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染性疾病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师培琼 彭芳 王小红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753200
泌尿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都属于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所致。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医疗器械传播、血液传播等,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其次是尿路感染,一旦患者发生感染,不仅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几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在临床中,对感染性疾病患者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根据药敏结果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感染的根源。经过一种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后都很好,只有少数的患者,或是自身免疫力不强,或是伴有其它疾病的患者,预后都不太好。本文对医院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常见风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本院2024 年1 月-12 月期间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者82 例,用电脑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中 23 例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年龄20-70 岁,平均( 55.17±4.27⋅ )岁;观察组中22 例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年龄 19-68 岁,平均( 54.33±4.02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按规定进行管理,嘱咐患者按时服药,按规定执行传染病区的消毒防护责任。
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建立感染科护理风险观察组,对患者进行统一的培训,对患者进行动态的病情监测。有关部门应定期举办讲座,对护士进行培训,以增强护士对传染病预防与治疗的认识与认识,并加强护士的业务技能训练。第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诉患者这种疾病的传播方式、风险程度等,让患者做好自我保护。对于一些年纪大的患者,因为他们的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因此,护士要通过动画、 PPT、画册等形式,让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另外,也可以通过微信发布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视频指导患者学习“ 七步洗” ,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第三,对于采用介入式导管的患者,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在置管时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要加强对其的管理,在植入的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的操作规程。插管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感染要及时处理,一些不必要的导管要尽早拔除。第四,如果不规范地使用抗生素,很可能会引起感染,首先要确定引起感染的病因,然后根据药敏的结果来选择抗生素,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治疗更加安全,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1.3 观察标准
(1)使用本院自编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按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 个档次。
(2)评估两组患者的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护理技能及积极负责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的数据输入 SPSS24.0 软件进行分析,使用 t 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比较,并且用(X± s)来表达,用X2 检验对率进行计数资料的检验,并用率( % )来表达, P<0.05 为有显著的差别。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的对比(x± s,分)

3、讨论
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细菌一旦侵入体内,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伤口感染等。从我们的临床实践来看,在感染性疾病科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铜绿假单细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铜绿假单细胞菌是最常见的,在激素治疗、泌尿导管插管、基础疾病以及医护人员甲等疾病中都有发现。根据以往的临床工作经验,医护人员要针对可能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护士风险防护管理,从各个角度减少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尤其是医院感染科医务人员,开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的宣传。要增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传染病的防护意识,让患者对防护服的穿脱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清楚地理解防护工作的标准化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从根本上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患者的防护与教育工作,尽可能地降低患者的感染几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采用风险管理的护理方法可以将护理风险因素控制在最低,而且能够最大的提高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对感染的认识,增强她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实践,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风险管理措施的使用价值进行了探索,其结果在临床上获得了一致的认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姗姗.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有哪些,应如何应对[J].人人健康,2022,23(27): 40.
[2]魏琳琳,赵娟,高文,徐斌.新发感染病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式探索[J].医学研究杂志,2022,51(8): 183-185.
[3]郑寒思.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 南,2022,20(23): 161-164.
[4]毛银霞,卢文婷.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A].南京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二)[C].南京康复医学会:南京康复医学会,2022.
[5]舒一妹.血常规联合 C 反应蛋白和 SAA 检验鉴别小儿感染病因的有效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6): 899-821.
[6]张晓强,李孟芳﹐刘品莉.过敏性紫癜体质、感染病因荟萃分析及其病理机制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24): 3-6.