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磁共振成像结合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徐芳芳 买志峰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753000

前列腺最常见的病变就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在临床上很难进行早期的鉴别。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肿瘤标志物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但其在检测中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应结合检查,进一步确诊。而核磁共振成像由于其高质量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使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核磁共振成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3 年1 月-12 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人52 例,选择做穿刺活检的病人为观察组26 例,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人26 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 49~77 岁,平均( ⋅64.35±3.22) 岁;临床上常见的临床症状有:13 例有排尿困难, ,6 例有尿急尿痛,7 例有基底细胞增生。观察组年龄48~79 岁,平均(65.67± 3.46 )岁;临床上常见的临床症状有:14 例有排尿困难,6 例有尿急尿痛,6例有基底细胞增生。两组数据比较, 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最近接受治疗的病人;有其它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病人;核磁共振成像质量较差者,予以排除;病人信息不全。

1.2 方法

肿瘤标志物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在空腹、尿道或直肠中进行,静脉血4ml,低温处理,时间不超过26 分钟,将收集和处理过的血样用 3500r/min 离心15min ,离心后取出上层血清,放入-70℃的冰箱中备用。

核磁共振检查:使用3.OT 型磁共振多能发射造影设备,在造影之前,先让病人取一个合适的体位,让病人头朝里,尽可能让病人处于仰卧状态,然后在发射体线圈后接受相控线圈,横断面平扫,利用波普绝热复原法,矩阵320×280,260mm260mm,4 个层面的信号重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血清 PSA 指标。并将血清中特定的前列腺抗原与综合诊断进行了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 SPSS22.0 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标准差(x± s)来表达计量资料,以率 (% )来描述计数资料,用t 和卡方检定组间的资料, P<0.05 为有显著的差别。

2、结果

2.1 比对两组病人血清PSA 指标

观察组病人的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见表 1 核磁共振成像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诊断结合要较单一诊断有更高的符合率。

表1 不同组别病人血清PSA 指标(x± s,分)

表2 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符合率对比 {n(%)}

2.2 比较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的结果

且两种方法之间有显著差异,( 。见表 2

3、讨论

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主要是家族遗传史、饮食、环境、性激素等因素所致,如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有家族史的病人发病年龄相对较小。前列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多通过指检、检测血清 PSA值升高复查后才能发现,也有部分病人是在做前列腺手术时才被发现。泌尿系统阻塞是前列腺癌的一种常见表现,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等,有些病人会有尿潴留,少数病人会有血尿。

前列腺癌一般都是在晚期出现疼痛,比如腰部疼痛、臀部等,如果肿瘤转移的地方骨骼变得脆弱,就会出现骨折。因为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细胞都是呈倍数增长的,它们的生长速率相对较慢,早期症状也比较隐蔽,因此提高其在临床上的准确率是非常重要的。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由237 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是一类具有胰凝乳蛋白酶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PSA 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通常是存在于前列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内,而不会直接传递到其它细胞。

但是,从本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单纯的血清 PSA 检测和核磁共振检查,单个诊断方法的符合率都比结合诊断要低,这意味着如果单纯通过血清PSA或者核磁共振检查来诊断前列腺癌,并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只有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合格肿瘤标志物来进行血清 PSA 前列腺特异抗原的检测,才是最可靠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极大地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并且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对于前列腺癌病人来说,他们的F-PSA 和T-PSA的水平要比对照组高得多,经过资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c 。但是,血清PSA 的相关指标在诊断准确率上的作用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因为前列腺疾病是良性还是恶性都会对血液中PSA 的含量产生影响,并且在核磁共振上,只有正常的前列腺增生病人才会呈现高信号,而前列腺癌病人本身的肿瘤细胞比较大,细胞癌分布比较密集,所以在核磁共振平扫的时候,会呈现出斑点或者圆形的低信号,如果是前列腺增生病人,那就是腺泡不好或者是高密度的积聚粘液小囊,就会呈现高信号,还可以有高低混杂的复合信号。

总而言之,核磁共振成像结合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段晓惠.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准确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2):92-93.

[2]冯娟娟,沈雪峰,李正标.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诊断中的鉴别作用[J].系统医学,2021,6(15):92-94.

[3]艾麦提阿吉·喀迪尔,鄢阳,于洋,郭长城,王帅,赵炳辉,彭波,姚旭东.多参数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附 110 例报告)[门.淮海医药,2021,39(04):336-340.

[4]刘波.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效果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1):36-38.

[5]孙逢春.3.0T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核磁共振)对老年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