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樊甄

身份证号码:210105198709174917

引言

在建筑工业化进程加速与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凭借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住宅建设领域的主流方向之一。与传统现浇住宅相比,它将大量构件的生产转移至工厂,通过标准化预制、机械化吊装和精准化装配完成施工,不仅能大幅缩短施工周期,还能提高构件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契合现代建筑对高效、环保、优质的要求。

一、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基础

1.1 装配式建筑核心概念与特点

装配式建筑是以工厂预制构件为核心,通过现场装配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建筑形式,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则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装配式建筑类型。其核心逻辑是将传统现浇施工中分散在现场的工序转移至工厂,实现构件标准化生产与现场高效装配的有机结合。与传统现浇住宅相比,其特点显著。在施工效率方面,工厂预制与现场装配可并行作业,减少了现场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耗时工序的交叉等待。在质量控制方面,工厂生产环境稳定,混凝土搅拌、养护等环节可通过机械化控制保持一致性,构件质量更易把控。

1.2 预制构件分类与性能要求

按构件在建筑中所起到的作用划分,预制构件可以分为承重构件、非承重构件。承重构件是指预制墙板、叠合楼板、预制梁、预制柱等直接承受荷载的构件,结构安全的根本在于这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的实现;非承重构件主要是指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预制装饰板等,并起着分隔功能、装饰作用。这两种构件均有着不同的性能要求,承重构件是承载建筑荷载的构件,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足够的刚度抵抗荷载作用产生变形和破坏,同时要满足耐久性要求,即使在很长的使用期也能保持这些指标的平稳性。

1.3 装配式施工技术体系构成

装配式施工技术体系涉及构件生产的各环节工艺及现场施工工况,由构件生产到竣工交工,各个环节互为条件,相互制约。构件生产工艺是以装配式构件产品为联结方式,构件制作前端的技术为工厂制作的技术工艺,包括构件设计、模板准备、钢筋加工、浇筑与养护等工艺,直接影响到构件质量,是整个施工的前提;中端则是构件运输与现场存放技术工艺,确保装配式构件产品运输与存放不遭到破坏,又能方便地在现场中进行取用。

二、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2.1 预制构件生产与运输技术

预制构件生产以设计图纸为蓝本,按照标准化生产方式进行生产。预制构件模具是生产的第一步,模具刚度满足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不产生变形,模具表面需平整,以确保构件外表面的美观;模具之间接口需严密,防止漏浆;混凝土浇筑要均匀布料,振捣要充分,防止混凝土出现未密实现象,或出现蜂窝麻面;浇筑后需对其进行养护,按照不同情况采用覆盖保湿、喷淋等方式,确保混凝土强度有效增长。

2.2 现场吊装与定位技术

做好构件施工前现场吊装前准备工作,一是应认真查看构件安装施工图,对各个构件的具体安装位置、安装顺序了如指掌;依据构件重量、安装位置吊装高度确定选择吊装设备和吊装索具,索具需匹配构件的重量,有足够的承载力。吊装方案要确定吊装索点位置,吊装索点的设置要保证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受到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匀造成构件变形;对于一些大型构件或者异型构件,可进行临时性加固提高构件的刚度。

2.3 构件连接与节点处理技术

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是保证整体性的重要环节,按照连接的方式分为干式连接和湿式连接。干式连接主要是依靠螺栓、榫卯等机械连接的方式完成,连接不需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连接的方法简便、快捷,对于非承重结构连接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连接之前应将连接面上的杂物清理掉,确保接触面平整,螺栓的紧固需均匀,连接之间保持严密。

三、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质量控制与常见问题应对

3.1 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全过程质量管控。全过程指构件的生产和出厂验收、构件运输及存放、现场装配、连接及节点处理、竣工验收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生产时的原材料控制、生产过程的原材料称重、生产配合比控制、养护控制,出厂验收对混凝土外观质量及物理力学性能验收。运输及存放的运输车辆是否平衡及固定、运输车架与构件的固定、构件运输存放时防撞击、防护加固等情况;现场装配时吊装前构件的几何尺寸及安装位置的核对、构件吊装时监控构件受力状况及姿态、构件吊装时防止撞击构件、构件定位就位后检查构件位置偏差、构件满足要求后定位焊接紧固;构件连接及节点处理中连接材料质量及连接安装时操作要求符合技术交底和质量标准、构件及节点连接连接完成后连接质量检查符合规范要求、构件之间节点连接处理规范紧固密封可靠。

3.2 常见技术问题及应对措施

安装误差主要是构件安装位置偏移过大,主要是因为构件制造尺寸误差、构件放样误差、吊装误差较大等。安装误差的措施是对构件出厂尺寸进行严格检查,尺寸误差过大的构件要进行修正;对构件现场放样使用测量精度高的测量仪器和尺具,控制线必须复核测量,对控制线反复复测检查;吊装人员对构件在现场起吊时要有专人指挥,将构件位置慢慢调整,可以使用构件微调装置进行调整。常见节点质量缺陷主要是节点连接不实、灌浆不饱满、螺栓安装松动等。为了防止灌浆不饱满,灌浆前对灌浆通道进行清理,进行连续灌浆,灌浆完毕检查排气孔的状态;螺栓的连接要使用专用的紧固扳手,并且按螺栓的规格和型号设定的螺栓力矩进行紧固,螺栓的紧固情况要进行抽检,保证连接质量。裂缝为构件表面常见的缺陷现象,裂缝多发生在运输存放、吊装受力不匀、未得到充足的养护等因素引起的。运输过程要注意安装构件固定,构件之间的相互碰撞;吊装过程要注意构件吊点设置以及构件的临时支撑;在混凝土构件的浇筑过程和养护过程要注意温度的控制,不因温度应力过大产生裂缝;构件存在一些细微的裂缝,可采用修补材料进行修补;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裂缝要对裂缝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外墙板节点渗漏的原因主要是针对节点安装进行防水措施不严或密封材料老化等因素引起的。在施工安装时要注意密封胶条一定要平整安装和密封胶一定要涂抹得均匀,而且一定要使密封胶条与构件紧密结合;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耐久性较好的密封材料,并且在使用前应检查密封材料。

结语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其核心在于通过标准化生产、精准化装配与系统化管理,实现建筑质量与施工效率的提升。从构件生产到现场装配,每个环节的技术把控都至关重要,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工艺,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刚,马保武.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5,(01):55-57.

[2]李刚.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24,(06):2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