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OBE 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挑战对策分析

作者

吕行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引言:

当前全球高等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质量保障理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 OBE)理念作为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OBE 理念强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获得明确的与可衡量的学习成果,这种理念的核心在于逆向设计教学过程,即先确定预期的学习成果,然后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最后通过持续改进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在 OBE 理念指导下,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从传统的过程管理转向成果管理,从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向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静态的质量监控转向动态的持续改进,这种转变不仅涉及教学理念的更新,更需要在制度设计与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

一、OBE 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内涵与特征

(一)OBE 理念的核心要素与教学质量保障的关系

OBE 理念的核心在于明确预期学习成果与构建支撑性教学活动以及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这三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与教学质量保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预期学习成果作为OBE 理念的出发点,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设计之初就必须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与素养,这种明确的成果导向为教学质量保障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指向[1]。支撑性教学活动则是实现预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它要求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习成果来设计与实施,这种逆向设计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改进机制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与开放性,要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具备自我完善与持续优化的能力,这种动态性特征使得教学质量保障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

OBE 理念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不再是简单的过程控制,而是一个包含目标设定与过程监控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2]。教学质量保障的重点从关注教学投入转向关注学习产出,从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转向关注学生学习成果,从关注短期效果转向关注长期发展,这种转变要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具备更强的系统性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鲜明的特征。应用性是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特征,这种特征要求教学质量保障必须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3]。实践性是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要求教学质量保障必须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与效果,开放性是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要求教学质量保障必须建立与行业企业与社会机构的协同合作机制,形成多方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还具有动态性与发展性的特征,这种特征要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与人才需求的变化,具备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的能力,多元化是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要求教学质量保障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三)OBE 理念对传统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影响

OBE 理念的引入对传统教学质量保障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质量观念与保障重点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传统教学质量保障模式主要关注教学过程的规范性与完整性,强调教学计划的执行等过程性要素,而 OBE 理念则要求教学质量保障必须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核心,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这种从过程导向到成果导向的转变对传统质量保障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

传统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往往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主要通过考试成绩与课堂表现等指标来评价教学质量,而OBE 理念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对传统质量保障模式的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质量保障模式通常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模式,注重制度的稳定性与程序的规范性,而OBE 理念强调持续改进与动态优化,要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具备自我完善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OBE 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面临的主要挑(一)教学目标设定与成果导向的匹配困难

OBE 理念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明确与具体,能够清晰地描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知识技能与素养,但应用型高校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目标需要兼顾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复合性目标的设定本身就具有较大难度,而要将这种复合性目标转化为明确的与可衡量的学习成果更是充满挑战。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往往比较宽泛与抽象,缺乏明确的行为动词与可观测的行为特征,这种目标设定方式与OBE 理念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标准化之间的矛盾

OBE 理念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发展状况,但应用型高校在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时面临着与标准化要求之间的矛盾。多元化评价体系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与多个评价主体及多项评价指标,这种复杂的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操作性差等问题。标准化要求则强调评价的统一性以及公正性与可比性,这种要求与多元化评价的个性化与差异化特征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

(三)师资队伍对OBE 理念的适应性不足

OBE 理念的实施对师资队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应用型高校的师资队伍在适应 OBE 理念方面还存在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而 OBE 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以学习成果为中心进行逆向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思路的转变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具备明确描述学习成果的能力与设计支撑性教学活动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四)质量监控机制与持续改进要求的脱节

OBE 理念强调持续改进,要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具备自我完善与持续优化的能力,但应用型高校现有的质量监控机制往往与这种持续改进要求存在脱节。传统的质量监控机制主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合规性与完整性,采用的是一种静态的与周期性的监控方式,这种监控方式难以满足 OBE 理念对动态监控与持续改进的要求。质量监控的重点需要从过程监控转向成果监控,从定性监控转向定量监控,从单一监控转向多元监控,这种转变对现有的质量监控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OBE 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对策分析

(一)构建基于OBE 理念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应用型高校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与系统的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这套标准体系应该以 OBE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核心,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各个环节。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宏观与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系统设计,宏观层面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中观层面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微观层面要明确具体的学习成果与能力指标。标准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体现应用型高校的特色与优势,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注重与行业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对接。

