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钢结构制造企业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分析

作者

张铁耀

辽宁顺通装配建造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1 钢结构制造企业机械加工工艺概述

1.1 钢结构制造基础

钢结构制造以钢材为核心原材料,依托机械加工技术实现各类构件的成型与组装,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机械装备等多个领域。钢材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等特性,为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基础保障。在制造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钢材类型,如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等,不同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加工特性存在差异,直接影响后续加工工艺的选择和实施效果。

1.2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1.2.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是钢结构机械加工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后续加工效率和质量。首先开展设计图纸会审与分析,技术人员需掌握设计意图、构件尺寸及精度要求,及时与设计方沟通解决图纸疑问和不合理之处,确保加工方案可行。原材料采购与存储是前期准备的重要内容。按设计要求采购合格钢材,到货后通过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质证明核对等进行严格质量检验。合格钢材需按规格型号分类存储,避免混放,同时做好防潮防锈处理,防止存储期间质量变化。

1.2.2 加工制作

加工制作是核心环节,包含切割、焊接、成型等工序。切割需依据钢材类型和厚度选择火焰、等离子或激光切割等方法,保证切割面平整、尺寸准确,切割后需去除毛刺飞边,为后续工序准备。焊接是连接钢材的关键工序,质量直接影响钢结构强度和安全性。焊接前清理检查坡口,确保尺寸合规且无杂质。根据材料和要求选择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或气体保护焊等方法及参数,严格控制焊接温度和速度,避免裂纹、气孔等缺陷。焊接后需通过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确保焊缝质量。成型工序将钢材加工为所需形状,包括弯曲、冲压、轧制等。根据构件形状尺寸选择合适设备和工艺,控制成型力和速度以防过度变形或断裂,成型后需进行尺寸检查和形状矫正,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1.2.3 组装与安装

组装是将零部件拼接成整体构件的过程。组装前清理检查零部件,确保尺寸和质量合格。依据图纸采用合适组装方法和工装夹具,保证组装精度,过程中需测量调整部件相对位置,确保几何尺寸和形位公差达标。安装是将组装好的构件运输到现场固定连接的过程。安装前勘察现场并做好基础验收、设备布置等准备工作。按方案选用吊装设备和方法将构件准确就位,过程中测量调整位置、标高和垂直度以保证安装精度,同时做好螺栓或焊接连接确保牢固。安装完成后需整体检查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安全。

2 常见机械加工工艺方法

2.1 切割工艺

切割工艺是钢结构加工的首道工序,目的是将钢材按设计尺寸切割为所需坯料或零部件。常见工艺包括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和激光切割。火焰切割借助氧气与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熔化钢材并吹除,设备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厚钢材切割,但精度较低,切割面粗糙。

等离子切割通过等离子弧熔化并吹除钢材,具有切割速度快、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可切割不锈钢、铝合金等多种金属,适合中薄钢材切割,切割面质量较好,但设备成本较高。

激光切割利用高能激光束使钢材瞬间熔化、汽化,配合高压气体吹除熔料完成切割,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热影响区小的优势,可切割复杂形状构件,适用于高精度、薄壁钢材加工,但设备成本高且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

2.2 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是钢结构制造中钢材连接的主要方法,不同工艺各具特点与适用范围。手工电弧焊通过手工操作焊条与工件产生电弧,利用电弧热熔化形成焊缝,设备简单、操作灵活,适用于复杂结构焊接,但效率低,质量受操作人员技术影响大。

埋弧焊将焊丝埋于焊剂层下焊接,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避免弧光和飞溅影响,具有效率高、焊缝质量好、劳动条件佳的优点,适用于中厚板长直焊缝和大型环形焊缝焊接,但设备复杂,对坡口要求高,不适用于复

杂形状构件。

气体保护焊以惰性或活性气体为保护介质,防止焊缝氧化。氩弧焊焊接质量好、电弧稳定、飞溅小,适用于不锈钢、铝合金焊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成本低、效率高,适用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但飞溅较大,焊缝成形质量较差。

2.3 成型工艺

成型工艺是将钢材加工为所需形状的关键工序,常见包括弯曲、冲压、轧制等。弯曲工艺通过外力使钢材塑性变形形成一定曲率构件,按设备分为机械弯曲和液压弯曲。机械弯曲适用于小型构件,操作简单高效;液压弯曲适用于大型厚壁构件,弯曲力大、精度高。弯曲时需根据钢材力学性能和弯曲半径选择设备与参数,避免出现裂纹、褶皱等缺陷。

冲压工艺利用模具对钢材施压,使其塑性变形或分离获得所需构件,具有效率高、精度高、互换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复杂形状小型构件,包含冲裁、弯曲、拉伸等多种工序,可组合使用。但模具设计制造成本高,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轧制工艺通过轧机轧辊对钢材施压,使其在轧制中塑性变形改变断面形状尺寸,分为热轧和冷轧。热轧在钢材加热后进行,适用于大型厚壁构件加工;冷轧在常温下进行,适用于薄钢板、钢带等加工。轧制工艺效率高、质量稳定,可生产工字钢、槽钢、角钢等多种断面形状钢材。

3 工艺优化与发展趋势

3.1 工艺优化策略

工艺优化是提高钢结构制造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优化加工工艺流程,通过合理安排工序顺序与衔接,减少不必要工序和等待时间。例如在切割与焊接间安排边缘处理,可提高焊接质量与效率;组装前严格检查清理零部件,能减少组装调整时间。

其次优化加工参数,在切割、焊接、成型等工序中,合理参数是保证质量与效率的关键。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确定各工序最佳参数,如切割速度、焊接电流、弯曲力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能源与材料浪费。

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也至关重要,需建立完善流程,从原材料到成品检验各环节均设置明确标准与方法。采用无损检测、三坐标测量等先进设备技术,提高检测准确性与效率,同时加强操作人员培训管理,提升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3.2 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发展,新技术在钢结构制造工艺中广泛应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技术通过建立数字化模型实现从设计、加工到装配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模型能直观反映构件信息,便于工艺规划和参数优化,同时可实现设备智能化控制,提高精度与效率。

自动化技术应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自动化切割设备、焊接机器人、组装生产线等实现了加工过程自动化连续生产,减少人为影响,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如焊接机器人按预设程序精确焊接,速度快、质量好,显著提升焊接效率与质量。

智能化技术是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在设备中安装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加工过程实时监测与自适应控制。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智能系统分析判断后及时调整参数,确保加工稳定性与质量,同时可实现设备远程诊断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结语

钢结构机械加工工艺是集技术、管理与创新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从基础的切割、焊接、成型工艺到流程优化与新技术应用,各环节紧密关联,共同决定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通过科学选择工艺方法、优化参数配置、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可实现制造过程的提质降本增效。

参考文献

[1]郑巍,张晓梅,湛宪勇,等.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及改进[J].流体测量与控制,2025,6(03):69-71+89.

[2]张学功.机械加工制造企业现行工艺工时改革分析[J].中国机械,2023,(28):87-90.

[3]张生强.钢结构制造企业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3,(09):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