采用创新技术的案例较少。
1.2 不同施工环节绿色技术的应用情况
不同施工环节的绿色技术应用各有侧重。地基处理与土方工程中,推广原状土利用技术减少土方外运,通过分层碾压、植被覆盖控制扬尘,同时采用低噪音压实设备降低施工干扰。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制装配技术应用广泛,构件在工厂预制后现场吊装,减少现场浇筑带来的粉尘与废弃物;钢筋加工采用集中下料、余料回收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路面施工环节,温拌沥青技术逐步替代传统热拌工艺,通过降低拌合温度减少能耗与废气排放。旧路面铣刨料再生利用技术成熟,可直接用于基层或底基层施工。附属工程施工中,节能照明设备、太阳能警示装置等得到普及,绿化工程则优先采用本地苗木与节水灌溉系统,降低后期养护能耗。
1.3 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取得的成效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已在环保、资源利用、施工管理等方面显现成效。环保效益最为显著,扬尘与噪声控制技术的普及使施工场地周边空气质量与声环境得到改善,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废水回收与固废利用技术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部分项目实现施工废水零排放、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大幅提升。资源节约效果逐步凸显,节能设备的使用减少了施工阶段的能源消耗,节水技术通过循环利用降低了新鲜水用量,材料再生技术则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依赖。
二、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关键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2.1 节能型施工技术及应用
对节能施工技术应通过提升设备能耗率与能耗结构进行降耗,在动力设备方面选择电动化代替传统燃油设备,如电动式挖掘机、电动式装载机,减少尾气及燃油的耗散,对于塔吊、拌合站等功率比较大的设备,均可以安装上变频调速设备,其能够进行功率的自动调节与能耗的降低。对于照明设备则可以使用 LED 节能灯,并配合使用智能光感调节,实现人来灯亮与人走灯关,降低夜间非作业能耗的降低。对于施工工艺应采用低能耗的施工工法,对于桥梁预制构件进行蒸汽养护时,能够利用余热回收设备将废气热量进行回收,再次利用以进行预热拌合水,避免其降低热能损耗,同时可选择在路面施工中选取相对比较舒适的路面施工时段,利用环境温差影响以避免其形成二次施工作业降低能耗。
2.2 节水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及应用
水循环技术是指减少用水和重复利用。现场用水为二个方向,即以降低用水量和重复利用,现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等用水平管在重要部位安装水表,实施定额管理用水量,对构件养护使用薄膜覆盖养护或喷洒养护,尽量不洒水养护;二个用水系统,用水循环系统的处理工艺是在整个现场设置沉淀池、过滤池的循环水系统,集雨雨水、基坑排水、设备冲水等水的处理循环再用水,如现场洒水、车辆冲洗、混凝土搅拌用水,一水多用。桥梁桩基施工用水用泥浆净化系统处理施工污水,泥浆循环净化系统可回收泥浆,从而减少新鲜水的用量;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废水,通过除砂、调浆循环再利用于护壁,减少外排。
2.3 节材与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及应用
节材工艺是通过优化材料和推进循环利用以减少材料浪费,材料采供进行精确计算,以施工图及材料损耗率编制材料计划,减少超期备料;钢筋、模板等主要材料由工厂集中加工,应用计算机放样优化下料,降低废品率。废旧物料再生利用体系比较成熟,拆除工程中的废旧钢筋、废旧型钢等进行分拣、除锈再进行加工再利用;废旧路面铣刨料经破碎、筛分,加入再生剂用于基层,废旧的桥梁构件经检评后再用于临时支撑结构。
2.4 扬尘与噪声控制环保技术及应用
降尘管理以源头防治、过程控制为主。在施工道路入口布置冲洗台,高压枪和感应喷头配置,出场车辆车轮、车身均没有带土出场,施工现场的拌合场、料场等扬尘点均搭设密闭大棚,大棚内部布设雾炮、喷雾系统,喷水雾捕捉粉尘。施工现场裸露土、建筑垃圾均进行全覆盖,设置密目网覆盖、喷洒抑尘药剂固化;土方开挖湿式作业,边开挖边洒水抑尘。降低噪声管理以施工机械和噪声源、传声途径治理为措施,尽量采用噪音低的施工机械,并安装噪声治理装置如对产生强噪声的机具配备隔音罩,使用隔振垫等;在施工现场四周配备隔声围墙或采用吸声材料控制噪声等。
三、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管理
3.1 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管理体系构建
管理体系需以全员参与、全程管控为核心。明确层级责任体系,项目部设立绿色施工专项小组,由项目经理牵头,技术、质量、安全等部门分工协作,将绿色技术应用要求纳入各岗位职责。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在施工方案设计阶段融入绿色技术选型要求,施工前开展技术交底,明确各环节绿色施工标准,建立日常巡检制度,将节能设备运行、废水回收等情况纳入巡查清单。
3.2 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监督与评估
监督需形成多方联动格局,施工单位实行自检自纠,每日记录绿色技术应用数据;监理单位专项监督,重点核查技术应用是否符合方案要求,建设单位定期巡查,结合现场实际评估技术落地效果。评估维度需兼顾过程与结果,过程评估关注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如节能设备是否按规定启用、扬尘控制措施是否持续执行,结果评估聚焦实际效益,包括资源节约量、污染物减排效果等。评估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通过现场检查、资料核查判断过程合规性,结合直观效果综合评定。
3.3 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需兼顾物质与精神奖励。对项目部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根据绿色施工评估结果发放奖金,奖励额度与技术应用成效挂钩;对一线班组推行 “绿色施工标兵” 评选,表彰在节能操作、废料回收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团队。建立长效激励制度,将绿色施工表现纳入单位信用评价,优良项目在后续投标中给予加分,对主动采用创新绿色技术并取得成效的项目,给予荣誉表彰并推广其经验。
结语
本文探讨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及管理。绿色施工技术能提升环保与资源利用效益,现有应用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优化空间。未来需完善管理与激励机制,推广创新技术,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高羚俸.市政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4,(33):22-24.
[2]邵珣.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消防安全管理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4,10(1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