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 - 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化工有机废水的参数优化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郭强
鄂尔多斯市西北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52723199205201235
引言
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含有大量苯系物、酚类、酯类等难降解有机物,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化工有机废水的达标处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厌氧 - 好氧组合工艺通过厌氧阶段降解复杂有机物、好氧阶段深度去除污染物,实现了 “高效降解 - 深度净化” 的协同作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表现出显著优势。目前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参数设置不合理、微生物活性低等问题,影响处理效率稳定性。本文通过实验优化厌氧 - 好氧组合工艺关键参数,分析不同阶段微生物群落特征,揭示工艺参数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联机制,旨在提升化工有机废水处理效率,为该工艺的工程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一、厌氧 - 好氧组合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一)厌氧阶段关键参数优化
厌氧阶段作为工艺的预处理核心,其参数设置直接影响有机物降解效率。实验以某化工园区有机废水为处理对象(初始 COD 浓度 8000-12000mg/L ),重点优化水力停留时间(HRT)、pH 值和有机负荷三个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当厌氧 HRT 为 48h 时,COD 去除率可达 65%-70% ,过短的 HRT 会导致有机物降解不充分,过长则增加处理成本;厌氧系统最佳 pH 控制在 6.8-7.2,此范围内产甲烷菌活性最高,酸性或碱性过强均会抑制微生物代谢;有机负荷控制在3.5-4.5kgCOD/(m3⋅d) 时,系统运行稳定,超负荷易导致挥发性脂肪酸积累,破坏厌氧环境。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厌氧阶段最优参数组合:HRT=48h、 pH=7.0 、有机负荷 =4.0kgCOD/(m3⋅d) ,此时厌氧出水 COD 降至 2500-3000mg/L ,为后续好氧处理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温度对厌氧阶段的影响,发现适宜温度维持在 30-35∘ C 时,微生物代谢活性最佳,有利于提升有机物降解速率。同时,通过引入颗粒污泥技术,增强厌氧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使得厌氧处理效果更为显著。
(二)好氧阶段关键参数优化
好氧阶段主要负责去除厌氧出水残留的有机物及氨氮等污染物,重点优化溶解氧(DO)浓度、污泥龄(SRT)和曝气方式。实验结果显示,DO 浓度对好氧处理效果影响显著,当 DO 控制在 2-3mg/L 时,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旺盛,COD 去除率可达 85% 以上;DO 过高会增加能耗并抑制好氧菌活性,过低则导致缺氧环境,影响降解效率。好氧系统最佳污泥龄为 15-20d,此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污泥龄过短会导致硝化菌流失,过长则易引发污泥膨胀。采用间歇曝气方式可减少能耗 30% ,同时避免局部缺氧问题。综合优化后好氧阶段最优参数为: D0=2.5mg/L 、SRT=18d、间歇曝气(曝气 2h 停1h),此时最终出水 COD 可降至 100mg/L 以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分析
(一)厌氧阶段微生物群落特征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厌氧反应器活性污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组成,优势菌门包括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古菌域(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分别为 32.5% 、28.3% 和 15.7%⋅ 。优势菌种包括产甲烷丝菌(Methanothrix)、梭菌(Clostridium)和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其中产甲烷丝菌负责将乙酸转化为甲烷,梭菌可降解复杂有机物为小分子脂肪酸,脱硫弧菌参与硫酸盐还原过程。在最优参数条件下,厌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 指数)为 3.82,较未优化前提升 18.6% ,表明参数优化改善了微生物生存环境,提高了群落丰富度和均匀度,为高效降解有机物提供了生物基础。
(二)好氧阶段微生物群落特征
好氧反应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以好氧菌为主,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 42.6% )、Actinobacteria( 21.3% ) 和 Bacteroidetes( 18.5% )。 优势功能菌包括硝化细菌(Nitrospira)、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Bacillus),硝化细菌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假单胞菌能降解芳香族化合物,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有机物分解能力。好氧阶段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 指数)为 4.15,高于厌氧阶段,表明好氧环境更适合多种微生物生存。在优化后的溶解氧和污泥龄条件下,功能菌丰度显著提高,其中硝化细菌相对丰度从 8.7% 提升至 15.2% ,增强了系统的脱氮能力,体现了参数优化对微生物功能的调控作用。
三、工艺应用成效与展望
(一)工艺处理效果验证
在最优参数条件下进行连续运行实验,结果显示厌氧 - 好氧组合工艺对化工有机废水的 COD 去除率稳定在 92%-95% ,BOD5 去除率达 94% ,氨氮去除率达 88% ,出水各项指标均满足《化工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2012)要求。与单一厌氧工艺相比,COD 去除率提升 25% ;与单一好氧工艺相比,能耗降低 30% ,体现了组合工艺的协同优势。工艺运行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 值稳定在 100-150mL/g ,未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
(二)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从三方面深入:一是开发智能化参数调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整,提高工艺稳定性;二是通过生物强化技术接种高效降解菌,提升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三是结合代谢组学分析微生物代谢路径,揭示污染物降解的分子机制。厌氧 - 好氧组合工艺在化工有机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持续优化和技术创新,可进一步降低处理成本,提升环境效益。
结论
厌氧 - 好氧组合工艺通过参数优化可实现化工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最优工艺参数为:厌氧阶段 HRT=48h、pH=7.0、有机负荷 =4.0kgCOD/(m3⋅d) ;好氧阶段 DO=2.5mg/L、SRT=18d、间歇曝气。优化后系统 COD 去除率达 92% 以上,出水水质达标。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厌氧阶段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产甲烷古菌及好氧阶段 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 为优势菌群,功能菌协同作用保障了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该研究为化工有机废水的低成本、高效率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凯军,周洪波。厌氧生物处理工程原理与应用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2] 康蓓蓓, 吴边, 孙莹.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创新与环保效能提升研究[J]. 清洗世界 , 2023,11(8)1-6.
[3] 张树军,李小明,曾光明。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 - 好氧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J]. 环境工程学报,2022, 16 (5): 1423-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