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测绘研究

作者

毕于会

身份证号码:37120219750302571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工程数量与规模不断攀升,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测绘作为保障工程建设合规性、维护城市规划权威性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准确的竣工测量成果不仅是工程验收的核心依据,更是城市空间信息管理、不动产登记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概述

1.1 测量的定义与范畴

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完成后,依据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要求,运用测绘技术和手段,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平面位置、高程、建筑面积、建筑间距、建筑高度等要素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的专业活动。其范畴不仅涵盖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精准测绘,还包括道路、绿化、地下管线等附属设施,以及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关系测量。对建筑物外立面轮廓、门窗位置尺寸的测量,停车场、围墙等附属设施的定位,形成完整的竣工测量成果资料,为后续的规划验收和城市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1.2 测量的关键意义

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意义。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它是确保规划设计意图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通过测量成果与规划审批文件的比对,能够及时发现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违规超建、少建或改变用途等问题,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工程质量监管方面,测量数据可反映建筑物的实际建设情况,为工程质量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1.3 测量工作流程与要点

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工作流程严谨,主要分为前期准备、外业测量、内业处理和成果提交四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需收集项目规划审批文件、施工图纸等资料,实地踏勘现场,制定详细测量方案,并完成测量仪器的校准与检查。外业测量时,运用全站仪、GPS 等专业设备,对建筑物各要素进行精准测量,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业处理阶段,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绘图,生成符合规范要求的测量成果图和报表。成果提交阶段,将测量成果资料报送相关部门审核验收。关键要点包括测量控制点的合理布设与校核,保证测量基准的准确性,确保成果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二、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技术与方法

2.1 传统测量技术与方法

传统测量技术与方法在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中曾发挥重要作用。全站仪测量技术通过光电测距、电子测角等功能,可实现对建筑物角度、距离、高程的精准测量,在复杂地形或小范围高精度测量场景中广泛应用,如建筑物立面垂直度检测时,利用全站仪的角度测量功能可准确获取偏差数据。GPS 测量技术借助卫星定位系统,能快速确定测量点的三维坐标,在大面积场地测量、控制点加密等工作中效率显著,但其在高楼林立的城区易受信号遮挡影响测量精度。钢尺量距测量方法则通过直接丈量,对建筑物局部尺寸进行精确测定,常用于门窗尺寸、室内净距等短距离测量,虽操作简便,但人工操作易产生累计误差,且效率较低。2.2 现代测量技术与方法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测量技术与方法为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带来革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发射激光束,快速获取建筑物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可完整呈现建筑的空间形态,在古建筑保护、复杂结构建筑测量中优势明显,能实现非接触式测量,减少对建筑的损害。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凭借无人机灵活的飞行能力,可从多角度拍摄建筑影像,经图像匹配与建模处理,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和地形图,在大型建筑群、地形复杂区域的测量中大幅提升效率。

2.3 测量技术与方法的对比分析

传统测量技术方法具有方法简单,经济成本低廉等特点,但存在测量效率低,受环境影响较大,数据分析困难等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型工程、高精度测量等需求。现代测量方法技术方法具有设备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但整体上在测量效率、数据丰富性及准确性上较传统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可以获取海量的数据并可智能化分析、处理。实际工程上应当根据工程规模、精度要求、成本要求等情况进行工程测量技术方法的选择及综合性运用,以求更佳的工程测量效果。

三、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质量控制

3.1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竣工测量项目是对建筑工程测绘成果的质量控制,也是保证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可信度的主要程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会对城市建设规划起到推动作用,测量成果存在疏漏会造成建筑设计不够合理,甚至会出现用地面积过大、建筑间距不合理,会造成建筑之间的空间环境失衡和混乱。在工程完成的质量验收过程中,测绘数据是建筑建设是否规范的主要参考依据,如果测量数据的质量不合格会对工程验收造成影响,进而带来不必要的隐患。

3.2 质量控制的流程与要点

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外业测量前,要求测量人员必须具备完善的资质,在具备测量技术和相关测量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测量工作;对全站仪、GPS 等仪器进行双人校核,充分完成各项检验、调试工作,确保测量仪器设备功能正常;外业测量时,实施双人校核制度,加强对重要的测量数值的重复测量与对比,降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测量偏差;尽量均衡布置测量控制点,定期对控制点进行核验,保证测量控制点不会因为其自身的变化而导致测量成果的改变。在内业中,依据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以及绘制工作,并建立数据审核制度,对计算以及绘图等结果进行逐级审核,确保测量成果正确性。

3.3 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现实测量工作中还经常由于数据误差、遗漏测量等问题造成数据质量问题。数据误差多由仪器精度不够、测量方法不正确或者测量环境引起的,全站仪测距受到大气折光的影响,GPS 测到的位置由于电磁的干扰等原因。需要定期维修仪器,校正仪器,并且选择合理的时间和方法,利用差分 GPS 等方法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测量遗漏问题主要多由于未制定完善的测量方案或者测量人员疏忽,导致忽略了对附属设施、隐蔽工程的测量,可以通过制备全面的测量表单,加强现场的巡查与记录工作、使用三维激光扫描等进行全面测量的方法,来避免数据遗漏。

结语

通过对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测绘的技术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明确了传统与现代测量技术的应用特性,构建了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提升了测量的精度与效率,为规划验收和城市管理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应进一步探索测量技术的智能化融合应用,完善质量控制标准,推动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测绘向更高效、精准、智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德周,关增然,赵坤.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2):172-174.

[2]余名昌.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3,(15):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