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测绘研究

作者

毕洪波

身份证号码:370321197502020014

引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浪潮下,城市建筑工程规模与复杂度持续攀升,对规划竣工测量的精度、效率和全面性提出更高要求。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作为连接规划设计与建设成果的桥梁,是判定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保障城市空间有序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概述

1.1 测量的定义与目的

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是一项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规划审批文件及设计图纸,对已竣工的建筑工程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精确测量的专业技术活动。它通过运用全站仪、GPS、三维激光扫描等测绘技术,获取地形地貌、建筑物、附属设施等空间位置、几何尺寸、高程等信息,经数据处理与分析形成标准化成果资料,为后续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其核心目的在于验证建筑工程是否严格遵循规划设计要求,确保建筑的空间布局、建设指标符合城市发展整体规划。

1.2 测量的重要性与作用

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对城市建设与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实施层面,测量数据能够直观反映建筑工程是否满足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核心规划指标,有效避免违规建设,确保城市空间利用科学合理,维护规划权威性;在建设项目质量监管方面,通过精确测量建筑物的平面位置、高度、结构尺寸等,与设计图纸对比分析,及时发现施工偏差,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在社会经济领域,准确的测量成果是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基础设施维护等活动的基础,能够明晰产权界限、评估资产价值,避免纠纷,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3 测量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涵盖地形、建筑物、附属设施及规划要素四大核心内容。地形测量需全面测绘项目区域内地形起伏、地貌特征,精确标注等高线、地物点,为场地分析与规划提供基础。建筑物测量聚焦于建筑物的平面定位、尺寸丈量、高度测定及层数统计,同时记录建筑结构、朝向等信息,保障建筑数据完整;附属设施测量包括道路、停车场、绿化景观、地下管线、围墙等,需明确其位置、走向、规格及与建筑物的关系;规划要素测量则着重核查建筑退让红线距离、与相邻建筑间距等空间关系,复核规划控制点坐标,计算规划指标,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规划审批要求 。

二、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技术与方法

2.1 传统测量技术

传统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中曾占据主导地位。全站仪测量技术通过极坐标法、交会法等,利用测角和测距功能实现点位测量,在建筑物平面位置、边长和角度测量中应用广泛,精度较高,但受通视条件限制较大。水准仪测量技术基于水平视线测量高差原理,常用于建筑物高程测量,如室内外地坪、楼层标高测定,操作简便但效率较低。GPS 测量技术利用卫星信号确定地面点三维坐标,在控制网建立和大面积定位测量中优势明显,不过易受卫星信号遮挡、多路径效应影响,需采用静态测量或差分技术提升精度。

2.2 现代测绘新技术

现代测绘新技术为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带来革新。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通过多个参考站实时采集数据,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能显著提高测量效率与实时性,尤其适用于大面积快速测量场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利用激光测距快速获取物体表面三维坐标,生成点云模型,可完整记录复杂建筑结构细节,在异形建筑、古建筑测量中优势突出,大幅减少人工测绘误差。

2.3 不同测量技术的对比与选择

传统技术包括的全站仪的测量精度高而效率低,适合小面积的局部精确测量,水准仪只测量高程,适合小范围的地形高程小起伏的测量,而GPS 适合大型控制的测量;而现代技术CORS 定位快、精度高,适合城市的区域大面积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全面而成本高,适合结构比较复杂的测量;倾斜摄影无人机效率高而成本较低,适合区域建筑大范围的普查测量等。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不同建筑工程的测量范围、建筑的结构复杂程度、测量精度、工期、预算等因素进行选取,如某小型的单个建筑可以选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测量。

三、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质量控制

3.1 测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测绘最终的项目竣工测绘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最终项目测绘成果准确的最主要环节和保障,因此工程竣工测绘的质量控制最重要的是保障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决策的准确性。准确的测绘数据能够让政府部门进行规划竣工验收,避免验收中因数据不准确从而出现的对不符合规划和规范建设判定的结果造成城市建设秩序混乱;在房产和地产的管理中,高质量的测绘数据能够准确界定出产权,降低产权纠纷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业主和开发商在产权方面的权益;高质量的测绘数据能够让城市市政基础工程建设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同样也是测量工作能够保证公共安全评估的重要数据基础。

3.2 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量测质量控制是指从量测前准备到后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量测前准备包括对规划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量测规范等进行搜集,检验校准量测设备,保证其精度合格,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量测方案,明确技术路线、分工。外业量测数据收集阶段,量测人员按规范操作,保证量测数据的完整、可靠,同时对实时的量测数据进行检测,发现量测数据异常及时重复测量,对量测过程中量测条件进行记录。

3.3 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通过对测量人员、测量仪器、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实现有效质量控制。在人员管理方面,加强对测量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使测量人员熟练使用测量新技术,学习新规范,定期进行考核考核,激发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测量设备管理方面,加强对测量设备的台账、维护维修和测量设备精度校准的管理,根据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对相应的测量设备进行配置。在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加强内部质量监控人员的设置,在测量工作的全过程中进行过程动态监控,主动接受外来的测量质量检查,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闭环管理,为测量工作的质量水平不断地提高努力。

结语

本研究系统剖析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测绘技术与管理,明确传统与现代测量技术的应用要点,构建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验证其在多领域的应用价值。研究成果有效提升测量精准度与效率,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撑。随着测绘技术智能化、集成化发展,测量工作将向自动化、动态化迈进,持续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德周,关增然,赵坤.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2):172-174.

[2]余名昌.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3,(15):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