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算法的灭火救援力量优化调配技术研究
张洁
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经开大队玉缘路站 650200
引言
城市火灾因建筑密集化、灾情复杂化,传统经验式救援暴露响应延迟、资源冗余、目标割裂等问题 [1]。数据显示,我国重点城市火灾平均响应时间较国际水平高 40% ,跨部门资源联动效率低 30% 。本文聚焦灭火救援力量优化调配,通过改进遗传算法与多目标蚁群模型,提出融合实时数据的动态路径规划和包含时间窗约束的资源分配策略,突破传统决策局限,提升应急管理效能。
一、灭火救援力量优化调配的重要性
(一)城市火灾复杂性与救援时效性的矛盾凸显
城市火灾由于建筑密集化,功能复合化和火源多样化等特点表现出多维耦合的特点,高层烟雾蔓延速度达到 3-5m/s ,地下空间热辐射强度超过 100kW/m2 以上,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化工园区都需要在 15 分钟之内准确布防抢险。传统调度正面临三重矛盾,即路网动态拥堵和路径优化之间的矛盾,多灾点之间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效率之间的不平衡,信息分散和全局态势认知断层。根据数据分析,我国的主要城市在火灾的平均反应时间上超过国际先进标准 40% ,突显在复杂环境中时效性的不足,迫切需要利用智能算法来构建一个动态模型,突破传统的线性决策限制。
(二)多源异构救援资源的动态整合需求迫切
现代城市救援体系涵盖消防,医疗和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救援资源表现出明显的多源异构属性 [2]。消防车辆分属于各个支队,无人机和生命探测仪这类特种装备具有跨单位调配的障碍,实时灾情数据和交通路况信息散布在不同的平台。资源碎片化的现象造成调度决策的双重困境,即静态预案很难满足灾情动态演变的需要和多资源协同量化评估机制的缺失。根据数据分析,我国在城市的跨部门救援资源整合效率上,相较于发达国家低出 30% ,一些地区还面临设备闲置和缺乏的双重问题。多目标优化模型在建立资源特征向量库的基础上,利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跨平台的信息互通,同时在动态权重算法的基础上兼顾时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目标为解决异构资源的整合困境提供量化决策框架是后文设计资源调度模型的核心逻辑出发点。
二、传统调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验式决策导致资源冗余与响应延迟并存
传统的资源调配方式过分依赖于指挥官的个人经验,导致两大问题。一是由于主观判断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平衡,如一个地区的消防站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而相邻站点的闲置率超过 20% ;二是静态的应急预案很难应对突发的灾害情况,根据 A 市 2022 年的统计数据,有 35% 的火警是由于现场状况与预案不一致而导致的首次调度错误。经验式决策形成 " 宁有余,不可不足 " 的保守倾向,造成设备、人力冗余的同时,平均响应时间较理论最优值高 30% 。智能算法通过建立历史灾情数据库、利用机器学习发掘最优调度模式、实时修改决策参数等手段有效地突破经验依赖限制,也是后文算法设计中最核心的突破 [3]。
(二)多目标优化中时效性- 经济性- 安全性的三角困境
进行多目标优化的过程中,传统的调配模式遭遇时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三重难题 [4]。为追求更快的响应时间,会过度分配周边资源,导致成本急剧上升;为控制经济性也会由于资源不足而增加处置时间;强调安全性的情况下,守旧的调度策略通常是以救援窗口期为代价。B 省2021 年数据表明, 30% 的火警处置存在”不是冗余浪费,就是容量不足”的极端现象, 15% 的救援行动因安全评估过度导致灾情升级。这一对象之间的相互牵制突出地反映出传统线性决策模型存在局限性。后文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构造目标权重动态调整机制并利用帕累托前沿理论,使三者达到非劣解平衡是该模型设计中最核心的逻辑出发点。
三、智能算法驱动的优化对策
(一)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动态路径规划
经过改良的遗传算法利用三维动态参数编码来构建适应度函数,将实时交通拥堵指数 TCI、火场热辐射强度和建筑结构稳定性系数等非线性变量转化为染色体评估维度 [5]。利用自适应交叉变异策略在算法迭代时对路径长度和时效性权重系数进行动态调整,避免提前收敛到局部最优解。引入精英保留机制以保证将历史最优路径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并与灾情扩散模型相结合滚动优化路径规划。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早晚高峰时段能够将消防车的平均到达时间从传统方法的 12.7 分钟减少到 9.2 分钟,同时响应延迟问题的改善率也达到 27.6% ,直接证实动态适应度函数设计在前文中所提到的时效性矛盾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效。
(二)多目标蚁群优化模型在资源分配中的应用
多目标蚁群优化模型在构造三维信息素矩阵的基础上把时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转换为蚂蚁路径启发式因子 [6]。利用动态挥发系数调节策略避免单一目标对搜索过程的过分支配,并与 Pareto 前沿筛选机制相结合产生非支配解集。实验结果显示,化工园区的火灾场景中,该模型能够在安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将设备调度的成本降低 32% ,同时确保 95% 的救援力量到达时间满足黄金 15分钟的标准,有效地达到三角目标协同优化的目的,并为解决前面所提到的决策困境问题提供量化解决方案。
总结
本研究通过智能算法创新,实现灭火救援调配三大突破。改进遗传算法融合实时数据,缩短高峰响应时间 27.6% ;多目标蚁群模型结合 Pareto 前沿,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降低调度成本 32% ;时间窗约束策略使 95% 救援达黄金 15 分钟标准,有效平衡时效——经济——安全目标。实验验证模型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适用性,为应急管理智能化提供技术方案。未来可结合物联网深化动态数据融合,拓展跨区域联合作战场景应用。
参考文献
[1] 钱磊君 . 新型防灾减灾智能感知系统在城市灭火救援中的应用探讨[J].2024(4):361-363.
[2] 丁诗懿 , 杨涵 . 基于综合评价熵值算法的火灾风险评估 [J]. 消防科学与技术 , 2024(6):797-799.
[3] 张俊 , 陈伟利 . 基于 ZigBee 节点技术的室内人员定位系统的研究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21(020):173-174.
[4] 张毅 . 灭火救援专业知识智能匹配算法 [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2(10):1472-1476.
[5] 周思纯 仝瑶瑶 何泽栋 马彬杰 . 消防车自主规划智能导航系统研究[J]. 消防界 , 2024(13):123-125.
[6] 黄礼彬 . 灭火救援专业知识库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J]. 今日消防 ,2023(9):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