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赋能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探索
李扬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6
关键字:高职院校;党建;网络信息化;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执政条件,网络空间已成为重要的执政环境,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互联网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关键领域,积极探索网络时代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的最大增量,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高职院校工作实际,探索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新模式,赋能思想政治工作行稳致远。
1. 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 挑战
(1)信息多元化带来的思想冲击:互联网上的信息多元化使得师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和多元,但同时不良信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接受的网络讯息与受到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冲击时容易陷入困惑与迷惘。
(2)网络空间治理难度加大: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治理的难度,不良信息和网络舆论的传播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3)党务工作者网络素养不足:同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相对的,是目前高职院校部分党务工作者的网络素养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明显不足,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1.2 机遇
(1)信息技术提供新平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如各级各类线上学习平台、智慧党建等,有效提高了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新阵地。
(2)网络空间拓宽了党建工作渠道:网络空间打破了时间、地域等因素对党建工作的限制,使得党建工作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覆盖面。
(3)师生对党建工作的需求增加:网络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师生对党建工作多样、个性化的需求,如果学校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将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2. 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赋能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剖析
高校党委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确保党在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
网络时代,各种社会思潮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只有以党建为引领,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对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强化高校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因此,以党建赋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应对互联网时代挑战、完成育人使命的必然要求。
3. 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赋能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着重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为思想政治工作赋能,努力强化坚持党的领导的阵地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筑牢思想防线,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网络空间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境内外敌对势力常通过网络途径,针对青年学生进行拉拢和渗透。因此,必须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网络空间治理,为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一是要加强网上政治引领。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传播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解读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党和国家的伟大成就,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旋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发展形势。同时,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喜好,研究调查他们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平台,创作出学生喜闻乐见、兼具思想性感染力的作品,让学生愿意看,看得进。二是要塑造网上话语体系。要摒弃生硬、刻板的宣传方式,运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党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使党的理论和政策能够被学生轻松理解和接受。开发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线上党建产品,在功能设计、视觉体验等方面强化用户主导地位,做到时尚新颖、操作便捷、互动方便。三是要清理网上有害信息。清理网上有害信息是保障,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监测和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清理网上的有害信息。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引导学生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
3.2 夯实组织基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工作在高校的具体执行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是做好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确保党的组织在高职院校实现全覆盖。要严格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素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对党员和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性修养。要提高师生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和网络舆论斗争能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思潮。
3.3 强化队伍建设,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网络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致力于培育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配合默契、结构合理的专业化队伍,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是要明确队伍构成,包括技术人员、党务干部、思政课教师、网络宣传队伍等,并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平台建设、网络维护、信息管理、大数据分析,要在懂信息化技术的同时又熟悉党务工作流程;党务干部主要负责党建内容的设计、具体业务办理,要具备信息化意识,善于运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思政课教师主要负责思政课程的开发和讲授,要善于运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网评员、宣传员队伍主要负责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引导网络舆论,要能熟练运用网络语言。二是要加强队伍教育培训,科学系统地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需涵盖党的创新理论、网络技术与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等多方面,切实提高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三是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人才队伍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不断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4 推进数字赋能,建强党建信息平台。信息化平台是网络时代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网络信息化平台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便捷化。一是要整合学校现有信息化资源,将分散的党建信息系统、学习平台等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方便师生使用。二是要丰富平台功能,开设党务办理、党费收缴、组织生活、学习培训、志愿服务、互动交流、监督评议等功能,打造集约式多功能网络工作平台。三是要保障党建平台信息安全,加强技术防护,确保平台数据和党员信息安全可靠。四是要创新线上党建活动方式,制作系列“微党建”项目,让师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参与党建活动。
4. 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高质量赋能思想政治工作要点
4.1 强化互联网思维能力。“互联网 +”不仅是一种技术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高职院校要推动“互联网 + 党建”建设,不断促进学校党建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的更新,建立更加开放民主、共建共享的工作模式,形成更具包容性的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党建工作要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着眼于师生长远发展,切实围绕师生体验,回应师生诉求,吸引师生参与到党组织的活动中来。要勇于、善于用互联网技术革新高校党建工作,优化流程,创新方法,推动高校党建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4.2 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应正确处理好线下参与与线上实践的关系,积极探索网络支部与实体支部的有效衔接方式,确保网络平台和实体支部齐头并进,使党员既乐于参加网络支部活动,又主动参与实体支部活动,防止简单地将“互联网 + 党建”等同于高校党建网络化、虚拟化,实现线下空间与线上空间协调联动、同向同行。要善于在网上发现师生普遍关注和关心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对于网上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并在网下落实解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坚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化解矛盾和心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3 积极探索党建创新工作方法。结合高职院校工作特点,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党建工作。一是录制线上党课。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党员等录制党课,破解高职院校毕业年级学生因顶岗实习在教育培养困难的问题,使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党课中来,扩大党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开发党建小程序。设置党建知识问答、党组织活动报名等功能,方便师生党员随时随地参与党建活动。三是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开展党建活动。重现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场景,让党员师生身临其境感受党的历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4.4 推动多部门协同机制。一是高校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高校“互联网 + 党建”工作规划,建立学校党委主要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基层组织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从人员配备、政策保障、经费支持、技术条件等方面统筹安排,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局面。二是社会层面要加强协同配合,形成网信、网安、高校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为师生筑牢思想防线,打造风清气正、文明清朗、健康安全的网络精神家园。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研究立足于高职院校工作实际,探索了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新模式为思想政治工作赋能的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守牢意识形态阵地、选优建强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优化党建信息化平台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网络时代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路径。
5.2 展望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因时而变 , 因势而变,持续创新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努力适应时代发展对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网上引领的内容和方式;如何平衡党建宣传的政治性和趣味性,使网上宣传内容既符合政策实际又易于被学生接受;如何更高效地监测和清理网上不良信息,避免有害信息的传播扩散等,都是我们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黄艳 , 成黎明 .“互联网 +∗ ”背景下构建高校党建新形态论析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05):127-131.
[2] 李平军, 陈明玉. 着力提升新时代“互联网 + 党建”工作实效 [J]. 唯实 ,2025,(05):52-5
[2] 苏义鹏 . 关于“智慧党建”的研究和探索 [J]. 中国有色金属 ,2025,(08):66-68.
[3] 李春民 . 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以咸阳职院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路径为例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38(11):15-17+21.
[4] 陈磊新 .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融互促的机制创新 [J]. 三角洲 ,2025,(14):175-177.
项目:2024 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网络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党建赋能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路径研究”(202402100);
李扬;女;1991 年8 月;河北清苑;汉族;毕业院校毕业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学专业;学历:研究生;单位:;职位:组织宣传部组织科科长;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