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路桥工程圆柱墩施工技术探讨

作者

孙也铖 樊文涛 王奎 胡佳荣

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300

   

在路桥工程建设中,圆柱墩作为关键承重结构,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随着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圆柱墩施工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为确保其结构稳固、性能达标,需从施工准备到具体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本文聚焦路桥工程圆柱墩施工,先阐述施工准备阶段的场地设备、测量交底要点,再深入分析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及钢筋加工等核心施工技术,为提升圆柱墩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1 路桥工程圆柱墩施工准备

1.1 施工场地与设备准备

施工场地准备需结合现场地形与施工需求开展。首先对墩位周边进行全面清理,将杂草、树木、建筑垃圾等障碍物彻底移除,随后用推土机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再通过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确保场地坚实稳定,避免后续施工中出现地基沉降问题。针对软土地基区域,需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可铺设一定厚度的级配碎石垫层,必要时通过设置灰土挤密桩等方式增强地基承载力,以满足设备停放及材料堆放的基本要求。

设备准备要依据施工规模合理配置。混凝土搅拌站、输送泵、插入式振捣棒、数控钢筋弯曲机、切断机、电焊机等设备都需按需配备。所有设备进场前必须进行全面检修,保证其性能良好,搅拌站的计量系统需进行校验,确保材料计量准确;振捣棒要测试振动效果,保障振捣质量。并且在场地内合理划分钢筋加工区、材料存储区、混凝土拌合区等功能区域,各区之间设置隔离设施。材料存储区需搭设防雨棚,地面做好防潮处理,钢筋、水泥等材料按型号、批次分类堆放,并悬挂标识牌注明相关信息。

1.2 测量放样与技术交底

测量放样前,要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仔细复核,若复核过程中发现偏差,需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处理,确保测量基准的准确性。之后采用全站仪按相应精度测放圆柱墩的中心桩位,在桩位四周设置护桩,护桩采用混凝土浇筑,顶部做好标识,作为后续复核桩位的基准。同时,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墩体开挖边界线,用白灰撒出轮廓线,并通过水准仪测量原地面高程,推算开挖深度及基础顶面高程,在护桩上做好高程控制线的标注。

技术交底需形成书面文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详细讲解。交底内容涵盖圆柱墩的设计参数、施工流程、质量标准、安全规范等多个方面。在交底过程中,要结合施工图纸、现场实际情况及典型案例进行说明,帮助施工人员充分理解各项要求。交底完成后,需组织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方可上岗作业,同时将交底记录存档备查,为后续质量检查提供依据[1]。

2 路桥工程圆柱墩施工技术要点

2.1 模板安装与定位精度控制

模板安装前,需对选用的钢模板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板面平整、无变形,边缘整齐,不存在影响混凝土成型的缺陷。先将模板表面的锈迹、油污等彻底清理干净,必要时采用砂纸打磨,再均匀涂刷脱模剂,涂刷时注意避免漏刷或堆积,保证脱模剂在板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以保证后续混凝土表面光洁,减少脱模时的粘连。模板拼接时,采用专用螺栓进行连接,螺栓需逐个拧紧到位,确保拼接处紧密贴合,无明显缝隙。在接缝处放置合适的密封材料,密封材料需与模板贴合紧密,能有效阻挡混凝土浆液渗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避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定位时,先根据测量放样确定的中心轴线,借助吊装设备将模板初步就位,就位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模板碰撞变形。随后通过调整支撑体系来控制模板的位置和垂直度,支撑体系需根据模板的高度和受力情况合理设置,确保牢固可靠,能有效抵抗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向压力,防止模板发生位移或变形。在模板顶部和底部设置清晰的控制点,利用专业测量工具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模板中心与设计轴线准确重合。

2.2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工艺

混凝土浇筑前,需检查模板内是否存在杂物、积水等,若有需及时清理干净。同时,对钢筋表面的污渍进行擦拭,保证钢筋与混凝土能良好结合。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需观察其和易性,确保符合浇筑要求。

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从模板一侧或四周均匀下料,使混凝土能够自然流淌并充满模板空间。每层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下料速度,避免因下料过快导致模板受到过大冲击而发生变形。振捣工作与浇筑配合进行,振捣时将振捣设备插入混凝土中,按照一定的顺序移动,确保振捣均匀。振捣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混凝土的状态,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泛浆、不再有气泡冒出且不再显著下沉时,即可停止该部位的振捣。振捣时要避免振捣设备直接接触模板和钢筋,防止对其造成损坏 [2]。

2.3 养护与质量缺陷防控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覆盖养护,覆盖材料应选用吸水性好、保温性强的材料,确保能完全覆盖混凝土表面。养护过程中,要保持覆盖材料湿润,使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避免因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裂缝。

在养护期间,需定期检查混凝土表面状况,观察是否出现裂缝、麻面、蜂窝等质量缺陷。若发现表面有细微裂缝,可及时采取覆盖保湿的方式进行处理,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展。对于出现的麻面缺陷,先将表面松散部分清理干净,再用合适的材料进行修补,修补后加强养护,使修补部位与周边混凝土结合紧密。

若存在蜂窝问题,需先将疏松的混凝土剔除,清理干净后,采用相应的修补材料进行填充,修补过程中要保证修补材料填充密实,之后按照规定的养护方式进行养护,确保修补质量。

2.4 钢筋加工与安装质量把控

钢筋加工前,需对钢筋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查,查看其外观是否存在锈蚀、损伤、弯曲等情况,核对钢筋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确保钢筋符合施工要求。对于有轻微锈蚀的钢筋,需进行除锈处理,保证钢筋表面洁净。加工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规格和形状,对钢筋进行切割、弯曲等操作,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保证钢筋的尺寸和形状准确,切口平整无毛刺,弯曲部位光滑圆润,无裂纹、褶皱等缺陷,确保加工后的钢筋能满足安装和受力要求。

钢筋安装时,先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和位置,将钢筋进行有序排列,排列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的顺直,避免出现扭曲、弯折等情况。采用绑扎或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绑扎时要保证绑扎点数量充足、牢固可靠,避免钢筋松动移位;焊接时要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和参数,保证焊缝饱满、平整,无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焊缝强度符合质量标准。安装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可采用专用的垫块来控制,垫块的材质需与混凝土相匹配,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垫块需布置合理、数量充足且固定牢固,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脱落或移位,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均匀一致 [3]。

结语

路桥工程圆柱墩施工需统筹兼顾各环节要点。施工准备为基础,场地设备与测量交底的完善是顺利施工的前提;模板安装、混凝土工艺、养护及钢筋处理等技术要点,是保障圆柱墩结构性能的核心。只有严格把控每个细节,规范施工流程,才能有效提升圆柱墩质量,增强路桥工程整体稳定性与耐久性,为交通建设的安全可靠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曾学权 . 基于深层搅拌桩技术的市政路桥软土地基施工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24(13):63-65.

[2] 王兵 . 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13):173-175.

[3] 徐睿 . 路桥工程圆柱墩施工技术探讨 [J].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5,6(13):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