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事业单位劳动就业政策对青年人才吸引力的影响

作者

陈阳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劳动就业管理处 江苏徐州 221400

引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就业乃民生之基”,强调完善保障就业的政策,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中更是提出要创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协同政策,促进青年就业。一系列指示与文件重点指出就业政策对青年人才的重要性,这为深入研究事业单位劳动就业政策对青年人才吸引力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1 劳动就业政策内涵

所谓劳动就业政策顾名思义,其具体指政府部门为改善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促进社会公众良好就业而实施与制定的一系列政策[1]。劳动就业政策的最终目标便是对劳动市场就业结构、供需关系、就业机会产生影响,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实现经济增长。

2 事业单位劳动就业政策对青年人才吸引力的影响

2.1 招聘政策对青年人才吸引力的影响

招聘阶段是青年人才实现就业的第一步,近年来事业单位在招聘政策方面进行了优化,旨在引领更多优秀青年人才顺利就业。例如:首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为事业单位的招聘流程提供了明确制度保障,在其中强调对人员进行招聘时,秉承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考核、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保障每一位应聘者皆有展示自身机会,这一劳动就业政策提升了事业单位在青年人才心中的形象,增强了事业单位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其次,《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中还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应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引领青年人才参与竞争,这使得青年人才对事业单位的信任度出现增强。与此同时,部分事业单位还在招聘环节中通过简化招聘流程、提高招聘门槛提升了对青年人才的筛选质量,可助推事业单位选取到更多优秀人才,促进发展。

2.2 薪酬政策对青年人才吸引力的影响

薪酬福利是青年人才在选择就业时核心考虑的因素,薪酬高低和福利待遇的优劣与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呈正相关,事业单位在薪酬福利政策方面的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2]。例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提供了参考依据,此项政策中明确要求单位应结合人员的职责、岗位分工及绩效等多方面要素,确定其收入水平,使得在事业单位中工作的人员薪酬水平与付出更加适配,可激发出青年人才工作的创造力与积极性。同时,该政策的出台标志着青年人才在事业单位中工作可通过付出获取更高更稳定收入,这种薪酬与自身付出相挂钩的政策,无疑增强了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提升青年人才对事业单位的归属感以及满意度。

2.3 职业发展政策对青年人才吸引力的影响

青年人才在就业过程中的重点关注事项便是未来职业发展,事业单位在职业发展政策方面的创新,对青年人才产生强烈吸引力,为其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例如: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事业单位要健全工作人员职业发展体系,为其提供更加宽广、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同时强调事业单位应结合工作人员兴趣爱好、特长为其提供职业发展指导,这一政策的实施促使事业单位人员在职业发展方面拥有更多选择权,对于青年人才而言,表明其可在工作中结合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找寻到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此种劳动就业政策增强了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抵消其心理顾虑,助推其实现良好就业。

2.4 人才流动政策对青年人才吸引力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流动是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路径,事业单位在人才流动方面的政策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加灵活的就业选择,增强了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例如: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人员离岗创新创业,强调事业单位应为技术人员提供支持与保障,如缴纳社会保险、保留人事关系等。政策的顺利实施突破了事业单位内部人才流动壁垒,使得青年人才在事业单位工作与外部市场有更加自由宽广的空间,青年人才可在事业单位工作同时,为创业积攒条件,有助于提升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增强了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3 强化事业就业政策对青年人才吸引力的策略

3.1 树立良好职业理念,构建全周期就业支持政策

青年人才的就业关乎国家发展的人才储备,但是当前青年人才就业流动性较大,实现青年人才高质量就业既包括初次就业还包括后续青年人才离职与再就业,因此政府部门需树立起良好职业理念构建全周期就业支持政策,增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促进其实现良好就业。例如:社会各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构建出青年就业全周期支持政策,对于青年人才在高校就读期间、初次就业、职业转换期的特点,在就业机会提供、就业能力建设方面发力,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社会其他组织所参与的就业支持体系,形成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促使其稳定就业。

3.2 大力发展宏观经济,完善青年就业优先政策

与其他年龄段人群劳动力相对比,青年人才的就业反映出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应用情况,青年人才的就业率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政府部门应在发展宏观经济的基础上完善青年人才就业优先政策,为青年创造更多机会 [3]。例如:政府部门强化以青年群体就业为优先的宏观导向政策,使经济发展与青年群体就业之间实现良好循环,同时发挥出社会、金融、财政以及社保政策的协同作用,为青年群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进而对青年人才产生吸引,带动其顺利就业。

3.3 实现就业性别平等,制定针对女性的就业政策

男女性青年人群在我国就业体系中所占据的比例存在巨大差异,男性青年人才往往更易顺利就业,因此还应实现就业性别平等,尤其是应出台对于女性青年人才的事业单位就业政策。具体而言,首先建立并完善关于女性生育的政策,避免因女性生育而中断就业,缓解女性青年人才就业压力。其次,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招聘招录行为,消除对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现象,监督性别歧视行为,保障女性青年人才就业权利。最后,强化教育改革出台培训政策,结合市场需求,重点提升对女性青年人才就业技能的培养,形成对女性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促进女性青年人才实现顺利就业。

3.4 重视强化顶层设计,落实青年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劳动力市场的提升促使青年人才在面临就业时更需要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因此应重视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保障事业单位青年人才的长效就业机制,解决青年人才所面临的社会保障不均衡的现象。例如: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出台覆盖面较广、针对性较强的青年人才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政策,维护青年人才的就业权利。另一方面,完善与青年人才密切相关的失业保障、工伤保险以及就业促进相关政策,提升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构建出对青年人才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助推其高质量就业。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青年人才是我国劳动市场的生力军,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实现青年人才良好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众多针对事业单位的招聘政策、薪酬政策、职业发展政策以及人才流动策略对青年人才产生强大吸引力,可为青年人才实现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动力与保障。在实践中还应构建全周期就业支持政策、完善青年就业优先政策、制定针对女性的就业政策并落实青年社会保障政策,将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吸引到事业单位中,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魏于斯 . 数字经济视域下劳动就业新趋势与应对策略探讨 [J]. 中国电子商务 ,2024(1):94-96.

[2] 张源 , 朱旖璐 . 新时期促进我国劳动就业的财税政策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4,45(20):186-188.

[3] 汪华 . 重返“劳动”: 变迁社会中的社会政策分析范式转换 [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2(6):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