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张艳秋 王懿(通讯作者)
承德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 承德市 067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一过程不仅要满足城市交通的功能需求,还需兼顾道路景观、环境保护以及人文关怀等多重因素。本文从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探讨了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的技术要点,包括设计原则、功能布局、排水系统优化、施工工艺选择及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改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公路作为区域间交通的重要纽带,主要以高速通行功能为主。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部分公路逐渐融入城市范围,其功能和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由单纯服务于长途交通转向服务于城市内外部交通。这种背景下,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改建过程中,设计和施工需充分考虑城市道路的特点,例如更高的交通复杂性、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参与、沿线建筑密集度以及环境和景观需求等。因此,研究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的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具有重要意义。
1设计技术要点
1.1功能布局优化
当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后,其功能分区需根据城市的实际需求进行全新定位。这意味着需要在道路设计中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确保各功能区域在宽度和安全性上能够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同时,要结合城市道路服务的多样化功能,充分考虑沿线绿化带的规划,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视觉上的愉悦感,还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吸附粉尘,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此外,为方便市民生活,停车区域的布置也是改建设计中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在商业密集区或居民区,需要合理规划停车设施的位置和数量,避免停车需求对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同时,人性化设施如公交站台、无障碍通道、休息座椅等也需纳入设计考量,以提升城市道路的整体服务水平。
1.2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组织是城市道路规划中的核心环节,尤其是在交叉口的设计上,更需注重优化调整。原有公路设计中多以长直通道为主,这种形式在城市环境中容易造成交通流的冲突和不畅通。对此,改建时应对交叉口的形态进行合理优化,例如引入环岛、渠化设计等方式,提升通行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在交通标志和信号系统的设置上,需充分考虑城市道路使用的复杂性,不仅要求标志标线清晰明了,还需结合智能交通技术,设置智能化信号灯和电子监控设施,实时监测和调节交通流量。此外,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组织也需重点关注,科学设计斑马线、行人过街天桥或地道,确保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与便利。
1.3排水系统优化
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设计需充分考虑区域的气候特点及降雨量分布,避免积水现象对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造成困扰。尤其是在降雨频繁的地区,排水设计的科学性尤为重要。在实际施工中,可以通过采用侧向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排水效率。侧向排水系统能够迅速将路面积水导入排水沟,而雨水收集系统则可以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便于后续处理和利用。与此同时,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也需配合排水系统优化,例如设置合理的道路坡度和排水坡度,以便雨水能够自然流向排水设施,减少路面积水。此外,还需统筹考虑与城市排水总网络的连接,确保整体排水系统的通畅性和稳定性,为城市道路的长期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1.4景观与环保设计
在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的过程中,景观设计不仅是提升道路美观度的需求,更是改善沿线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设计中应结合城市的整体风格,合理增加绿化面积,种植适宜的本地植物,形成生态化、层次感强的道路景观体系。与此同时,在景观设计中需兼顾功能性和艺术性,例如通过绿化带隔离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不仅提升了安全性,还有效改善了道路的整体视觉效果。此外,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也不可忽视。改建施工往往面临扬尘、噪声污染等问题,因此需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减少环境扰动。例如,在施工区域设置降尘喷淋系统、合理安排施工时段以降低噪音影响、保护沿线现有的生态系统等。通过将景观和环保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城市道路的使用价值,也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2施工技术要点
2.1 前期准备
在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的现场调查和评估。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充分了解现有公路的路基、路面状况以及沿线的地理环境特点。通过使用地质勘探和技术检测手段,可以确定路基是否需要进行补强或更换,同时也能发现潜在的施工风险。此外,沿线的生态环境、建筑分布及周边的社会环境也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完成现场调查后,拆迁与清障工作也是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拆迁工作不仅关系到工程进度,还涉及到居民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需合理规划拆迁方案,确保过程合法合规、透明高效,同时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为施工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2.2施工工艺选择
施工技术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改建工程的最终质量和使用寿命。在路基处理方面,由于城市道路需要承载更高的交通量,且使用环境较为复杂,传统的公路路基处理方式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换填、强夯和注浆等,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对于路面施工,则需充分考虑城市道路对耐久性和平整度的高要求。一般建议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这种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和耐磨性,能够适应城市多样化的交通需求。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压实度和平整度,确保路面结构层间结合牢固。此外,排水设施施工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显著减少路面损害,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在施工时,需确保雨水井、排水沟等设施的质量,同时合理布置排水管道,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避免积水问题影响道路安全和使用效果。
2.3施工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是确保公路改建项目达到设计目标的核心工作。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动态监控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可以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进度和质量状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从而有效避免因施工偏差导致的质量隐患。同时,在城市环境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由于改建工程通常需要占用原有交通空间,因此如何有效疏导交通、减少对通行的影响是施工管理中的重点之一。可以通过分段施工、临时交通组织以及夜间施工等方式,尽量降低对城市交通的干扰。此外,施工过程中还需注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例如噪声、扬尘和建筑垃圾的控制措施都需执行到位,确保施工环境安全、整洁,为居民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施工结束后,还需进行全面的验收和评估,确保改建工程在功能性和质量上均能满足城市道路的使用需求。
结束语
综上,在公路改建城市道路的过程中,设计和施工是两个核心环节。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设计到施工环节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确保工程既满足城市交通功能,又体现人性化和环保要求。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项目特点,灵活应用相关技术,同时强化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力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实践与研究中,进一步推动智能化和绿色技术的应用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巧连,张翔.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3.05.017.
[2]凌树鹏.城市道路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分析[J].水上安全,2023,(03):155-157.
[3]张栩.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资讯,.2007-5042-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