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与策略
张红云
河南省许昌市第十二中学 461000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的主题,探讨了其内涵、价值与实施策略,本文指出在语文课堂中融入革命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能增强其文化认同感与历史责任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文章通过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重点从“精选红色教材”“创设情境教学”等策略角度展开论述,并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课文案例,具体说明如何将革命文化有效融入语文教学,本文认为革命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立德树人目标落地,为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青少年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革命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课文内容与革命精神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激发其学习兴趣,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的概念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先进思想、英雄事迹和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精神层面的熏陶,旨在通过语文文本的赏析与理解,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通过渗透革命文化,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它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学生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与崇高精神能够深刻体会到革命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革命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2]。渗透革命文化教育还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和课程价值,革命题材的文本内容通常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与思想深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不仅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也促进学生的综合表达与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革命文化与语文课程的有机融合,有助于营造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氛围,使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精神成长与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精选红色教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革命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精神力量和教育意义,精选红色教材作为实施革命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其能够将革命精神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红色教材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革命主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伟大历程,为学生提供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素材;红色教材语言精炼、情节感人,具备较强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材选择和单元设计中要充分挖掘红色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学特质,通过文本细读、情境再现、角色体验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厚植革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坚定理想信念。
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文章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陕北根据地和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的风采,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围绕“信仰的力量”这一主题,结合课文《红星照耀中国》章节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文本研读、情境朗读和角色对话等活动,通过分析斯诺笔下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以斯诺的身份写一封信”“用红军战士的口吻讲述长征故事”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革命文化教育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仅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更在革命文化的浸润中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创设情境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创设与革命文化相契合的学习情境,这不仅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与思维深度,革命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人物精神和时代价值,仅靠平铺直叙的讲解难以打动学生内心,而通过创设贴近文本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学习体验,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朗诵、场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与体验中理解革命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情境教学还能促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使语文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走向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设与革命文化相关的情境,这不仅是实现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更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这首诗以强烈的抒情风格,描绘了祖国在苦难与奋斗中的巨变,充满了革命历史的深沉回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祖国的变迁”为主题,创设“时光隧道”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站在不同时代的节点,从贫弱的旧中国到奋进的新时代,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朗诵或讲述祖国的变化,强化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不同时期的历史影像资料,如建国初期的影像、改革开放的成就展示、现代科技的发展画面,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多重刺激中感知祖国走过的辉煌历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诗歌中的意象,如“纤弱的脉搏”“洪波涌起的黎明”,展开情景朗诵与情感表达活动,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悟能力,还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革命文化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实现了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更是提升语文课程思想深度与育人功能的重要路径,教师通过精选红色教材、创设教学情境、组织主题活动等多样化策略能够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历史责任感,革命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奋斗精神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今后语文教学应不断探索与创新将革命文化有机融入课堂,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 朱天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J].学周刊, 2023(26):145-147.
[2] 贾梦君.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价值,问题与策略[J].进展, 2024(1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