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困境与监督机制创新
周超慧
浏阳市应急管理局 410300
引言
危险化学品行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特点,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出台《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暴露出责任落实 “最后一公里” 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关键因素。本文深入剖析责任落实困境的成因,探索监督机制创新方向,旨在为构建科学有效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提供参考,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从 “被动接受” 向 “主动落实” 转变。
一、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主要困境
(一)主体责任虚化与层级传导断层
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存在 “重经营、轻安全” 的思想,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流于形式。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安全生产重视不足,未按规定履行 “第一责任人”职责,导致责任体系建设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责任传导存在 “上热中温下冷”现象,管理层与车间、班组之间责任划分模糊,基层岗位安全职责不明确,形成责任落实 “中梗阻”。一些企业虽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存在制度与实际脱节问题,未根据生产工艺、设备变化及时更新,导致制度执行缺乏可操作性。中小企业尤为突出,受限于资金和技术实力,难以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停留在表面,未真正形成 “人人有责、各负其责” 的工作格局。
(二)风险防控能力薄弱与隐患排查不彻底
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辨识和防控能力不足,未能实现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部分企业对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的固有风险辨识不全,未针对工艺参数波动、设备老化等动态风险制定防控措施,导致风险失控引发事故。隐患排查存在 “走过场” 现象,缺乏专业技术支撑,对隐蔽性强、专业性高的隐患难以发现,排查出的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形成 “排查 — 整改— 再发生” 的恶性循环。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加剧了责任落实难度,企业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未定期开展实战化演练,员工应急处置技能欠缺,面对突发情况难以有效应对。风险防控与隐患排查的薄弱环节,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失去了技术支撑和实践载体。
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创新方向
(一)构建数字化智能监管体系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在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安装视频监控和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液位等关键参数,通过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推送至企业和监管部门,变 “事后监管” 为 “事前预防”。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档案和数据库,整合企业基本信息、隐患排查记录、事故处理情况等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评估企业责任落实情况,实现精准监管。开发移动执法 APP,实现监督检查全程电子化记录,提高执法效率和透明度,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传统监管信息不对称、覆盖面不足的难题。
(二)创新多元共治监督模式
构建 “政府监管、企业自治、社会监督” 的多元共治体系,形成监督合力。强化政府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共享监管信息,避免重复检查和监管盲区。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监督,发挥其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等服务,同时接受政府委托开展专项督查,提高监督专业性。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员工、周边群众和新闻媒体参与监督,公布举报电话和平台,及时核查处理举报线索并反馈结果。通过 “互联网 + 监管” 平台公开企业安全生产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氛围,推动企业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三)完善信用约束与激励机制
建立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制度,根据企业责任落实情况、隐患整改效果、事故发生率等指标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划分守信、一般失信、严重失信三个等级。将信用评价结果与行政审批、融资信贷、招投标等挂钩,对守信企业实施简化监管、优先支持等激励措施;对失信企业加大检查频次,限制市场准入,形成 “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的信用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与监督相结合机制,保险机构在承保前开展安全评估,承保中进行风险巡查,通过费率浮动反映企业安全状况,促使企业重视责任落实。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 制度,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负责人公开曝光,实施联合惩戒,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三、强化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细化企业主体责任条款,明确责任边界和追究措施,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威慑力。制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指南和评价标准,指导企业建立科学的责任体系,规范责任落实流程和要求。定期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适应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发展需求,为责任落实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解读,通过专题培训、案例警示等方式,提高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法律意识,使其明确自身法定职责和法律责任,推动责任落实从 “要我安全” 向 “我要安全” 转变。
(二)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培育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的安全文化,将安全生产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精神和价值观。通过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安全标兵评选等活动,营造重视安全、落实责任的文化氛围。加强员工安全行为养成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培养 “按制度办事、按规程操作” 的良好习惯。建立员工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将责任落实情况与薪酬待遇、职务晋升挂钩,激励员工主动履行安全职责,形成 “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 的工作环境。
结论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困境的破解需要多维度发力,既要解决企业思想认识、能力建设等内部问题,也要创新外部监督机制。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监管体系、多元共治模式和信用约束机制,可有效提升监督效能,推动责任落实落地。健全法律法规、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育安全文化是保障责任落实的重要支撑,三者协同发力才能形成长效机制。未来应持续深化监督机制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监管精准性,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联动的治理格局,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参考文献
[1] 吕似蕴, 李翰庭, 刁旭, 孙志浩, 王媛媛, 曾涛, 窦站. 基于风险与脆弱性评估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计算方法研究 [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 2024, 20 (S1): 18-24.
[2] 范荣义 . 抓住企业“关键少数”,全面提升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N].中国应急管理报 , 2023-09-05 (001).
[3] 董慧栓 . 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J]. 天津化工 , 2021, 35(03): 119-120.
作者简介:周超慧(1989.08),女,汉族,湖南长沙,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烟花炮竹、矿山、危险化学物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