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技术中植保技术的应用与思考

作者

李玉良 罗拥军 魏学明

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省济宁市 272108

近年来,伴随着农作物种植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其病虫害的种类日益递增,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日益严重,农民往往通过喷施化学农药来进行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控,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怎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速现代化植保技术与设备的引入,从而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精准防控,成为当地农业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现代化植保技术概述

现代化植保技术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为基本理念,通过运用物理、生物、化学、天敌、农业等多种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全面防控,从而将靶标害虫和病原孢子的基数控制在经济阈值以内,即该类有害生物对于农作物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低于防治成本。

2 现代化植保技术在农业种植业中的应用

2.1 制定科学方案

实践证明,科学的方案是保证现代化植保技术有效落实的关键。在植保方案制定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适宜性原则,首先由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该区域的农作物种植种类、栽培面积、农艺技术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筛选出合适的植保技术进行推广,从而保证各项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2)科技型原则,该方案应以现代化技术与设备为支撑,从而可以有效推动植保技术的现代化进程[1]。

2.2 进行病虫害的精准防控

在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栽培聚集地,及时引入以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 +i ”技术等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农田生态系统病虫害精准识别和发生趋势预测体系,是推动植保技术现代化进程,指导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控的关键。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和设备:(1)检疫性害虫监测设备,此设备以昆虫性信息素技术(一种人工合成的用于昆虫内部识别的性引诱物质)为支撑,通过对同种类异性昆虫的成虫进行引诱、捕获、数据统计和上传,由于此类设备具有专一性强的特点,从而可以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番茄潜麦蛾等地区检疫性害虫的实时监测和发生趋势的预判。(2)病原孢子捕获和识别系设备,此系统利用锈病、黑粉病、穗腐病等病原微孢子随风传播的特性,利用特定的鼓风机对其进行诱捕,然后结合玻片自动制作技术、显微镜成像技术,将病原孢子的形态和数量进行上传。(3)小气候实时监测设备,此系统主要是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力、风向、24 小时降雨量、PM2.5、光照强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测。(4)中央处理器系统,主要是对检疫性害虫监测设备、病原孢子捕获和识别系设备、小气候实时监测设备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汇总,然后通过后台大数据的比对以及 AI 技术的分析,对有害生物种类以及发生趋势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为农田生态系统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的支撑。

2.3 加强水肥管理

加强水肥管理,可以有效增强农作物的长势,从而增强其抵御有害生物侵染的能力以及被有害生物危害后的自我补偿能力。水肥管理要点分析:(1)测土施肥,利用五点取样法,对 15cm-20cm 深的耕作层进行取样,然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滴定管、移液枪、PH 计等设备,进行土壤酸碱度、温度、湿度、粘度、硝酸盐含量等指标的精准检测,并利用施肥机及时添加腐熟豆粕、森林腐殖土、有益微生物菌肥(胶质芽孢杆菌、棕色固氮菌、泾阳链霉菌)的添加,从而改良土壤土质,提高土壤储蓄水分、含蓄营养物质的能力,为农作物根系的深扎以及苗期的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储备。(2)科学追肥技术,主要是借助水肥一体机以及大型弥雾机,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及时添加 N、P、K、Ca、Mg、S、Fe、Zn、B 等大量元素、中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从而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对于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3)精准灌溉技术,主要是通过引入滴灌技术、微喷技术、微润灌溉技术等现代化灌溉技术,取代传统的大水漫灌技术,一来可以避免水土流失影响农作物的长势;二来是有效避免茎基腐病、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原微生物的传播[2-3]。

2.4 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是应用比较普遍的植保技术,其基本作用机理就是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营造利于农作物生长,而抑制有害生物扩散的基础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晾地技术,在农作物栽培前,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晾晒,利用紫外线对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以及靶标害虫进行杀灭,如果土壤中的有害生物较多,可以在夏季高温的时候,在栽培地铺设黑色薄膜,将低温上升至50℃以上,利用高温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2)防虫网技术,如果是农作物栽培在智能温室内,则可以在风口处安装高密度的防虫网,有效避免蚜虫、蓟马、烟粉虱等有害昆虫的入侵。(3)抑制有害生物扩散技术,主要是对长势较弱的农作物进行及时的拔除,对于被有害生物危害的植株茎秆和叶片进行及时的采摘,对于田间的残枝落叶进行及时的清理,从而有效降低有害生物的基数,抑制其繁衍、扩散。

2.5 物理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相应的设备对有害昆虫进行诱捕,从而降低其危害。(1)捕虫灯技术,主要是按照5 套—8 套 /hm2 的密度,进行黑光灯的悬挂,利用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玉米螟、稻纵卷叶螟等靶标害虫趋光的特性,对其进行诱集、电杀、捕获,降低其交配、产卵的几率,抑制其危害。(2)黄蓝板技术,主要是利用斑潜蝇、麦二叉蚜、西花蓟马、烟粉虱等靶标害虫趋色的特性,将

10cm*20cm 规格的黄板或者蓝板,按照 250 片—300 片 /667m2 的密度进行悬挂,对其进行诱捕,降低其危害。(3)食物引诱技术,主要是将糖酒水醋按照1:2:3:4的比例进行复配后,将其倒在诱捕桶内,并在其中加入少量氯氰菊酯或者阿维菌素,从而利用小地老虎、蛴螬等靶标害虫趋味的特性对其进行捕获 [4]。

2.6 生物防治技术

主要是通过喷施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BT、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芸苔素内酯、几丁聚糖、几丁寡糖等生物农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低毒、低污染等优势,但是适宜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使用,一旦大范围的爆发,实际效果相对有限。

3 结语

在现代化农业种植业中,植保技术是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控制,保护农作物茁壮生长的关键。各地区的农业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依据本地区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及时进行现代化植保技术与设备的引入,从而为培育高品质农作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平辉 . 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具体应用[J]. 农家致富顾问,2020(02):142.

[2] 柯行煜 .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植保防治技术的应用探究[J]. 农家致富顾问,2020(06):152.

[3] 蔚继贤,梁俊飞,贺赟,等 . 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植保技术应用[J].农家参谋,2020(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