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回首耕耘路 教研共成长

作者

闵舒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215600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我园教育教学部门为进一步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文件精神,全力推进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改革与实践。结合我园园本教研中活动预设与成效有差距这个问题,我园聚焦“游戏分享”、结合“课题研究”对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进行重新思考。

一、“东西”同步,园本教研显现“真”

(一)教研形式真探索

我园教育教学部门根据学期初的计划同步推进园本教研活动,针对两园区不同的现状以及教师的困惑,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前形成研讨小组,针对活动主题、形式和后期跟进力度进行先行研讨。教研活动形式还是延续了上学期的“三式”:理论学习式、案例分析式、问题研讨式。通过多形式的教研,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进而让老师们研有所思,研有所获,研为我用。

(二)教研项目真推进

我园根据“教科研活动主题调查表”中教师的困惑,预设了两个教研项目活动。项目一:聚焦“游戏分享”进行了持续性园本教研《游戏分享有方法,师幼互动有质量》,教研团队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A3教育过程—B7活动组织要点,聚焦中班年龄段户外游戏分享环节进行了小组式的研讨,为全园性大教研进行了教研预热。项目二:结合我园课题《立足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区角活动组织策略行动研究》,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聚焦学习品质,共话阅读心得》,结合《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及其培养》一书,实证研究建构游戏对3~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从发现——建构游戏之妙、解读——建构技能之源、分享——建构策略之效、研讨——组织策略之道四步走,促进了教师对建构区学习品质的深入认知,为老师们从理论到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三)教研现场真互动

我园教育教学部门为了提高园本教研现场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在园本教研活动的准备中,负责团队从实际出发,挖掘有价值的研讨案例,设置递进式的研讨流程,把握好“三重视”。一是重视园本教研前期的预热:微教研预热,部分教师先进行相关的微小教研活动,为现场大教研提供研究的素材及研究基础;发布主题预热,将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向全园教师发布,做好教研活动准备。二是重视园本教研主持人的选择:主持人的选择方面,要求年级组长或有骨干称号的老师进行现场主持,及时对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发了老师们的在教研现场的深入思考。三是重视园本教研现场的碰撞: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拘泥于活动形式的丰富,激发教师思考、丰富教师经验、提升教师理念,特别是减少了预设发言环节,增加了现场发言频次、体现了真实的思维碰撞。

二、“点面”结合,园本课程体现“实”

(一)探索“附近”资源  把握课程适宜性

课程是孩子们的,“附近”也是孩子们的。结合上学期梳理的“半径500附近自然资源”的体系网络图,孩子们走进生活周边,社区的小木屋、梁丰生态园的天鹅宝宝、科技馆、美术馆等等,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扎根在“附近”的世界里,抓住生活中孩子的细微的兴趣点,智慧引领,与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发现课程。课程的实施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附近”的世界。

(二)梳理审议流程  提高课程有效性

园本课程的发展不仅是丰富内容的过程,也是深化内涵、提升质量的过程。本学期,我园继续做好“三审”:前审议——价值判断,审课程开展的可行性;审议中——课程实施的适宜性,通过回顾课程目前走向,分析出现的问题;后审议——课程实施效果,通过年级组课程故事分享,对课程活动效果进行审议。同时班本课程的开展“三会”也是必不可少的:年级组内或园内的“班本课程说明会”“班本课程推进会”“班本课程交流会”,通过“三审”和“三会”来提升园本课程的质量。我园还注重“走进去”,带着备课组活动以及大家在研讨每个活动时的重难点,有目的地走进现场,来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课程建设,扎实推进课程的有效开展。

(三)厘清课程关系  增强课程延续性

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游戏化、生活化、经验化。我园以实施园本课程为根、亲自然课程为辅、班本课程为展,多条课程融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园教师的理念不断在提升,我园整合游戏与课程进行实践探索,将游戏融入课程,游戏内容和课程交汇,强调教师的观察与倾听,将游戏价值渗入课程之中。每周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主动探索、自由想象、大胆创造。同时,我园积极引导幼儿将游戏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将生活经验再反馈到游戏中,形成课程与游戏的良性循环。

三、“内外”兼修,教师队伍呈现“高”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如同磨砺宝剑,需要“内外”兼修。通过“三个+”,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同时教师的成长又提升教研的质量。

(一)外学+内研,共享学习心得

本学期,全市各幼儿园承办了多形式、多主题的市级研训活动,为我园教师创造了50余次观摩、学习的机会,本学期共有将近200人次参加了外出学习培训。教师们以游戏观摩、教育沙龙为载体,通过现场观察、参与互动、自我反思等方式进行多元学习,引领他们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此同时,我园还积极组织内部研训活动,鼓励教师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培训心得,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激发创新灵感。

(二)研磨+评比,夯实专业技能

我园把握好“三个提前”,开展了多维度的展示和评比活动。一是提前公布内容:教育教学部门结合上级的文件精神以及每学期的重点项目,提前公布一学期的重点内容,如:为爱行走教学展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优秀教育活动评比、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大赛、三年过三关考核等等。二是提前做好申报:教师们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特长提前做好园级申报工作,结合上学期末教师的个人成长需求表,我园对教师的申报做好合理地选拔工作。三是提前做好准备:

基于教师的申报,我园会做好各级各类的赛前准备工作。通过磨课评课、层层选拔、公平考核,教师们在获得展示和荣誉的同时,还提升了教师的各类基本功以及专业素养。

(三)观察+倾听,助力幼儿成长

观察和倾听是两把至关重要的钥匙。它不仅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更能引领教师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关注着孩子们的一言一行,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如何与同伴互动,如何解决问题,等等。倾听,则是建立师幼之间信任关系的桥梁。教师对于幼儿表征,用心去倾听与记录。我园的一对一倾听版面就是老师观察与倾听的最好平台,记录幼儿成长的同时也能促进保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忙碌、充实、转变、提升,这是对过去最好的诠释;坚持、自信、奋进、超越,这是对未来最美的期许。我园教师将带着这份期许,继续前行,优化园本教研质量,为幼儿园高质量发展助力。

[1]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茅红美.托育机构一日活动操作指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