(二)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应用型高校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应该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发展状况,体现 OBE 理念的核心要求,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建立需要从评价主体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形成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格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要包括学生自评等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要求不仅包括知识掌握的评价,还要包括技能应用等方面的评价,形成全面覆盖的评价内容。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OBE 理念培训与能力建设

应用型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 OBE 理念培训与能力建设,这是实施 OBE 理念的关键所在,师资队伍的培训需要从理念更新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形成全面的及持续的培训体系。理念更新的培训要帮助教师深入理解 OBE 理念的核心要求与基本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维,建立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方法掌握的培训要帮助教师掌握基于 OBE 理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等,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能力提升的培训要帮助教师提升学习成果描述能力等,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四)完善动态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应用型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动态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种监控体系应该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体现 OBE 理念对持续改进的要求,动态化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从监控理念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形成全过程与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格局。监控理念的转变要求从静态监控转向动态监控,从周期性监控转向实时监控,从单一监控转向综合监控,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监控理念。监控内容的完善要求不仅包括教学过程的监控,还要包括学习成果的监控,不仅包括定量指标的监控,还要包括定性指标的监控,形成全面覆盖的监控内容。

(五)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

应用型高校需要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这种机制应该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质量监控的结果,不断完善与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体现 OBE 理念对持续改进的核心要求。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需要从改进理念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形成系统化与规范化及制度化的改进机制,改进理念的确立要求树立质量改进是永恒主题的理念,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科学改进理念,形成全员参与与全过程覆盖以及全方位推进的改进理念。改进内容的确定要求根据质量监控的结果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

四、OBE 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实施路径

(一)制度层面的保障措施

应用型高校需要从制度层面为 OBE 理念下的教学质量保障提供坚实的保障,这种制度保障应该涵盖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要求建立基于 OBE 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目标设定等各个环节的要求与标准,确保教学活动的规范性与有效性。质量监控制度的建立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明确监控的对象等,确保质量监控的系统性与持续性,评价激励制度的设计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制度,将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其职业发展等紧密结合,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组织层面的协调机制

应用型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协调机制,这种机制应该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关系,形成推进 OBE 理念下教学质量保障的强大合力。组织协调机制的建立需要从组织架构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形成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组织架构的设计要求建立专门的质量保障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与权限,形成分工明确与协调有序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的明确要求根据 OBE 理念的要求,重新梳理与调整各部门与各岗位的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协调程序的建立要求建立规范的协调程序与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密切配合。

(三)技术层面的支撑体系

应用型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为 OBE 理念下的教学质量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种技术支撑体系应该涵盖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形成现代化的技术支撑格局。信息化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与网络化运行,为教学质量保障提供便捷的技术工具与手段。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求建立完善的教学数据收集与存储分析及应用体系,充分挖掘教学数据的价值并为教学质量保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智能化应用的推进要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智能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预警系统,提高教学质量保障的智能化水平。

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需要注重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结合,既要满足当前教学质量保障的实际需要,又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与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技术应用需要注重师生的接受度与使用便利性,避免技术应用的复杂化与形式化,确保技术真正为教学质量保障服务。技术维护需要建立专业的技术维护团队与完善的维护机制,确保技术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持续更新。技术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学数据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四)文化层面的氛围营造

应用型高校需要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为OBE 理念下的教学质量保障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这种文化氛围应该体现 OBE 理念的核心价值追求,强调质量至上与持续改进以及协同合作的文化理念。质量文化的培育要求从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及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建设,形成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价值理念的塑造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与以成果为导向及以质量为生命的价值理念,形成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行为规范的建立要求建立体现OBE 理念的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引导师生员工的行为符合质量文化的要求。制度文化的构建要求将质量文化的理念融入到各项制度设计中,形成制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结语

OBE 理念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通过深入分析 OBE 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可以看出,实施 OBE 理念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需要理念的更新也需要实践的创新,既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文化的支撑。未来,随着 OBE 理念在应用型高校的深入实施与广泛应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会更加完善与成熟,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将会得到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同时,OBE 理念下教学质量保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